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2019-09-10 07:22蒋玉军赵遐
读写月报(初中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继父乌鸦观点

蒋玉军 赵遐

因为毕竟现代文探究性试题的层次较高,所以同学们在回答问题时存在问题也是正常的。归纳起来,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答题时模棱两可,不能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态度,特别是不能做到第一句话即亮明观点;二是答题时不能借助文本材料或相关事例(理论)等对观点进行论证,分析缺少依据。只有在把握依据的前提下,再结合观点进行分析,才能让人口服心服;三是语言不太通顺流畅,表述不规范,甚至时常出现错别字和病句。

那么,如何有效地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我们分类进行指导。

1.比较型探究题解答方法。此类试题解答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以上任何一种观点或其他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合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答题时,我们可以抓住一个情节,从它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塑造、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等方面综合考虑,顺利作答。但必须言之成理,不可强词夺理。总之,比较型探究试题,答题时可以从以下切入点着手:主题、情感、线索、悬念、双关、简明、形象与生动等方面。

2.评价型探究题解答方法。评价式题目是检测考生阅读个性能力的最佳方式,解答时,一要发现解读入口,紧扣评价要求;二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三要敢于发散,不求面面俱到,选取关键点,言之成理。其实,这一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阅读经验与社会阅历去探究评价文本,发现文本中包含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及技巧手法。回答此类题目必须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是思想内涵、手法技巧,还是人物形象评价分析,然后确立自己的观点。观点必须明确,然后结合文本材料、写作背景、自己的阅读实践进行分析。要点要全面,语言要客观,不要过于绝对化,内容要充实,分析部分可以分条作答。

3.感悟型探究题解答方法。感悟型探究题重在作出自己的判断,前提是由文本出发。无论是感悟还是体验,必须立足自我,见解独到。感悟型探究题可谓言由己出,有时与观点式、启发式、评价式有重合之处,但单独设题,重在自身的个性见解,并不是简单地亮明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受,或作出评价,而应有深入的阐述,有理有据,让人折服。

4.归纳概括式探究题解答方法。解答归纳概括型作品阅读题时,一定要知人论世,探索文本的主题一定要从时代背景、人物形象、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角度切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透析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解答时必须注意限制性条件,围绕限制性的内容指向,联系文本进行分析阐述。

【实战演练】

文一/思念一只乌鸦(小说)

红鸟

六岁的时候,母亲指着一个男人说,以后他就是你的父亲了。

六岁的时候,生父车祸去世了,母亲走进了另一个男人的家,并告诉她这就是她父亲。

那个陌生的男人,那个苍老的男人,那个长相龌龊的男人,从此成了她的继父。

她望着这个家,哭了。

她背着母亲从不叫他“爹”,叫他就喊:喂!那个男人并不介意,对她有如亲生女儿一般的关怀,当然这个大老粗并不知道这就叫父爱。

看着眼前灰不溜秋的继父,她联想到了乌鸦,她就在心里喊他“乌鸦”。

对于乌鸦,生父有过一句斩钉截铁的话,他说,呸!

她问,为啥呸它?

生父说,它不吉利,谁有病它就冲谁大吵大嚷,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要倒霉。生父还说,它还有知道谁快要死了的本事,提前過来报丧。

