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语言训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019-09-10 05:25曾银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2期
关键词:语言训练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曾银清

【摘要】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就这样明确定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并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定位为“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门课是学习运用语言本领的”。所以,衡量学生是否学会语文,不是看理解了多少课文内容,掌握了多少语言知识,积累了多少词语句子,而是看是否能积极地“运用语言文字”。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语用”视角下谈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训练;核心素养;语用;有效教学

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人们对教育领域提出的新的要求,小学语文学习的要求是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核心就是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因此,切实开展“语用”视角下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学习活动就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了。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也常常尝试突破传统教学,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强化语言文字训练为重点,收到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课堂教学实例,从“语用”训练的角度谈谈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有效教学的一些看法和做法。

一、打破传统教学,回归“语用本位”

长期以来,语文课一直将体会思想内容和情感作为目标,2011版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是以语言文字运用为主要目标的课程。”课标观点的转变,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认定和根本性的转变,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应把“语用”渗透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次的实践语言、运用语言,从而对内容和思想的理解才更为透彻。

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跑进家来的松鼠》之前,笔者一般采取的都是常规的教法,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大意”,体会“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就算完成了教学目标。但在“语用”背景下,笔者调整了教路,在语言形式的理解与应用之间为学生架设一座助力之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老师改动后的平铺直叙的语段与作者所写语段的区别,学生很快发现并理解了“设置悬念”这一写法在课文的表达所产生的独特效果,学生的语言水平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得以增值加量,多能兼得。

师:通过学习,我们不仅要了解课文大意,更要学习其表达的方法。接下来,让我们再次把目光聚焦到“晾晒蘑菇”这一片段(出示改动过语序的片段)。

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屏幕上的和课文中的“晾晒蘑菇”片段对照一下,改动后的意思表达清楚了吗?

生:表达清楚了。

师:那和作者写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顺序不同。

生:在课文中,作者先写“蘑菇去哪儿呢?”然后再写所看到的情景。

生:屏幕上的片段直来直去,课文中的比它有意思多了。

师:你们真会发现,也就是说,作者先把疑问提前,就让人产生了好奇之心。知道这种写法叫什么吗?

生:倒叙。

师:没错,你觉得这种写法比我们平常的平铺直叙有哪些好处?

生: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生:让人特别想知道原因,让人继续读下去。

师:是呀,其实课文中不仅仅这一处采用了倒叙写法,我们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也运用了同样的写法?

生:我发现了“烟囱垫窝”采用了这一种写法。

生:我也发现了“偷吃方糖”也采用了这一种写法。

师:对!本文故事都以“设置悬念”来进行巧妙的构思,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文章读起来也能像课文那样引人入胜的话,不妨在平时的习作中用上这种巧妙的构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学这种巧妙的表达方法。(幻灯片出示仿写提示,同学们纷纷开始进行设置悬念写法的练笔实践)

二、在反复品读中感受文本的语言特点和形式

语文,是一门很有灵性的课程,壮美山河、人间世事、喜怒哀乐皆融于一个个文字中、一句句话语里。吴忠豪教授就说:“培养语感,要靠规范语言的输入,大量诵读,靠默读浏览是不行的,必须加强朗读。”可见,语文教学,就应该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朗读、品味的引导,通过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甚至亲历示范,让深刻地感悟其语言形式上的特点,否则,“语用”训练就无从入手。

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笔者把第2、3自然段作为教学的重点,通过句式的迁移学习来落实语言的训练。对于四年级的学生从课文的句式学习到写法的运用有着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上下了一番工夫,通过个人读、小组读、合作读、配乐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反复诵读,让学生深入感受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和表达特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了漓江的静、清、绿,山的奇、秀、险。现在,老师想看看谁能把第2、3自然段背诵下来?

生:老师,我来!我来!(学生举手络绎不绝)

师:老师真不敢相信,这么短的时间就能背得那么流利!你们真了不起!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呢?

生:我是抓住水和山的三个特点来记的。

师:对,抓住特点就能背得快!

生:我在背的时候就想到了书上的图画,漓江的水是那样静、清、绿,山是那样奇、秀、险。

师:看来,你刚才读得很用心,都入情入境了!

