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上马攀枝花特区始末

2019-09-10 07:22
华声文萃 2019年4期
关键词:建厂乐山特区

攀枝花特区作为大三线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自1965年3月获得中共中央批准建设以来,距今已半个世纪。由于当年的严格保密性,其前期重大决策过程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鲜为人知。

初期的戛然而止

1958年3月,在成都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一手抓粮,一手抓钢”的国民经济发展方针。

据时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的王鹤寿回忆,会议上,毛泽东向他问起西南地区的矿产资源情况,他回答说:“攀枝花至西昌一带蕴藏着丰富的钒钛磁铁矿,已探明的工业储量约10亿吨,有条件建设一个大型钢铁厂。”毛泽东听后表示赞成。会后不久,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纳入国家建设计划。

1962年,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攀枝花开发建设全面停止。直到1964年三线建设才又重新提上中共中央的工作日程。

周恩来提出五点意见

1964年6月19日,周恩来责成国家计委牵头组织中央各部,联合前往攀枝花调查规划。

8月,中共中央西南局听取攀枝花考察组汇报,研究厂址问题。会议围绕厂址选择争论激烈,多数人认为攀枝花弄弄坪近矿、近煤、近水、近林,主张在此建厂;少数人认为西昌地势开阔、场地平坦,主张建厂牛郎坝;还有部分人认为乐山农业优厚,供给方便,主张将厂建在太平场。

周恩来听完考察组的汇报后说:“首先,我同意攀钢、六盘水煤矿和成昆铁路是配套项目,应同时上马,同时列入国家计划;其次,关于攀钢的厂址,我是同意放在弄弄坪的。我向来不赞成选择厂址的传统观点。苏联专家选定的武钢、包钢厂址都过于宽广,厂内各车间距离过大,场内铁路太多、太长。难道不能放弃那些传统观点,选用一个面积较小的厂址,把厂内布置得更加紧凑、更加经济合理吗?希望钢铁厂总图布置专家们好好地研究这个问题;第三,同意急速建设试验场;第四,攀钢的设计规模第一期为150万吨,产品方案和最终规模都请冶金工业部研究确定;第五,自力更生制造全部设备。”

毛泽东拍板

1964年11月26日,毛泽东听取三线建设汇报,他对规划表示满意。当李富春副总理谈到在弄弄坪建厂仍存争议,有同志主张将厂址放在乐山时,毛泽东说:“乐山地面虽宽,但无铁无煤,如何搞钢铁?主张乐山方案的,是怕土石方大。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我们抗美援朝打赢,就是靠钻洞子。”“攀枝花有煤有铁,为什么不在那里建厂?钉子就钉在攀枝花!”

1965年3月20日,攀枝花特区党委、攀枝花特区人民委员会正式成立。为便于保密,国务院于4月22日下发通知,将攀枝花特区改称渡口市。自此,攀枝花开发建设开始大规模展开。

(摘自《文史精华》2019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建厂乐山特区
参情
郭怀宇作品
试论在山地建厂总图设计中竖向设计的重要性
DC炫特区
特斯拉中国建厂推迟3年
多面乐山
杨志翠作品
陈云不赞成发行特区货币
俄开设新赌场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