从此,乌鸦的形象在她心里落根了。

她上初中时,母亲突然去世了,家里家外只有那个被她叫做乌鸦的男人支撑着。她也早早的懂事了,帮着“乌鸦”做许多家务活。

她念高二,寄宿在学校里。

一天晚上,那个男人笨重的手机“嘟嘟”地叫了起来,她在学校出事了。男人赶到学校的时候,她脸色苍白,额头上满是汗珠,病得很严重。

傍晚时分,突然飞来一只乌鸦,它蹲踞在病房外的窗台上,冲他们俩“哇哇哇”地大叫。继父捡起一个小石头扔过去,大叫一声,呸!那乌鸦用力夹了夹翅膀,箭一样地飞走了。

她知道,继父也讨厌乌鸦。

继父有块自留地在颍河边,每年种些玉米黄豆面瓜豆角什么的。河对面有几棵老大的青杨,个个能有大汽油罐那么粗。青杨上面常年住着几家乌鸦。秋收的时候,乌鸦显得很殷勤,它们经常光顾继父的自留地。继父弄了两个稻草人,给稻草人扣上柳条编的安全帽以示警告。享受完继父的劳动果实后,乌鸦喜欢站在安全帽上拉屎休息。这让继父十分恼怒,他用锄头镐头比划过之后,乌鸦并不理睬,于是愤然从家中拽出猎枪。乌鸦们看到他手中的猎枪,立刻大叫着飞走了。

乌鸦飞来了,她想到了生父的话,乌鸦也许是来报丧的,她的心情沉入谷底。

男人在医院的走廊上焦急地来回走动,半夜的医院走廊显得十分的空荡。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她患了尿毒症,需要换肾。男人愕然,他都没听说过尿毒症,更不知道人身体里的东西还可以换。医生很负责,用了一个多小时让这个男人懂了个大概。男人知道,现在自己需要两样东西——钱和肾。

男人回到村里,东拼西凑加上给她准备上大学用的钱凑够了所需要的费用。但是肾去哪里找呢?男人蹲在医院门口,一口一口地抽着旱烟。男人想不到办法,去找医生。医生很奇怪地看着他,你不是她爸爸吗?你捐一个给她不就行了?

他对着医生点了点头,退出了医生的办公室。男人没告诉医生她不是他亲生的,他也不知道换肾要配型。她的病情在恶化,男人急得没办法了。

按惯例。医院还是会对病人与捐献者进行排异检验。很神奇,男人居然配型成功了。他被推进手术室,旁边的床上是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样的她。

她看到男人躺在病床上,心里一惊,随后鼻子就酸酸的。她看着男人苍老的面容,突然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只有这个男人疼她了。

爸!她带着哭腔叫道。

男人偏过头,看着她。

闺女别怕,等把爹的肾给你了,你就能好起来。到时候。就没人敢说你不是我亲闺女了。说完男人的嘴角微微颤动了一下。

手术很成功,她也很快好了起来。

出院那天,病房外又飞来了一只乌鸦,继父见了,拿起石子就去砸。她拉住他,叫道,爸,别砸它。

继父愣了一下,停住了手。

家里家外男人依旧操持着,不同的是脸上多了些许欢笑。

后来,她或求学,或工作,经常会见到灰不溜秋的乌鸦。很多人都认为它其貌不扬,很不吉利,唯独她不然,她总是对着乌鸦喃喃自语。

朋友感到很奇怪,问她在干什么。

她说,我在思念一只乌鸦。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

文二/坐在静静的山坡上

(节选)

表水

我坐在静静的山坡上,一个下午我都没动。而我的牛,在不断地吃吃停停。偌大的一个山坡,坡底溪流潺潺,坡上青草肥美。别说是一头牛,就是十头牛,吃上半个月,也吃不坏这些噌噌往上蹿的美味。

西山坡上有一棵特别的大树,有火爆的日头时,我会躲在它的阴影里。而现在是傍晚时分,它的影子足足有这棵树的两倍高,像一只巨大而单薄的手掌,轻轻覆盖在山坡的肚脐上。偶尔有微风从我们的身边路过,我会因感到满身的舒爽,而不住地用手摸摸自己的肚脐眼。它呢——那只手掌,摇摇晃晃要飘走似的,我却能够听到它沙沙的微笑。

这时候我会很兴奋,几个纵身,我就爬到大树上去了。郁郁葱葱却疏而不漏的叶子,一个个还在晃动着舌头,对我诡笑。而有一些叶子,好像已经是过期的面包,被风甩手扔到了地上。此刻,我正在和这棵大树融为一体。我想。我的影子早已经深深埋在它的影子里了吧。一个孤独的下午,我将和大树一起孤独地生长。我们的灵魂,也将一起延伸到东山的头顶上。

