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县域金融助力农村扶贫

2019-09-10 20:55卿雪梅
现代营销·理论 2019年8期
关键词:扶贫县域金融

卿雪梅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亿多人民脱离贫困,金融扶贫是脱贫的有效手段。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业的大力支持,精准扶贫工作更需要县域金融业的大力支持。农行以“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为使命。这一使命也决定了农行县域机构在农村扶贫工作中具有重要的金融作用。本文从分析荣县脱贫工作中存在的难点入手,分析农行荣县支行作为县域金融机构,如何助力荣县扶贫工作。

关键词:县域 扶贫 金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7亿多人民脱离贫困,金融扶贫是脱贫的有效手段。随着经济发展,扶贫形势、任务以及脱贫要求发生了新变化,扶贫事业进入攻坚阶段,贫困程度更深,脱贫成本更高。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指导全国脱贫攻坚得重要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从此,我国的脱贫攻坚战正式打响。荣县是自贡市下辖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经济发展劳动力不足。荣县各乡镇都还存在大量贫困人口,有的因病致贫,有的家庭因无青壮年劳动力致贫,且全县教育水平不高。农行荣县支行作为农业银行的分支,有责任承担起服务三农的使命责任,与荣县政府合力打好扶贫攻坚战,助力荣县所有农村脱贫致富。

一、精准扶贫概述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1]。精准扶贫是我国当前乃贫困治理指导性、创新性的指导思想,既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性问题,也是亿万贫困群众实现“中国梦”的政治性问题。

1、精准扶贫概念

精准扶贫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该项工作主要针对贫困户、贫困村、贫困县和连片贫困特区。目标:到2020年,贫困户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目标,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国现行贫困标准是按农民可支配收入计算,2018年为3535元/年,2019年为3747元/年,2020年为4000元。

2、扶贫政策

扶贫政策对于我国再一次分配社会资源,解决当前一部分人的贫困问题,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后盾力量。

时间跨度 扶贫模式 政策/思想

1978年——1985年 体制改革推动扶贫 移民搬迁,以共代赈,“三西”地区农业建设

1986年——1993年 大规模开发式扶贫 财政发展资金,科技扶贫,社会扶贫

1994年——2000年 扶贫攻坚阶段 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小额信贷,相关定点扶贫

2001年——2010年 综合性扶贫开发 整村推进,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

2011年——2020年 集中连片扶贫开发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3、精准扶贫理论基础

精准扶贫源于社会主义理论的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是针对当前经济社会特征提出的创新性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正是源于社会主义本质的“共同富裕”。“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更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精准扶贫帮助每一个贫困人口探索适合的致富渠道,是对“共同富裕”的拓展和延伸。

金融助推精准扶贫的理论源于金融与经济的密切关系:金融促进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减少贫困人口。从县域金融支持进准扶贫的渠道而言,有直接和间接之分,后者有助于改善宏观经济,保障市场运行良好,创造更多的投资和就业机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拓展脱贫渠道,助推精准扶贫的开展。

二、荣县金融扶贫工作

(一)荣县扶贫工作情况

2017年,榮县扶贫工作主要由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负责,采用双组长制开展攻坚战。全年成立了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就业保障等14项专项工作小组,多部门共同推进;落实32个贫困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以及村级办公经费。2017年省扶贫资金974·45万元,县扶贫资金500万元,进度达85%以上,第二批扶贫资金以及方案在2018年逐步落实到位。21个村道路加宽,实际建成32·6公里。贫困村建设有序践行,已启动389户贫困户建档立卡。截止2017年9月,全县申报扶贫项目51个,总资金4510万元,到位资金1673万元。2018年,荣县致力全县10个贫困村退出4159户10845人贫困人口脱贫。

(二)瓶颈

1、荣县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制约农业发展

现阶段荣县扶贫工作面临的一大问题,青壮年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妇孺老弱病残,导致家庭甚至整个地区都极度缺乏劳动力。荣县是一个农业县,青壮年劳动力不足,很难发展现代农业。当前荣县农业,大多停留在最简单的农作物种植,经济作物较少,茶叶等经济作物停留在初级买卖,而没有进入深加工。青壮年劳动力不足,连带经济活力降低,从事农业劳动力不足,这些都制约着县域农业经济的长远发展。

