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提高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途径探究

2019-09-10 07:22王浩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途径探究小学阅读朗读能力

【摘要】:朗读能力是衡量小学生语言水平的一个指标,对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能力倾向对其进行教学,采取多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朗读技能培训,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阅读 朗读能力 途径探究

一、朗读的重要性

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项最基础的技能,朗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使学生的情操得意陶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正确引导学生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传授技能方法,采取适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为之后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朗读的功能探究

(一)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开发学生的语言。语言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组成的复杂系统。为了掌握语言,学生必须内化这些因素。大声朗读所形成的信号刺激强度远大于学生的默读和教师的讲解。阅读可以更有效地“内化”大脑中的书面语言系统,逐步构建和完善语言处理的格式塔,从而将语言学习过程转化为语言获取过程。

(二)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低年级学生阅读时注意力较容易分散,不够集中,而大声朗读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有利于对课文内容的思考、理解和记忆。另外,课文是文字,通过教师解读和学生默读,也可以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果再加上朗读这个声音上的重要因素,眼耳口并用,便可以通过语音的停顿、轻重、缓急、抑扬等,将文字表达不出思想感情充分表现出来,也使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两种。无论是什么样的表达,都需要准确生动的词语、流畅连贯的句子、灵活多样的句式、具体清晰的内容等。学生语言的发展是一个从“内化”到“外化”的连续过程,其中“内化”是基础,倘若缺失了基础,便就不能很好和有效地“外化”。大声朗读能使学生对所读的词语印象深刻。宋代学者朱熹说:“凡是读书必须要大声朗读,字字响亮,不误一个字,不少一个字,不多一个字,只要多读几次,朗朗上口,长久不忘。”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积累语言材料,掌握各种句型,学习连接句子的方法,更能促进口语和作文能力的提高。正如张中行先生所说,“读书就是吸收”,“把身体外面的东西变成身体里面的东西,加起来很多,就成了写作的资本。他还指出:“你不读书,或者不熟悉读书,有了意思,表达的框架是空白的,很难拿起笔。相反,如果你读得更多,熟悉它,还没来得及把笔放在纸上,就会有很多种表达方式。”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朗读训练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示范,引导学生

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的示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有些部分的文字需要朗读而不是只讲,有些部分讀不好就不能理解文字的内容。有时大声朗读也能营造气氛,使课堂气氛达到顶峰。这就要求教师本身要学习朗读、朗读好文章,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和学生才能共同进入角色之中。当然,当教老师朗读时,学生也要边听边思考,正确地听节奏、速度和停顿,让学生进入情绪。特别那些具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文章更应该大声朗读,以理解文本中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老师在学生面前读得平平淡淡,甚至结结巴巴,就无法表达出文章的真实感情,也更难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首先必须自己朗读,做好示范。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学生,为理解文章奠定基础。

(二)创设情境,培养感情

教师应引导学生体验情感过程,引导学生阅读,有感情而不仅仅是“把感情读出来”,如果学生对语言材料没有充分的理解感受,没有体验情感,只强调在哪里重读,在哪里轻读,在哪里变语气,在哪里停等,都不能正确引导学生朗读。教师应创造适当的情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使文字中所描绘的人物和美丽的风景通过朗读在他们眼前展现出来。比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为了让学生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我一边用多媒体展示着丽江两岸的美丽风光,一边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现在我们撑着竹筏到了漓江,面对姿态万千的桂林山,清可见底的漓江水,有没有朗诵家能给大家朗诵一段呀?”视觉冲击与言语鼓励相结合,创造出良好的阅读情境,学生们饱含深情地开始朗诵。学生们通过大声朗读,认识到“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是什么感觉。显然,感情朗读的到位,关键是教师在情境创造上要下功夫,这样学生在朗读中就能望文生义,见景生情,即使课文写的人和事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也能通过感情和经验去感受,从而读出感情。

(三)科学评价,增加信心

教师对学生朗读的评价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朗读情况的理解。学生读完后,不建议简单地说“你读得很好”和“你读得很流利,而且有感情”。这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容易挫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比如讲授《去年的树》这一节课,我引导学生们朗读鸟儿历经辛苦找到树的时候的感情,我就这样评价:“老师听到你的心那么焦虑”,“你真的很焦虑”,“看来你也在担心树”……这种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对其他学生也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训练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教师,要明确朗读训练的基本要求,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指导朗读,传授学生阅读技能,加强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要更加注重阅读朗读训练,以“读”为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使学生在阅读朗读中感悟,使语文课堂焕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陆海娟.浅析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小学生(下旬刊),2019(05):37.

【2】蒙春荣.朗读指导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华少年,2019(14):59.

【3】赵云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J].试题与研究,2019(13):170.

【4】尤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技能训练[J].当代教研论丛,2019(02):66.

作者简介:姓名:王浩(1980-  ),性别:男,籍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民族:汉族,职务:安康高新区第六小学总务主任,学历:大学专科

猜你喜欢
途径探究小学阅读朗读能力
新时期学生党员加强自我管理的途径探究
小学生阅读技能训练之“朗读、默读、诵读”
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新任务与新途径探究
论如何提高小学英语阅读
基于文体的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漫谈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