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机制研究

2019-09-10 07:22郭敏田微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7期
关键词:分级管理分类管理

郭敏 田微

摘要: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高校开展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的工作,是完善内部结构、构建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厘清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的研究脉络,提升专业建设与调控水平,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基于中南民族大学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工作的开展,从现有预警模式分析其成效,并提出通过设置分类、分级等模式对现有预警模式进行优化,最终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优化改进,对于厘清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的研究脉络,提升专业建设与调控水平,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平衡,保障高等教育的质量有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专业预警;动态调整;分类管理;分级管理

一、引言

专业是高等学校实现其办学功能的重要载体,专业设置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对高校办学规模和办学质量具有决定性作用。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高考招生改革,国内不少高校纷纷进行专业结构调整布局。2018年6月,教育部在成都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有关情况,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指出,下一步,教育部将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为目标,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即建设1万个国家级一流专业点和一万个省级一流专业点。根据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新高教40条”精神,“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是当前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的重点。

二、高校专业的规模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

(一)高水平大学专业布局调整的逻辑

1.“政府主导”逻辑

专业的备案与审批是经教育部组织开展的专项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最终以公文形式予以公布。

2.“市场主导”逻辑

各种大学专业排行榜和就业排行榜及目前市场需求,迫使大学调整甚至取消部分专业声誉不理想且就业情况不乐观的专业,从而集中有限的各种资源,重新加强建设市场认可度较高的专业。

3.“学科主导”逻辑

大学以学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为主导,对专业布局进行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调整。如具有行业背景的高校,一般会对行业相关专业进行重点扶持,以保证高校特色的发展。

(二)高水平大学专业布局调整的原则

控制专业规模,加快专业转型升级,突出重点专业建设,打破专业壁垒限制,优化专业资源配置。

总体而言,中南民族大学学科门类齐全,对比国内其他高校,专业数量略多,专业布局与结构有待优化,专业结构和国家战略及民族地区发展的适应度不够,与学校学科布局的匹配度不高。在专业设置上,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地区的意识不够强,新办专业服务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不够强,现有专业中应用型、学科交叉型专业不够多。

三、现有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模式成效分析

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实行总量控制,遵循“增一撤一”的原则,同时建立了专业预警与退出机制。目前,专业预警与退出的主要依据是各专业招生、转专业、就业、专业评估等方面的数据,专业预警仅针对已有2届及以上毕业生的专业。

(一)现有预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逐年累积效应,数据规模越来越大:數据来源涉及招生一培养一就业等多部门管理,数据收集需要牵头单位:部分数据对相关专业是家底和隐私,直接公开存在一定的问题;预警数据中权重未体现,指标量化、细化不够。

(二)问题解决方案

1.分类管理

结合专业预警数据来源,按照职能部门业务划分,将数据分为生源数据、培养过程数据、升学及就业数据,由数据的管理业务部门提供实时、准确可信的数据,并对数据进一步细化,根据业务推进对数据进行相应处理:还需要结合专业特殊性,将特殊专业予以区分,如新办专业、艺体专业等。

2.分级管理

建立分级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包括专业基本情况、生源指标、培养过程指标、升学及就业指标等:二级指标在一级指标下进行细分,包括专业起始招生年份、专业评估结果、专业调剂率、转专业比例、异动(包括转专业及分流等)后学生人数、就业率、升学率等,还可以结合专业认证指标,加入学生对专业认可度、校友评价、社会评价等指标。

3.专业预警系统设计

专业预警是现代预警理论在高等教育专业发展和建设领域的运用,是对高等教育的专业需求、专业培养和专业就业进行综合分析、评估与建模,研究专业设置与调控的阈值,进而为高校的专业设置提供决策依据。而专业预警系统的设计,可有效解决数据多部门分类管理、年份累计数据处理的问题,从而使专业预警更加科学与便捷。

4.专业预警及动态调整后续建议

根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2018年度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的结果显示,新增备案数量最多(前3)的本科专业分别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和智能科学与技术;新增审批数量最多(前3)的本科专业分别是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和会计学。2018年撤销数量最多(前3)的本科专业分别是服装与服饰设计、教育技术学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目前,教育部要求各地各高校加强新设专业建设,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因此,高校应将新专业设置愿景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密切联系起来,通过优化专业结构,促进特色建设,以增强学校的生命力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焱斌,朱泓,黄玮,李勇江.基于AHP的本科专业动态调整预警评价模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1).

[2]李建宇,洪林,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专业设置及动态调控机制的构建[J].江苏高教,2013(1).

[3]张红,王焕群,朱克敌,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与对策[N].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3(2).

[4]何霖俐,尚丽平,龙晓英,普通高校本科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6.

[5]《中南民族大学本科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实施办法(试行),民大教学[ 2018]15号.

猜你喜欢
分级管理分类管理
分类管理背景下浙江省民办高校政府财政扶持探析
国外高校学生资助模式及其对我国高职院校分级管理资助工作的启示
文化例外的再解读:国有文化企业分类管理的思考
我国外贸企业客户分类管理探析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对西部医学院校教师进行分类管理的思考
关于我国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分析
浅谈高校计算机专业毕业班班主任工作要点
物联网视角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