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普及美育教育的研究

2019-09-10 18:09骆佳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艺术教育

【摘要】:现今我国的公共艺术课程在高校的开设情况未达到普及,这一现象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美育教育,同时影响高校人才的全面发展。按照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的规划,各高校应重视学生的美育教育。本文以在高校开设公共艺术课作为美育教育普及化的方式之一,通过多渠道、多方位的优化高校公共艺术课,从而达到加快实现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校美育教育 艺术教育 公共艺术课

据有关资料表明2006年教育部就规定每名大学生必须选修1门艺术课,通过对北京地区的10余所高校实施美育教育情况进行调研后,发现在这10多所高校中,占46%的学校未出现开设可供学生选择的公共艺术课程,这类学校同时缺少专门的公共艺术教室或公共艺术教学场所的建设。在对这10余所高校中非艺术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之后统计得出,其中有19%的学生没有选修过公共艺术课程。然而在选修过公共艺术课程的学生当中,占48%的学生选择选修公共艺术课程主要是为了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占37%的学生选择选修艺术类教育课程是为了放松身心、丰富课余生活,占近15%的学生选择选修艺术类教育课程仅是为了获取学分。从以上数据分析可知,大学生对于公共艺术课的开设兴趣还算高涨。

从全球不同高校设置课程情况来看,很多大学特别注重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并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位置。在调查中发现,某些知名高校更有明文规定,学校的所有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含修满8门人文艺术社科学院的课程,且获得32个学分后才能毕业。

2019年3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旨在通过全面性加强和改进高校的美育教育工作,以使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此又对新时代高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文件中强调,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需要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文件明确提出,每位学生须修满学校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学分方能毕业。

通过此项举措不难看出,伴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与教育相关的各项指标也将逐一达到国际化标准,实现与国际接轨的目标,而艺术教育必将在改革中成为实现美育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及实现美育教育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方式。

自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高校在推进美育教育的建设工作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美育的育人导向更加凸显,结构布局不断优化,课程建设稳步推进,美育活动丰富多彩,资源保障持续向好。但就目前而言,高校美育教育工作与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构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育人体系还不相适应,与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对优质丰富美育资源的期盼还不相适应。

美育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推广是学校美育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样也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因素,它将直接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是高校落实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通过什么方法培养人、为谁而培养人等的系列教育根本问题,是高校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形成的过程性有力保障、重要基础。

一、结合不同实际,以公共艺术课为抓手,规范美育发展

学校应建立更加全面、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艺术素养。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特点以及学科或专业的优势,进一步构建、完善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结合《意见》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美育教学制度。

完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对实施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研讨与修订,将普及美育教育的新思想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把公共艺术课纳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校教学计划之中,对公共艺术课程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求每位学生在校期间修满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公共艺术课程,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才能毕业。

二、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艺术课程

将美育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进行打造,与此同时既要考虑到实施的均等、普及,也要兼顾一校一地的差异,因地制宜、因校制宜的进行课程开设 在面对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时,美育课程的设置不可一蹴而就,既要设置主打的品牌课程,也要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在传播必要美育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结合兴趣点进行自主选择。

三、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应按照在校学生总数合理安排普及艺术教育教师,鼓励高校探索实施公共艺术课特聘教授制度,合理利于本土艺术教育师资资源,邀请本土艺术教育专家进入高校客座讲授公共艺术课程。鼓励高校建立与中小学艺术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等长效机制。建设一批高校美育名师工作室,培养一批美育名家名师。学校应高度重视地方艺术研究院或从事艺术类工作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中的人才资源,将这部分资源合理利用起来,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优势和需要,采取一定的合作形式,将校外高水平艺术工作者引进公共艺术课堂。加强艺术师范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实现美育教师队伍齐而优的理想状态。

高校美育教师要有“美育领跑者”的责任意识,可通过具体科研项目,分阶段、分方向、分层次带动、推进美育教学,形成因材施教的梯队式美育培养格局。

四、创新公共艺术课堂

高校应增强校与校、单位、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各高校可联络所在地区其他高校,借鉴具有特色的公共艺术课程,通过互动交流,转化为适合自身高校推广的公共艺术课。通过参观不同地区艺术文化馆、艺术研究院、艺术中心、博物馆等,促进学生对各种艺术文化的了解。对学生时下感兴趣的艺术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将与信息相关的课程内容融入到公共艺术课堂,带动学生学习氛围。组织学生参观不同知名艺术企业,了解时代艺术主流趋势。增强高校与社会机构的互动交流,为学生公共课程的开设提供更多学习资源。

五、建设公共艺术“金课”,打造特色美育教育品牌

公共艺术“金课”形式多样,可以是线上公共艺术课、线下公共艺术课、线上+线下结合形式的公共艺术课、实践性公共艺术课等。通过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微课展示,在校内推广公共艺术教育示范课,培育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美育精品课程,组织教师开展公共艺术课竞赛等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学校特色的公共艺术类“金课”,各方面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在一定区域内推广学校的公共艺术“金课”,使其成为美育教育中具有影响力的课程,从而实现打造学校特色美育品牌课程的规划。校与校之间可通过“金课”比赛的形式,相互借鉴,以赛促教的形式,达到美育教育课程质量的提升。

公共艺术类“金课”的建设应整体规划,分批次进行阶段建设,逐渐稳步推进其建设工作,以保证课程的质量。

六、优化公共艺术课教学环境

对于部分条件允许的高校,可适当加大公共课教学环境的建设投入,建立学校特有的公共艺术课教室,按照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公共艺术课设置的教学内容,购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设备,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公共艺术课程创造更优质的学习环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校应大力鼓励学生、教师合理利用公共艺术课教室,进行与课程相关的个人、团体活动,最大限度的加大教室的使用率,以此促进美育教育有关活动的开展。

在教育部提倡推行美育教育的背景下,通过进行系列公共艺术课程的改革、创新,美育教育将逐步实现在高校的普及,这将使我国的美育教育水平达到大幅度的提升,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得到提高。推进高校美育工作,是新时代赋予每一位高校教师和美育工作者的重要社会责任。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一个完整教育体系的形成是无法缺失美的教育的。美育的目的不是為了培养某一领域的艺术家,而是为了培养一个人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使其拥有健全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王鹂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北京34所高校为例.北京教育(高教),2018年 第03期.

【2】 易晓明,杜丽姣.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实效及改革建议——基于江苏省12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研究.美育学刊,2012年 第06期.

作者简介:骆佳(1988.10),女,汉,四川都江堰,助教,硕士研究生,艺术设计,四川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教育
群众艺术教育的内容与方式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关于舞蹈艺术教育与文化关系的思考
艺术教育综合改革研究
浅谈学前儿童艺术教育与心理健康
我国幼儿园艺术教育特色的现状分析
艺术教育在精神文明构建中的作用
科学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