我继续在大树上玩耍,突然看到树的半腰枝桠上有一只鸟窝。待我爬到鸟窝的边沿,却发现鸟窝里空荡荡的。连鸟都飞走了,我还呆在树上干什么?一些树叶还在不断地掉下来,不知道它们摔疼了没有。不过我知道,在不远的未来,这棵树就光秃秃地承受着比天还大的孤独了。

我从树上下来,顿时明白:一棵树的孤独在于不能行走;一头牛的孤独在于它吃草的时候,尾巴无用武之地。而我的孤独。在于我无牛可放.只能行走在白日梦里。(选自《散文百家》)

【攻坚试题】

1.阅读文一回答:小说的题目是“思念一只乌鸦”,但主要内容是围绕她的“继父”展开的。如果以“她的继父”为题,你认为是否合适?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__

2.阅读文二回答:文章的最后为什么写到树的半腰枝桠上的一只鸟窝?请探究文末画线的句子“而我的孤独,在于我无牛可放,只能行走在白日梦里”的深刻意蕴。

答:____

【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学科新课程考试大纲将“探究能力”纳入考查范畴以来,文本探究类试题一直备受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成了近年来备受全国及各省命题者青睐的一种题型。特别是小说和散文的阅读,更是突出了对探究能力的考查。阅读作品注重审美体验,感受人物形象,品味作品语言,领悟作品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这就要求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也就是要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究性试题既具有开放性,也具有限制性。开放性体现为其答案是丰富多彩、不拘一格的,只要符合试题要求,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比如攻坚试题第1小题,本题考查对小说题目的探究,观点不要求统一,可以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进行分析。比如观点一:以“她的继父”为题不合适。可以这样确定理由:①因为“思念一只乌鸦”这一标题可以增强悬念,从而增强文章的吸引力;②“思念一只乌鸦”中的“乌鸦”象征(或“比喻”)意义丰富,它象征着她的继父虽然外表不漂亮,然而有一颗金子般善良而慈爱的心;③题目运用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开始她十分讨厌“乌鸦”,后来却又“思念”起了“鸟鸦”,上下文形成对比,大力颂扬她的继父,收到了出乎意料的感人效果。如果我们认为以“她的继父”为题合适,则理由如下:①因为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形象就是她的“继父”,所以以它为题,能鲜明地表明写作的对象或范围;②“她的继父”这一标题,平实,朴素,跟小说朴素率真的语言相对应;③因为“她的继父”也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以它为题,能达到一根红线串全篇的艺术效果。

比如攻坚试题第2小题,旨在考查同学们对文本思想内容与意蕴的探究能力。回答第一问时,我们可以联系具体的语段,再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进行回答——文章最后描写树的半腰枝桠上的一只空空的鸟窝,旨在借用鸟因孤独寂寞而飞离来反衬自己处于极其寂寥的境界,这样写增加了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文化色彩。第二问是探究性试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解答时,一要发现解读入口,紧扣评价要求;二要围绕原文,综合分析;三要敢于发散,不求面面俱到,选取关键点,言之成理即可。其实,这一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阅读经验与社会阅历去探究评价文本,发现文本所包含的人文价值、精神内涵及技巧手法。这句话折射出作者的人生境界——一是自己因处于苦闷之中而感到无比的寂寞;二是因自己一事无成而觉得焦急;三是因自己没有爱的呵护而感到心悸不安;四是因种种原因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而感到痛苦与悲伤。

現在就全国及各个省的语文探究性试题来看,一般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比较型探究题;二是评价型探究题;三是感悟型探究题;四是归纳概括式探究题。无论是何种题型,其答案都不唯一,要求考生进行思考,旨在考查考生“能否发现作品的丰富内涵和深层意义,是否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是否具有批判质疑的能力等”。

猜你喜欢
继父乌鸦观点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小乌鸦
一头卖不掉的牛
一头卖不掉的牛
乌鸦喝水后传
一头卖不掉的牛
乌鸦搬家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