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地区乡镇村组的行政监督

2019-09-10 18:25秦麒麟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深入深度贫困乡——重庆市石柱县中益乡,到华溪村检查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他亲自到贫困户谭登周家,查看锅里的饭菜和屋里的谷仓,询问致贫原因,关心身体健康。深入农村小学了解义务教育保障情况、听取乡卫生院长汇报贫困户基本医疗保障情况。中央巡视组也深入石柱县开展扶贫专项巡视,发现了很多问题并反馈问题清单,要求一一整改销号。这些都是对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工作的监督。行政监督注重内部监督,必须对行政过程和行政结果进行监督检查,以维护习总书记的权威和党中央的权威。

【关键词】:贫困地区 乡镇村组 行政监督

一、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的现状。

(一)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主体缺乏独立性。乡镇的党委书记是一把手,一把手在所在乡镇拥有最高的行政权力,乡镇村组干部私下都称呼乡镇党委书记为“老大”。乡镇党委书记在所在乡镇一手遮天,权力几乎不受乡镇的制约。党委书记这个老大”可以任意辱骂政府职工。乡镇纪委书记是乡镇班子成员,级别比乡镇党委书记低,受乡镇党委书记领导。乡镇和村的监督人没有独立的人权财权,受乡镇党委书记和村支书管理,没有行政监督的独立性。

(二)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低。行政监督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在某领域监督,就务必是某领域的专家和权威,只有内行监督内行,才达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效果。乡镇纪委书记是乡镇的党委成员,是从中层干部提拔或者相应级别交流而来,所学专业和行政监督所需要的法律知识,审计知识等是否匹配。村务监督委员会的成员都是七老八十岁的老党员,文凭很低,有的甚至是文盲。二是党性原则问题,群众曾议论反贪局就是贪污局,利用手中的权力搞权钱交易。三是业务水平的问题,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人员平时不爱学习,对专业的监督方法知之甚少,信息技术、金融知识基础不扎实。

(三)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意在惩罚。乡镇纪委书记不敢监督乡镇党委书记,受乡镇党委书记的领导,乡镇纪委书记要领会乡镇党委书记的意图,有选择性的监督检查乡镇办事人员和村組干部的工作,目的不是为了让党中央的政策执行不走样,而是有公报私仇的嫌疑。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没有工作动力,也懒得监督村委会的工作。而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采用的都是事后监督,侧重于对结果违法的处罚。这样监督的重点放在出现偏差的结果上,是最没有效果的监督。

二、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的原因分析。

(一)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主体地位不高。贫困地区乡镇村组的监督主体,在乡镇一级是乡镇纪委书记,在村组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在贫困地区的乡镇村组显得苍白无力。

(二)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制度不规范。一方面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内外关系非常混乱,各种监督主体责任不清,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同时,监督过程也不规范。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只有事后监督,而事前监督和事中监督才最有效。事后监督时已经给党和国家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结果使得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工作陷入被动的局面。如果能未雨绸缪,注重事前监督,防患于未然,坚持事中监督,注重过程监督,则监督效果事半功倍。

(三)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存在暗箱操作。最有效的行政监督是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为了保证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就应该采用上下左右全方位行政监督。可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管理,对于农村社员来说,不敢对乡镇村组干部投诉控告。对于乡镇村组干部在执行党的政策的过程中,乡镇村组因为种种原因而不愿意公开政务村委信息。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像特务一样,神神秘秘的,监督主体不公开,监督内容不公开,监督程序不公开,监督对象不公开,监督时间不公开。三、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的对策。

(一)提高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人员素质。乡镇村组行政监督人员在专业文凭和年龄上都和行政监督的职责不相称,尤其是村务监督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年龄太大且都是空挂着,没有开展行政监督的工作和履行监督村委的职责,应该调整下来,由有职业能力的年富力强的正直人从事行政监督的工作。一方面通过专业培训,增强纪检监察干部的业务水平,主要的是要把群众认可度高,四个意识强,主动维护两个权威,秉公执法、廉洁奉公、无私无畏的人选入行政监督队伍。

(二)规范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回避制度。乡镇工作的很多人是当地人,有的虽然不是当地人,可长期在一个乡镇工作几十年,俨然成为了当地人。村组干部生在该村,为该村服务,村里的人都是亲戚朋友。传统文化里的人情世故,左右着行政执法者的行为。所以,乡镇村组行政监督要引入回避制度,一是地域回避,村委可以交叉检查,也可以委托三方评估检查。二是亲情回避,对认为可能产生行政监督影响客观判断的情况,行政监督者可以主动避嫌,对于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必须自动回避 三是对影响偏离政策的所有情况,都应该采取回避的办法。

(三)拓展贫困地区乡镇村组行政监督渠道。乡镇的监督,主要是主要领导对政府行政人员的监督,村组干部的监督,主要是行政领导对村组干部的行政监督,也就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监督的方式主要是事后监督。为了贫困地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必须拓展乡镇村组行政监督的渠道:一是重要的是采取事前事中监督为主,事后监督为辅 二是为了落实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当家作主”“在发展中改善民生”的思想,借用脱贫攻坚三方评估的办法,由村民监督乡镇村组的行政行为。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监督乡镇村组干部。三是舆论监督的发挥,鼓励媒体对乡镇村组干部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一句话,由单一的自上而下事后监督拓展为自下而上事前事中监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外文出版社2017.11

【2】 《十九大精神十三讲》人民出版社 2017年11月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学习出版社 2018.05

【4】《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 人民出版社2017.10

【5】《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人民出版社 2015.02

作者简介:秦麒麟,1974年3月 男,重庆市石柱县,硕士研究生,讲师 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行政管理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
比亚迪集团扶贫
三部门发文鼓励政府 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人社部: 深度贫困地区失业保险金将上调
贫困地区如何迈向富裕之路
河北继续加大贫困地区招生力度
中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及家庭养育状况
贫困地区金融“集结号”
刘延东:为贫困地区孩子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