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真正的德育课堂

2019-09-10 17:25蒋娟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教材

蒋娟

【摘要】: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我们的要求也日益增强,不仅要求学习能力强,更期望我们是朝着全面发展的阶段进阶,而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高素质的基础上。在学校的学习中这一任务自然落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上。道德与法治课是重要的德育课程,我们在课堂上不仅要教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改变,做到润物细无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用好第一手资源,注重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真正的有温度的德育课堂。本文就这一个问题进行简单的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德育教育 道德法治课堂

一、用好第一手资源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道德与法治课则是主阵地的指挥所,我们的教材也就是我们的指导员。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教材是我们应该运用好的第一手资源。把握和认真分析教材,把教材生活化,发掘教材的价值。

首先要读懂教材。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教学中老师首先要读懂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一读教材知识有无增减删改。二读教材整体设计,把握课文内在逻辑,并由此来展现出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才能对教材的运用游刃有余。其次就是要用好教材。而用好教材的关键在于对教材知识的整合以及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的灵活处理。并不是说教材上涉及到我们都需要讲解,整合就是对教材知识进行丰富或压缩。学生一读就明白的我们可以跳过,因为他有所体验,因此印象深刻(我后面会谈到),毕竟学生是学习的主题,而对于学生没有体验过的我们就应该想尽办法进行拓展,当然也要注意给学生留足自主学习的时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把书读厚到读薄,再读厚。

道德与法治课有他的独特性,不能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教学生,在成绩导向的某些地区,存在老师只是单纯的叫学生勾画圈点,然后按知识点进行背诵,我想这应该是违背了这门课的初衷。该课程重在育人,修行。所以我认为了解教材,利用好教材,把握住教材的初衷才能真正的把育人投放入课堂。

二、注重情感体验

首先,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或重复经历的情景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就我个人认为,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体验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情感体验(个体对自己情感状态的意识)更能产生共鸣,也更容易理解教材知识。我记得在讲解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如何感恩时,我以主题班会的形式,采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方式,展现父母对我们的付出,他们在外的生活状况,都不用我多说,学生瞬间“崩溃”,不管是女生还是男生,都放声大哭。这一刻,比我们千万次的说教来的直接,留下的印象也更深刻。不得不说,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否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还要善于及时转变教学方式,让每一次上课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一次洗禮,都是一次成长。

其次,我上面也说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重在育人,修行。这里的修行更重要的是强调教师自己的素质。当然业务素质是必须的,更重要的是道德素质。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就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学生做出表率,起到带头作用,也让学生明白,初中的学习和小学时有差别的,这是学习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这个时候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有了初步的形成,所以我们老师的榜样作用不容小觑。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借助我们的课题对学生展开引导,对于个别性格内向的学生,我们可以私下交流。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映射到你的学生身上,所以这个时候如果能够在教学中列举自己的优秀事迹,让孩子们对老师产生一种仰慕和尊敬的心理,我们就可以水到渠成的展开教学,同时孩子们也更容易转移到自身道德进行内省。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兴趣在,就不怕学不会。关键是我们该怎样去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呢?如何激发他们对道德与法治课的兴趣呢?和小学相比,初中的课程难度增加了,涉及的知识更广了。对他们来说本来就是一个挑战。所以千万不能让他们觉得课程枯燥乏味,这就要看老师的功底了。因为很多孩子会因为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上一门学科。所以,我们肩上的责任就更重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应该充分利用教师自身的优势,去感化孩子,让孩子喜欢。比如我,作为女老师,我有自身的特点,我情感更丰富,更愿意表达我的情感,我的喜怒哀乐孩子们都一眼能看出 同时善于倾听、善于同他们交流。我们可以将现实情感融入到教学中。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明白我们的这门课程是真正有用的。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应该是最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

四、让课堂有深度、育人有温度

课堂有深度,不仅要求学生的深度学习,更重要的是老师的组织和引导,即:深度教学。中小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种教学模式和课堂策略也层出不穷,但是我个人认为这更多的是形式上和教学时间分配上的改变,对学生的人格的思想上的影响反而在唯成绩的导向下减弱了。所以我这里要说的课堂有深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占有和解题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认知、情感、发生系统的变化,或者把它称之为内化动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上,我们要在孩子的内心种下一颗种子,一颗思想的种子,一颗情感的种子。把所学转变为美德。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的每一堂课,学生究竟收获了什么?书本知识的丰富,还是能力的提高、为未来有选择的生活打下基础?我想后者才是我们课堂应有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认识自我、肯定自我、提升自我。所以,教学就应该建立起知识和学生自我认识的联系,把所学内化为自我认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去践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千秋大业,教育为重。在社会日益复杂和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更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培养一个高分数的孩子容易,但塑造一个高素质的孩子就任重而道远了。

【1】 王心爱.加强道德与法治教学提高德育的有效性[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1):195.

【2】 许诚全.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中的渗透[J]时代教育,2017(08)157、167.

【3】 黑柳彻子,日本作家,窗边的小豆豆.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教材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教材精读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跟踪导练(五)(2)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