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019-09-10 07:22牟全胜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引导思维能力习惯

牟全胜

【摘要】: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学习有着重大的关系,只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绩。初中数学是学生日后学习的基础,基础课程学好之后才能在往后的高年级学业中迅速熟练,增长学生的数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

【关键词】:初中 数学 教学 思维能力 引导 习惯

数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使用却不多,但生活中处处没有就不行。数学的题型和范围犹如海水一样无边无尽,在初中学生的课堂中,每天的数学课堂仅有45分钟,在这45分钟内,很多学生只能跟上教师的步伐走,没有运用灵活的角度和想法去思考问题,这一点极其不利于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自然就会被课堂学习中单压垮,不仅没有兴趣去参加数学课堂,更多的會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由此,教师在教育数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学生只有能熟练的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之后,这才是学好数学知识的体现。学生对数学提出疑问和质疑的时候,就会发散思维,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结果。由此,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结合问答式进行教学,就需要,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抛出问题,让学生先解决问题的形式出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问题,结合实际出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出发考虑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养成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引导学生学会反思

每上完一堂课,做好课后总结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熟练度并且从中可以发现自身的不足。教师在教学过后,引导学生学会做课堂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并找到解决的办法。学生通过多次的反思过后,就会养成对自己学习成果经常性反思的习惯。这样的总结反思,让学生把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进一步促进了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反思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学生对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要点的理解以及自我讲解中存在的问题。

(三)训练学生独立思考

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问题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到学生在课堂上思考问题的条件,创造机会和途径,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如何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只能够,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生活中的事物或者是动手去剪下一个全等三角形,由此来引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成绩,还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学习气氛。带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多运用数学语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数学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课堂来讲解数学问题,让学生运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判定什么是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数学语言来表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相互补充,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不仅是单层面上的了解,把单一的数学知识在学生的脑海里有一个具象。数学问题都比较复杂,且连带着多种关系,想要提高数学成绩,就需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中,能更快更优的解决数学问题。

三、创设直观环境,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形象思维指的是通过对没有具体形状的事物通过了解想象,把无象变成具象的过程。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很多事物都没有具体的形状,都是依靠学生对学习该事物的了解和认识,把事物具象化。想象力好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学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了解数学知识,都是采用多媒体中的图像、动画以及声音等来把数学知识具象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升学生生活与学习之间的联系。初中几何数学中,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具备高的想象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国,不能仅依靠口述来教学,这样的教学效果极其不明显。这是就可以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给学生一个立体的图形,提高学生对空间立体的分析能力。除了采用多媒体教学外,教师可以采用数学工具,创造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加深学习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发展。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越高。

四.开阔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

每个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直觉都不同,但在看到事物的第一直觉一般都是正确的。学生借助直觉思维能有效的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由于学生之前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遇到同样的类型题时,就会产生第一直觉,发现数学题的本质,增强学生利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灵感,进行启发性教育,锻炼学生利用想象力的方式,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效率更高更准。灵感的来源还需要学生具备高的基础知识储备,加强学生思维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直接判断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建模也可以培养学生联想思维的养成,启发学生的第一直觉,加强想象力的锻炼,提高直觉判断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中渗透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事物之间的和谐关系以及连带关系的直觉意识,是促进学生直接思维养成的有力方法。

综上所述,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有很大的用处,很多学生虽然没有用尽全力去学习数学,但是数学成绩好,很多原因都是因为学生的思维能力较高,对数学知识能够产生具象,学会利用各种各样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初中学生的思维逐渐的走向成熟,在这个时期训练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能力,对学生之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运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去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能主动的去参与到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变学为思。

【参考文献】:

【1】陈宜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探讨[J].成才之路,2019(09):38.

【2】袁永红.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6):35.

猜你喜欢
引导思维能力习惯
习惯
上课好习惯
好习惯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