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教育产品视角下的职业教育公益性

2019-09-10 18:09王颂孙锦锦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共产品职业教育

王颂 孙锦锦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人性假设框架下的职业教育公益性,以信息复杂全息人为基础,从教育产品与过程两个方面对职业教育公益性进行分析,并阐述了职业教育的资源短缺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人性假设 职业教育 公共产品

前言:从本质上看,职业教育是传递并交流信息的场所,传授学生知识,训练学生技能。对于职业教育公益性而言,有人认为其是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以及私人或公共产品,这不仅使人产生疑惑。但由于人才具有的创造性特征是公共物品不具有的,所以要将其称作超公共产品,并正视其在生活教育中的作用。

一、人性假设与信息复杂全息人

在西方哲学中,人是万物之尺度,在儒家思想中,人是万物之灵。从耗散结构理论上看,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耗散体,需要在环境中输入负熵才可以生存下来。而从生物学上看,人是由数万亿细胞所构成,是一个具有信息化、全息性且复杂的巨大系统。现阶段,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使得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性假设中的工具人、生物人、社会人以及文化人等多种抽象人性假设已无法满足信息化、网络化、虚拟化、智慧化的新时代发展需要,而人性假设将会变为信息复杂全息人假设。在此假设下,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时,自身形态从未改变,也未从教育者那里得到更多的物质或是能量,所获得的是各种信息,譬如知识信息、道德信息以及技能信息,自身负熵增加【1】。从人力资本理论可知,接受义务教育属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与收获,付费教育属于人力资本投资。当受教育者的智力得到开发,拥有更多的知识与高技术水平,那么在就业后,其所服务的对象会得到更多的利润,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同时还会产生更多的知识与信息。

二、职业教育公益性之教育产品

职业教育具备的公益性特征主要是由文化与科技知识带有的公益性决定的,文化科技知识具有多种特征,譬如:非消耗性、无线增值性、非稀缺性等特征,所以整个人类都能够在文化知识的生产、应用与扩散之中获得益处。但是每个人对于职业教育公益性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具体分为以下几点:

①教育公益性是其本质。有学者认为教育是社会的一部分,其主要有文化、社会、公民与道德四大功能,通过教育可以为社会的延续做保障。②教育公益性是其客观属性。有学者认为私立教育也有公益性特征,所以教育公益性大多是围绕市场经济进行的。③教育兼具公益性与私益性双重特征。因为教育能够以进入市场并通过市场进行运作,所以教育不仅是公共消费,同时也是私人消费。④教育公益性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教育自身带有的事业性与产业性不属于固定属性,而是在同一坐标轴上进行连续变化 同时有人将教育一维模型改造为了二维模型,建立起高等教育的无差异效用模型。⑤教育公益性具有递减性。有学者认为教育公益性与教育类型有着直接联系,教育类型不同,公益性效果也不同。在初中高三个等级教育中处于递减状态。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认为教育所具有的公益性与私益性较为复杂,二者能够相互吸收、结合 教育公益性与产业性同属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可以共存,教育属于特殊产业等多种观点。

三、职业教育公益性之教育过程

在人性假设框架下,若是使用公共产品理论对职业教育的活动过程具备的公益性进行探讨,那么教育产品的形式就是学校的招生数量、教职工人数、软硬件教学设施情况以及办学投入资金数目等内容。从逻辑上看,使用公共产品理论探究职业教育公益性,只可以从教育结果或产品方面进行考虑【2】。教育产品包括受教育者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水平的提升,在职业教育中,不仅要学习丰富的知识,提高智力水平,还要进行技能培养,获得更多负熵。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产物就是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产品。

首先,工厂在生产物品时,原材料的形态会发生变化,教育培养出的人才形态几乎无变化 其次,教育产品在人资市场中交易时,虽符合等价原则,但不属于买卖关系,并具有雇佣合同,教育产品具有人身自由。最后,教育产品具有其独特的创造力,尤其是职业教育产品,此些产品在发明创造与技术腿刚上能够惠及全人类,公益性远超出纯公共物品,所以应当将职业教育产品作为超公共产品。

另外,人不属于商品,不适用于市场规则。但是人能够产生并传递信息,增加信息量,提供更多的负熵,同时人还能够创造更多的技术,增加社会财富,此种创造性是其他公共产品不具备的。

四、解决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的方法

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时间较长,但是仍无法满足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与现代产业建设,职业教育资源稀缺,包括总量性短缺、体制性短缺以及结构性短缺等问题。为了解决此些问题,首先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并发动社会以及各行各业等敌人资本的投入,以此解決财政性短缺问题 其次,各大高校要加强师资建设队伍,建立并完善质量宝行体系,以此解决质量型短缺问题 然后,在办学、管理以及筹资等体制上,政府、企业与学校要形成统一的整体,共同制定相关制度,以此解决体制性短缺问题。最后,职业教育出了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外,还要对本科、硕士、博士等领域进行探索与时间,以此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通过修改并完善职业和教育法及民办教育法等法律规定,制定科学的实施细则,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法律的操作性与完整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职业教育公益性问题时,需要对教育产品及过程进行区分,使用公共产品理论进行分析,以此衍生出教育产品是人性假设框架转变后的信息复杂全息人,属于超公共产品。而且职业教育公益性的本质决定了客观属性,与办学无关,是教育内在社会属性,办学及筹资形式等问题属于教育手段。

【参考文献】:

【1】吴维煊. 维护教育的公益性是资本进入职业教育的“门槛”[N]. 中国建设报,2019-03-27(008).

【2】朱永梅,陈金龙.论民族中等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及其实现形式——基于“9+3”教育模式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3(01):9-14.

【课题项目】2019年菏泽市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作者简介:王颂(1986.05—),男,汉族,山东菏泽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教学管理。

猜你喜欢
公共产品职业教育
两型社会视角下中职教育免学费的必要性研究
公共产品消费视角下边缘地旅游剥夺及其应对
论“一带一路”战略的全球公共产品性质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有效供给问题研究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财政分权对公共教育供给数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