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甩掉“穷帽子”

2019-09-10 07:22赵广欣王丹
新长征·党建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仁义瓜子第一书记

赵广欣 王丹

长白山下,松花江畔。

天空中灰暗的云层压得很低,只在远处层叠的山峦间隐约透出些光亮。

待汽车停下,推开车门,村舍院落间不时传来犬吠鹅鸣声,仁义村到了。

仁义村隶属于白山市靖宇县花园口镇,是国家级贫困村。祖祖辈辈穷了一代又一代,但在近3年的脱贫攻坚战中,仁义村的贫困户全部摘掉了“穷帽子”。

土地贫瘠、病残致贫现象突出、人均年收入两千多元……一座多年陷入贫困恶性循环的小山村,是如何实现脱胎换骨的呢?

脚下是宽敞的柏油路,两侧是齐整的绿栅栏,我们随仁义村第一书记刘坤一边走访贫困户,一边听他讲述村里的脱贫故事。

于某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妻子为智障残疾人。一户多残,他家是村里的重点贫困户。“如果他能脱贫,看其他贫困户还有什么话好说。”这么想着,刘坤就天天往于某家里跑,给他念起了“致富经”。

当然,选择于某第一个吃螃蟹也不是盲目的。“这人虽然残疾,但我看出来他一直不认命、不服输,骨子里有倔劲。”刘坤说。

几番“经”念下来,于某被打动了。就在其他村民观望、犹豫不前的时候,他开干了。

于某从自家耕地里选出4亩,种上了黑果花楸和蓝莓。需要技术,刘坤给他请专家;需要销路,刘坤替他找市场。到了年底,每亩收益达1万元。

头一炮打响了,于某信心也足了。在刘坤的帮助下,他又很快在养蜂方面成为“土专家”。2016年,仅养蜂一项就收益2万多元。同时,他还养起牛、种起了香瓜、酿起了酒。如今他酿的纯粮食酒一年可获利三四万元。

“重点贫困户都挣钱了,其他贫困户开始眼红了。”刘坤笑着说。

于是,贫困户们纷纷地撸起了袖子,种起了花楸、香瓜和油瓜子,养起了牛、鹅和蜜蜂,死气沉沉的贫困村终于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脱贫不能“等靠要”,致富不可睡大觉。仁义村的人心活了,干劲有了,日子也好起来了。

2018年底,仁义村建档立卡共55户101人全部实现脱贫。

2019年春节前的一天,村里10多位六七十岁的老大娘涌进村部,给刘坤送上了一面锦旗。锦旗上面写着:“感谢刘坤好书记,仁义村民拥护您。”

刘坤不好意思地说:“这不是给我个人的。党的扶贫政策好,这是他们感谢党的。”

2017年9月,刘坤被任命为仁义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是党的扶贫政策的基层代言人和落实者,我的所做所为就要折射出党的关怀,体现出党与人民心连心。”

就在任命的第一天,刘坤来到村部,一帮人在争吵。原来是企业来收购油瓜子,但由于种种原因油瓜子的收成不太理想,企业就把价格压了下来。村民们心里不情愿,有的在那儿和企业代表吵嚷,有的在那儿唉声叹气。

“把合同拿出来给我看看。”刘坤对企业代表说。这一看还真让刘坤看出些门道。“按合同上说,技术指导不到位造成的产量下降由企业负责。那我问一下,在种植过程中你们指导到位没有?你们来过没有?”刘坤问企业代表。村民们异口同声说“没来过”,企业代表也承认没来过。随后,刘坤又跟企业代表讲国家的扶贫政策,最终的收购价格不但没降还涨了0.3元。

“既然站在了百姓的立场来思考,自然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刘坤说。

“脱贫不返贫,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走到村里一处高坡,刘坤手指村北。他说:“离这不远就是白山湖仁义风景区,下一步我们会把握国家将仁义村确定为重点扶持旅游村的契机,大力推动旅游基础设施完善,带动贫困群众通过参与乡村旅游、发展旅游产品脱贫致富。”

向村北望去。此时,云霁初开,几束阳光穿过云隙,将刘坤手指的方向照得一片明亮。(作者单位:吉林日报)

猜你喜欢
仁义瓜子第一书记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吃蟹黄瓜子
久假不归
驻村第一书记
仁义不过是“客栈”?
“瓜子”变“爪子”
意外
吐瓜子
姐嗑的不是瓜子,是寂寞
大兴安岭地区 切实抓好“第一书记”到村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