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9-09-10 07:22刘天忠
天津教育·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农村研究

刘天忠

【摘  要】现如今,我国农村大力推行机械化生产,这就产生了一些剩余劳动力,为了获取更多的經济收益,他们通常都会选择外出打工,这就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数量的增长。为了使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得到解决,加强对其的管理和保护,很多地方开展了寄宿制办学方式,满足其教育需要,但是这种办学方式与走读学校具有一定的差异,这也导致了学生出现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关键词】农村;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家长疏远致使学生情感缺失。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个阶段正是其成长的过程,他们需要父母的关爱,希望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倘若孩子在较小的时候就与父母在情感和交流上出现断层,孩子情感方面的空间就会出现空白,容易造成孩子情感上的缺失。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加,同龄群体的思想和行为会影响其价值观的形成,如果这时父母不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引,就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方式。

2.对环境不适应引起的负面情绪。在学校寄宿的小学生,不论是其学习方式,还是人际交往方面,都会发生一定改变。倘若不能在短时期中适应这种生活,不对其进行指引,也没有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疑惑,学生就极容易在价值与认知上产生偏差,这样就会导致其心理与个性产生一定扭曲。长此以往,非常容易产生心理上的问题,对他们心理健康的正常成长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3.寄宿学校学习和考试方面带来的压力。当前我们的教育还主要是应试教育,在这样的机制下,不但学生会极为关注自身的考试成绩,家长和教师等相关人员更是对考试成绩重视度极高。学生在学校寄宿,其中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学习和考试等方面上,家庭方面的缓解途径明显不足,具有非常强的求胜心,压力比较大,较为敏感,同时心理承受力较差。

4.教师教育方法不当,缺少心理关怀。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非常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与理解。尤其是在学校寄宿的学生,教师与父母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们极度希望教师在心理上能够给他们一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一些教师在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严重不足,无法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指引。相反,他们经常批评学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消极情绪的积累,缺乏心理健康上的关注。

二、解决小学生心理问题的策略

(一)关爱学生,与学生亦师亦友

对待学生,教师与宿舍管理人员要真心相待,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平易近人的态度,增加学生对他们的信任,感受到教师就好像自己真挚的朋友一样,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上的距离,让学生对生活和学习充满期待。教师对学生关爱,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感,这样精神上的力量对于那些在心理上存在障碍与疑惑的学生而言,能够使他们的焦虑程度变低,对紧张起到一定缓解功效,能够让他们打开心门,勇于向教师表述自己内心的声音,让内心的委屈与烦扰得到一定释放。这样教师不但能够对学生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也可以让学生累积在内心的情绪得到释放,这样就能够使他们思想上的负担得到减轻,从而保持愉悦的心情投入生活与学习中。

(二)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会碰到各种情况不同的学生,他们在家庭经济情况、性格特点、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家庭背景等方面会有一定的不同,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不但要对学生的优点与长处进行接纳,也要接受其相应的缺点与不足之处。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可以被接受、被理解,尽管学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不足之处,但是他们比较敏感教师的偏爱。不论教师是有意,还是无意导致的不公平情况,都会在学生心里形成一种印象,从而对教师产生一定偏见。因此,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对学生的自尊与利益进行维护。学生在向教师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指引与帮助。

(三)关爱学生,遇到问题换位思考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这样对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十分有利。小学生也应该进行沟通,倘若在课堂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不许随意插话和提问题,长此以往就会造成学生心理健康上产生问题,从而致使行为也出现一定异常。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被接受和理解的。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心理上产生满足感,让学生和教师之间更加亲近,学生更加信任教师,这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创建十分有利。在教学活动中,用这样的思维方式,对教师精准掌握和全方位认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十分有帮助。教师运用这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让学生有了倾诉心声的机会,这样学生的负面情绪可以得到释放,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的紧张情绪得到了缓解,让学生认识到,与教师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对其孤独感的消除十分有利。

(四)倾听学生内心声音,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多多倾听,采用倾听的方式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处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倾听不单单是用耳朵对学生说话的内容进行感受,更主要的是用心去发现学生面临的困难。教师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从学生的言语及行为中发现根源问题,从中了解到学生的困惑,从而使学生心理上的问题得到处理。倾听的重点是要及时做出反馈,让学生意识到你在关注他,用心倾听以及关爱他们。另外,从学生的角度来讲,教师应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其主动表达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法有所了解,真正地了解学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才能更具针对性。

(五)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就要使其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学习动机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方向性。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让其朝向目标迈进。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学习动机多源于自身的学习兴致,缺少长久明确的学习动机。一些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中获取较好的成绩得到相应的奖励,一些学生是为了完成相应的任务,一些学生是为了自身理想或今后的幸福生活,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在这些学习动机中,多数学生都是在前两种动机的推动下进行学习的,小学生通常不会将学习和社会发展关联在一起,缺少长久的学习动机。

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帮助,让其树立更深层且长远的学习动机,这种动机的树立,是需要教师和家长正确引导以及在教育上进行加强的,这样学生的学习态度才能端正,也会具有自己的理想,正确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健康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努力培养学生人格上的健全

理想的健全人格标准就是协调与平衡人们的心理和生理等各种因素,充分发挥人的才能。作为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帮助,确立自信,并树立远大的理想。在做事学习上,自信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形成自信心,学习上就会更加努力,做事也会更加认真,这样就防止了压力带来的焦虑情绪。理想越是远大,越是可以形成长久的学习动力,其毅力也会越发强大,意志品质就会越发良好。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进行培养,这样做是为了防止学生在学习中盲从与消极。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锻炼其毅力。要想收获更多的知识,就要勤奋学习,还要具有一定恒心。对学生进行引导,锻炼其善于思考、提出质疑、表现个性方面的素质,这些都是当前社会发展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每位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自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探求新知识的过程中更加积极自主。

注:本文为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研究”(课题编号:GS[2018]GHB2265)。

(责任编辑  林 娟)

[参考文献]

[1]万桂荣.农村寄宿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教书育人,2013(14):17.

[2]张玉娟.农村寄宿制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J].学周刊,2018(28):60-6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农村研究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