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

2019-09-10 08:55张辉
学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张辉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传统文化教育在我国呈现出猛烈的回归趋势,而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体现最明显的就是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是主科中的重中之重,它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要想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更加明显,除了教材外,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就是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本文则是就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为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引言: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是需要不断传承的,学生作为新一代的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一直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引路人,其责任不言而喻。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了解程度不够,制定不出完善的教学计划

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知识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在课上的讲解过程越来越重要,如果讲的不够详细,或者没有用对讲解方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而且教师有时一旦对一些传统文化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或者见解不够独到,也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基本上在多数情况下,教师在传统文化知识的讲解中,都是按照书本内容依样画葫芦,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知识量的拓展,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是情有可原的,长期发展下去自然会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也会直线下降,这也是有时语文课上睡倒一片的其中一个原因。有时教师还无法认识到此问题,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单一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完全让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交流也会越来越少,会导致教师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了解的不够,因此,教师一定要提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传达给每一个学生。

(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创新度不够

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上,教师都是通过一些课文或者参考教材里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知识,并没有用更加直观的形式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而且多数的实际教学中,对于传统文化的渗透都还停留在起步阶段,有些学校甚至还只是停留在口号中,实际运用的非常少,这样不仅学生重视不起来,就连教师也不会引起重视,所以只有突破当前的现状,让师生都真正的重视起来,这样才会更加吸引他们的眼球,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语文的学习中了解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刻内涵,一步步的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从根本上提升课堂效率,教师的教学质量自然也会有所提升。

二、初中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

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外来文化对于初中生的思想冲击还是比较大的,加上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他们对于计算机的迷恋程度在直线上升。相比而言,对于语文课上的文言文学习自然会觉得无趣,学习热情也在一步步的减退,基本上传统文化知识在初中语文课本中的渗透多体现在文言文的学习上,还有一些古诗文,很多初中生认为在枯燥之余,还会觉得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毕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古文的接触较少,而且古文的用法和现代文还是有较大出入的,在这种背景下,教材中渗入的传统文化在普及起来还是相当有难度的。还有一方面,就是初中阶段的课程类别还是挺多的,加上学生面临升入重点高中的关键节点,他们的学习压力还是挺大的,相信这也是他们不愿意花费大量时间在语文学习上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还只是停留在表面阶段,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学习的广度也不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的写作水平没有明显的提升。

三、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自身一定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量,否则在教学过程中是很难扮演好引路人这个重要角色的。为了能够更好地带领学生去探索更多的新知识领域,教师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文学素养以及文字功底,只有這样,才可以随时随地为学生解答疑惑,将传统文化知识更巧妙的渗透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做好一个正面的榜样,同时也是学生眼中最为崇拜的一个人,当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教师总能够第一时间出来为他们提供支持与帮助。例如在学习《陋室铭》这篇古文时,教师除了为学生讲解文章的大意之外,还要将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观传达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对于作者的写作和生活背景都会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所以教师前期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备课,搜集好资料,帮助学生更好的理清文章脉络,在教师的全面协助之下,对传统文化有个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二)拓宽知识面,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传统文化

语文说到底就是一种语言教学,所以阅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教师提倡的一个关键点,学生通过阅读不仅可以增长知识面,还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文化品位及综合素养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侧面来讲,阅读量的多少也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也可以从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开始,除了平时的周末外,教师可以在寒暑假时多向学生布置一些阅读任务,阅读范围可以由教师指定,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读一些古文版的四大名著,来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认知度,阅读完成后要做好读书笔记工作,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学生在不久的将来一定可以察觉出自己阅读能力的进步。

(三)寻找合适的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都是不同的,比较之余没有好与坏,只有适不适合学生,好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还能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教师一定要积极寻求一些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有效的将传统文化渗入其中,继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产生一定的兴趣,那么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有所提高。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利用适合的方法将传统文化的教学情境再现出来,让学生有更强的代入感,学习起来也会更加容易。只有这样,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才能够继续发扬光大。

四、总结

综上所述,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不容易的,一定要用对方法和手段,并且要结合当代初中生的实际需求,从根本上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深层认识,教师自身做好引导工作,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所成效,这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有较大推动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赵强国 . 探究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J]. 科学 咨询(教育科研),2018(3).

[2]权丽. 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中的渗透研究 [J]. 学周刊,2017(8).

[3]袁静 . 初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J]. 亚太教育,2016(26).

[4]尤炜 . 传统文化教育中的“似”与“是”[J]. 人民教育,2016(22).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探讨
试分析提高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文化史教育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高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