陈毅的故事四则

2019-09-10 04:12春奇
新长征 2019年6期
关键词:粟裕陈毅读书

春奇

他从未当过总司令,却被称作“陈老总”,这是因为他为人随和、令人亲近。他既是开国元帅,又是诗人、外交家,曹禺说他性格可爱,夏衍迷他的妙语连珠,柳亚子称他为“兼资文武此全才”的将军。毛泽东有句最普通的名言:“陈毅是个好同志。”或许年代相隔久远,人们对这位文武兼备的儒将之风采,只能在他的文字传记中领略一二。

1922年,21岁的陈毅回乡时,做过一件至今仍被乡亲们传为佳话的事情。

当时,农村生产力极为落后,只有一些人力驱动的清代时安装的农业机械。以轧棉花的机械为例,需要3到5个壮劳动力轮番上阵才能驱动,且效率十分低下。

一日,陈毅步行于羊岔河畔,看着潺潺流水,突然想到村里的轧花机太过笨重,费时又费力。为何不为乡亲们改装成水力驱动?也正好将学到的知识用之于民,让乡亲们认识到科学与知识的力量。

陈毅很快便将这一想法付诸实践,经过试用,陈毅改装的轧花机不仅节省了劳动力,轧棉花的效率更提升了一倍多,十里八乡的村民都赶来“看稀奇”,面对大家的啧啧称赞,陈毅格外开心。

随后,他向留法的同学蔡和森去信,申请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他收到了蔡和森的回信,组织已经同意他的请求。1923年初,陈毅离开故乡到北京,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如今,这台水力轧花机仍然保存在陈毅生平事迹陈列馆中。

在我军战史上,有这么一对“黄金搭档”:陈毅和粟裕。自八一南昌起义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们屡次合作夺取重大战果,并一直保持了亲密无间的上下级关系。尤其在解放战争时期,粟裕数度请求陈毅与自己同任职、共进退,成就了我军战史上的一则佳话——“陈粟”之间不加点。

在作战中,陈老总负责抓全局,粟裕负责谋划作战,他俩之所以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是因为两人都坚持在党性原则、纪律规范内开展工作,从来没有在争权夺利上动过心思。即便1948年毛泽东决定将陈毅调至中原野战军、任命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依然坚称陈毅司令员对华东野战军不可或缺,最终经中央同意,粟裕只以“代司令代政委”身份总领华野军务。

“陈粟”在担任华东野战军正副司令员期间,军事作战决心皆由粟裕定下,但陈毅态度始终如一,工作中给予粟裕极大的信任与支持。一次,粟裕在电话里要求一个纵队司令调整部署,对方嚷嚷着发牢骚。陈毅在一旁听见了,抄起电话吼道:“粟司令的意见,就是我的意见!”因此,粟裕一再表示自己甘当陈毅的助手,称“在华东战场,不能没有陈老总。他是华东战场的主心骨、顶梁柱”。

“吾读渊明诗,喜其有生趣;时鸟变声喜,良苗怀新穗。吾读杜甫诗,喜其体裁备;干戈离乱中,忧国忧民泪……”这是陈毅元帅在1960年冬写的一首名为《吾读》的诗。诗中寥寥数行,便将陶渊明、杜甫等人的诗词风格与特点生动地勾画出来,足见陈毅写诗吟诵的功力。

陈毅一生酷爱读书,时常废寝忘食,达到入神入迷的程度。少年时,他到亲戚家发现了一本自己想看的书,于是便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边读还边用毛笔做记录。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都没有把书放下。于是,亲戚只好把准备好的糍粑和糖端到书桌上给他吃,谁知陈毅只顾读书,竟用手拿着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亲友们见他满嘴是墨,忍不住捧腹大笑。陈毅看到自己错把墨汁当成糖,诙谐地说:“喝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了!”

陈毅一生勤学不辍,他恪守自定的“三要”读书原则,即要少、要精、要约。他读书从不打“游击”,而是精选精读,读一本就消化一本。他认为,自己愿意学习哪一门,就必须对哪一门做基本的研究。如学军事,就对所谓的典、范、令、战史、战略学、战术学及其他重要著作都认真研究读透,真正做到了解。他曾列举大量史实告诫部属,世界上许多成功的科学家总是通过先熟读基本书籍,打下根基,才从简到繁、由少到多。读书若是粗枝大叶,浏览一番,那是永远也学不到深刻知识的。

陈毅的“三要”读书法,看似读书的量不多,但由于读得精、读得透,专业性强,效果却高。他持之以恒,逐步由少到多,由约至博,做到博览群书。革命期间,他除了坚持长期精读马列著作和毛泽东著作外,还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历史、地理等各方面书籍。通过孜孜不倦地向书本学习,勤奋不辍地总结实践经验,陈毅逐渐成长为人民军队的杰出将帅和优秀政治家、军事家。

“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早年倾心文学创作,20世纪20年代初就开始发表诗歌、小说,翻译介绍法国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收入《陈毅早年的回忆与文稿》一书中。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陈毅诗词选集》,收录了他各个时期创作的诗章350余篇。陈毅的博学多才,缘于刻苦读书、精读善用,他总结的“三要”读书法,今日读来依然引人深思,催人奋进。

新中国成立初期,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兼华东军区司令员,他怕自己官做大了,脱离群众,于是经常便衣简从,来往于沪宁之间走访群众。

1954年秋的一天,陈毅途经镇江时,忽然提起焦山,表示早听说此地有名胜古迹,景色优美,想去看一看。这一突然的决定,使镇江公安机关感到保卫工作任务重大。因为这段时间,敌人不甘心失败,国民党潜伏在大陆的特务妄图行刺陈毅。公安机关为他的安全担心。为防意外,大家决定在进入焦山口处,挂上一个“焦山修理,谢绝参观”的木牌,以禁止游人参观。

这天,秋高气爽,陈毅在随行人员的陪同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焦山碑林、郑板桥读书处等。看着看着,陈毅忽然发现一个问题:一路上冷冷清清,竟无一游客,他便询问陪同的负责人:“为何不见游人?”答曰:“焦山修理。”陈又追问:“焦山修理,何以不见任何修理的迹象?”陪同人员脸一红,只好直言禀告:“为了您的安全,我们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陈毅听罢,大为不悦:“今天我参观焦山,你们就不准老百姓来游览,这不明摆着逼我陈毅脱离群众吗?”他越说越激动:“镇江百姓今天未知真情,明天若知道因我游焦山,而不准他们游览,那他们不骂我陈毅才怪了。”他扫了大家一眼:“其实除在场的各位外,还有什么人知道我来焦山?国民党特务能知道吗?”“你们是好心办傻事,可不能采取这种措施,应改进警卫工作。千万别割断干群的鱼水之情。”

猜你喜欢
粟裕陈毅读书
第一次开飞机
陈毅颂
陈毅的讲话稿没有字
粟裕:“图痴”与“枪迷”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粟裕:“图痴”与枪迷
毛泽东为何坚信粟裕能指挥大军团作战
Promoting Chinese Young Learners’ Early Literacy Development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