2、文化水平低,导致贫困户内生需求低。

从荣县实地走访情况分析,贫困户家庭普遍学历较低,甚至无文化,更无从谈创新性。贫困户家庭收入渠道单一,多为在家务农以获取经济来源,多从事简单农业劳作,经济作物较少;外出务工,多从事简单繁重工作,工资水平低。走访调研发现:农户贷款需求多为大件生产设备的采购、建房、婚丧嫁娶、大病住院、子女上学,日常生活对贷款需求并不迫切。有些贫困户依赖政府“输血”式救济,内生发展动力缺乏;有些贫困户甚至认为“金融扶贫是国家救济,是送钱,借钱可以不还”的错误想法;有的是因病致贫,欠下巨额医药费,无力也无法脱贫。农村文化水平不高,观念老旧,创新以及内生动力不足,严重制约贫困户脱贫。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落后,增加金融扶贫成本和难度。

贫困地区,多为山区,交通不便,自然经济为主,缺乏竞争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农作物中,粮食作物占比较高,经济作物比重低,其粮食作物生产成本高,生产发展水平低,知识储备不够,导致粮食收成不稳定,受自然影响较大。就经济作物而言,因其不会管理,除去劳动力和生产成本,甚至没有盈利。致使贫困户不断重返贫困,收入水平持续偏低,难以实现资本积累从而脱离贫困。贫困户生产,技术落后,市场化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导致贫困村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收入低。

三、县域农行开展金融扶贫工作建议

1、政银合作,助力精准脱贫

荣县农行与政府携手加强贫困地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带动和组织贫困人口参与,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荣县支行为其提供金融支持,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让贫困户可以参与分享全产业链和價值链的增值收益。通过特色产业发展,改善贫困村产业结构单一且不具规模的情况,以产业带动农业,以农业脱贫农民,以农品带动农民脱贫,从而实现精准扶贫,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2、加强县域农行的现代支持力度。

扶贫建设中,尤其要重视农村产业经营性贷款的发放,给予产业发展信贷支持。发展产业是安家致富的重要手段。加大、加强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农村产业金融扶贫,为贫困户搭建信贷平台,提供信贷支撑。金融精准扶贫力力度加强,加强贫困农户“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除担保抵押、扶贫贴息支持、县级风险补偿”等一系列特惠金融信用贷款推广。农村信贷效益显著增加,信誉良好的贫困农户追加提供有利息优惠的追加信用贷款。对带动贫困农户脱贫的合作社,发放扶贫产业贷款,其中,提高信用担保发放额度,辅之抵押、质押、第三人担保方式。

3、推进农村互联网金融普及。

从总行到县域支行,不遗余力地开展惠农通建设工作,利用农村地区现有的有线和无线网络,通过安装银讯通、智付通、农户版app等金融工具,让村民足不出户就可以取钱、缴生活费、扫码收付款,享受普惠金融带来的便利。大力推进我行电商平台——“E农管家”和“E商管家”的完善,打造农户平台营销,致力于解决农村地区产品找不到买家和卖不出去的问题,协助客户寻找下游经销商和代理商,扩大销售渠道,让贫困户经济作物在互联网销售。中国农业银行在基层的众多网点,是县域金融助力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秉持服务三农理念,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奋斗。

注释:

习近平,《习近平的“扶贫观”:因地制宜“真扶贫,扶真贫”》,人民网,2014年10月17日。

参考文献:

[1]么晓颖、王剑,《金融精准扶贫:理论内涵、现实难点与有关建议》,《农银学刊》,2016年第1期。

[2]张国春、孙秀梅,《金融扶贫攻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金融服务》,2016年第3期。

[3]徐云松,《金融精准扶贫问题的调查与思考》,《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年第3期。

[4]唐任伍、刘立潇,《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阐释》,人民网-人民论坛,2015年10月21日。

猜你喜欢
扶贫县域金融
论提升县域环境质量的现状及治理思路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多元金融Ⅱ个股表现
金融大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