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部编版教材背景下的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2019-09-10 17:25林燕云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一年级学生部编版教材

林燕云

【摘要】:部编版教材从识字、拼音、口语等方面都进行了调整,对于新入学的学生和教师而言,是全新的体验。因此,本文以一年级识字教学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于教材,从实际出发,提出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关键词】:部编版教材 一年级学生 识字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识字教学成为低段教学中的核心任务。与此同时,部编版教材因运而生,对于一线教师们而言,有效的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部编版一年级教材的识字特点

(一)模块分明,贯穿教材

统观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较以往的教材的教材,识字形成了系统,并且始终在教材中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整套部编版一年级教材中,分为六大模块,即为:识字单元、课文、汉语拼音、语文园地、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 而识字主要分布在四个模块中:识字单元、课文、语文园地中“识字加油站”、汉语拼音,并且所占的比例也各不相同,识字成为了核心,更成为了目标,贯穿始终。

(二)先字后音,激发兴趣

与旧版教材相比,新教材是“先识字后拼音”,将识字至于首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于识字的热情、兴趣。学生先入则为主,后入则为辅,回到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目标:识字、写字。识字成为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只有把握识字教学,就能激发兴趣。

(三)形式多样,覆盖全面

探索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教材中,识字形式多样且全面。首先,从它的识字方式上而言,教材排版以集中识字和随文识字相结合的形式出现,这给识字教学指名了方向。其次,就识字方法来看,教材中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儿歌识字、象形识字等,在《大小多少》这篇文章中,我们发现都是量词和反义词的识字,这种形式称之为归类识字。这样,识字教学有法可依,有效地解决了识字教学中单一形式。

二、 部编版一年级识字教学现状

就目前识字教学现状而言,笔者从以下两个层面进行分析。

(一)学生层面

杜威曾有过这样的叙述:“心理的考虑也许会遭到忽视或推在一边,但它们不可被排除出去。把它们从门里感出去,它们又从窗子里爬进了。【2】对于一年级学生,存在着心理发展和认知水平上的局限。

首先,作为新生识字兴趣不稳定,主动性较差。他们识字的兴趣、主动性主要表现在识字难易程度、教师的认可。另外,由于他们有较强向师性,语文教师若是能够得到一年级学生的青睐,那识字课堂的效率便大大提高。其次,识字方法较为机械。由于,他们的记忆水平仍处于机械记忆,大部分学生依然停留在教师“填鸭式”的教法中,喜欢跟着教师反复读,反复写。最后,学生最经常发生的事情就是识字记忆保持时间短暂。大部分学生表示经常忘记自己学过的生字,甚至是反复读过几遍,也无法印刻在脑海中。

(二)教师层面

部编版教材中识字安排,不得不说是精彩。但是,教师却在这样识字教学屡屡叫苦。首先,识字教学观念旧。老教师往往在课堂上一如既往地采用单一的识字教学策略,经常用加一加、减一减等方法进行教学,却忽略了部编教材中形声字、会意字进行解读,从而无法发挥部编版教材的优势。其次,追求创新多样,忽略生字本义。新教师没有任何教学经验,往往能从部编版教材中挖掘出激发学生兴趣,便于接受的方法。但问题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生字本身的意义。再者,缺乏预习指导以及联系旧知。教师由于一年级学生心理和认知水平有限,布置预习时无非就是就是注拼音读词文,导致预习低效。另外,只专注新字教授,更加剧了识字回生的现象。

三、部编版一年级识字教学策略

“识字具体是指了解字义,读准字音,辨清字形。同时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实现三者的统一。”【2】故笔者结合教材改革和现状,提出以下几种识字教学策略。

(一)教材教法相辅相成,增强学生识字兴趣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教材,不管是教材中的模块、形式,甚至是“先识字后拼音”,都能作为教学策略参考依据,选择恰当的识字策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教材中已经有多种识字策略,如看图识字,归类识字、情境识字等。以《小书包》为例,把生字放在儿歌中,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并且结合学生的校园生活,结合教材采取“情境识字”法,让学生通过找书包中的物品,再进行识字,学生兴趣浓厚,从而事半功倍了。如组词识字法,《天地人》这一课,就极其适合用这种教学策略,更有利于生字的识字。

(二)预习回顾双管齐下,强化学生识字记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识字教学亦是如此。剛步入小学,学生们缺乏主动性,预习能够养成主动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中,需要有效的课前预习。如如《猜字谜》一文中,我们就可以利用问题提前让学生思考,从而学习关于“青”的形声字,这样识字就这么不知不觉地完成第一遍。一年级学生常有识字回生的现象,就需要靠“温故”而“知新”。比如《古对今》和《对韵歌》这两篇识字课文,有异曲同工之处,因而先回顾,再学习新知。因此,“教师要努力去发现每一篇课文中生字与生字之间的关联”【3】,引导学生学习方法,自然强化了识字记忆。

(三)自主合作二者兼得,加强学生识字能力

提倡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课标提出的又一点要求。自主需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出发,比如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平台,让学生把见过的生字,写在自己的本子,然后主动去读别人写在本子上的生字,评选出“识字大王”,这样不仅仅感受到了汉字就在生活中的每个角落,更加强了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在一年级学生依赖性较强,因而可以采用合作结对子的识字教学策略,同桌互相指读,小组合作讨论识字方法,这样,识字教学既轻松又充满趣味。潜移默化中,又培养了学生识字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30-131.

【2】李菁.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成效[J].基础学科,2016( 1) .

【3】郭勇. 部编本《语文》一年级下册随文识字教学例谈[J]. 教学与管理,2018 ( 11) : 36 - 37.

猜你喜欢
一年级学生部编版教材
师生共读,以读促读
关于第一学段写话教学的初步分析
“趣”教“乐”学
部编版教材到底该怎么教?
论写作教学的不断探索
浅谈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在部编版教材中的渗透教学
一年级学生有序思维启蒙方略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防治结合 消灭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