生:老师,这两段的写法都是一样的,先说他去过的地方,然后再说桂林的水是怎样的和山是怎樣的。

师:你真厉害!这两段的写法确实一样的。

生:两段都用了排比。

生:还有比喻。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板书:排比、比喻)可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想问一问大家:作者既然是写桂林的水和山,为什么这两段的开头却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呢?有必要吗?

生:有必要的。作者见过的西湖、大海、泰山、香山都很美,可是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比它们还要美!

师:哦,我明白了,原来作者这样写是有原因的,为了突出桂林山水独特的美!(板书:对比)

三、在仿写的训练中夯实语言表达技能

语文教育家吕叔湘说:“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必须善于模仿,必须反复实践。”叶圣陶先生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可见,仿写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是读写结合的重要手段,也是掌握表达这一技能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这种语言表达的训练应不折不扣地落实到语文课堂中,真正做到“一课一得”,我们现用的教材中也为我们提供无处不在的蓝本。

如教学到《记金华的双龙洞》第3自然段,笔者就让学生品读“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个独具特色的句子。在理解和体会句子既表达了小溪的蜿蜒曲折和作者愉快的心情后,便引导学生仿照“时而……时而……时而……时而……”来描述自己身边的生活所见。学生有的说:“高远辽阔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它们时而聚,时而散,时而厚,时而薄,形状百变,姿态万千。”有的说:“在大课间上,欣欣展现了她高超的跳绳技术——她时而单脚跳,时而双脚跳,时而转身跳,时而双手交叉跳,玩得不亦乐乎。”……这些极富个性的语言不断生发,凸显了活用语言的能力。

又如,在《匆匆》第3自然段的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朱自清先生所描述的生活片段中来感受时间流逝的踪迹,体会其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的基础上,笔者让学生进行段落的仿写练习。其中有一位学生的表达令笔者记忆犹新:“平凡的生活日复一日,眼看中学的生活马上要来了,小学的光阴即将要走了,在这来去的中间,又是如何的匆匆呢?早上我背起书包刚一出门,日子的脚步便开始了。于是——早读时,日子从琅琅的书声中过去;上课时,日子从书本上过去;下课时,日子从嬉戏中过去;做作业时,日子从笔尖过去;睡觉时,又从枕边悄然过去了。等我再次背起书包来到学校,这算又溜走了一日。当我感觉怅然若失时,新的一日又开始在我的叹息中闪过了。在这流水般的日子里,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我留下些什么呢?多少犹豫,多少惋惜,多少得过且过?我要好好学习,不要让这时光白白浪费了!”——看,老师十遍、百遍的讲解、分析,還不如让学生登堂入室,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来得深刻。

四、拓展语言训练,积淀语文素养

教材是个例子,教学时立足于文本,借助合适的教学手段进行有效的语言训练拓展,必定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积淀,能力得以发展。

在一次“三磨两展”教研活动上,我校低年级组一位老师试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坐井观天》一文,课中老师就有意识地针对“天无边无际,大的很呢!”这句话设计说话的练习。老师说:“同学们,除了天是无边无际之外,还有哪些也是无边无际的呢?你能尝试用上‘无边无际’来说话吗?话刚落音,同学们纷纷举手说:“大地是无边无际的!”“大海也是无边无际的!”……从同学们热烈的反应中,老师认为这个设计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可是,我们不难发现这是比较浅显的。于是,课后我们给她提出修改建议,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生活上的场景:马群在草原上奔跑、雄鹰在蓝天飞翔、骆驼在沙漠里跋涉、轮船在大海游弋、宇宙飞船在太空遨游等等,再引导学生看看这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结果,正如我们意料的一样,学生结合老师给出的场景用上“无边无际”再来说话,说得非常出彩。通过这样的拓展训练,学生从对文本词语的理解到应用,再到积累,经历了一个由肤浅到深入、由单一到丰富、由简单到具体生动的质变过程。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定性,对语文课程的解释,关键词是“运用”,就是学语言、用语言。“语用”已成为了我们语文课堂的主旋律,它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要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周荣明.把准训练切入点 落实语言运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

猜你喜欢
语言训练有效教学核心素养
谈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问题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善用阅读策略构建,回归语用能力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