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干部管理工作

2019-09-10 18:25李静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选人用人考核

李静

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该条例规范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构建具有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条例中明提出新时期好干部标准,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组织领导和把关作用,优化选人用人制度机制,严把选人用人“五关”,坚决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国企的干部管理工作如何根据形势的变化,做出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新形势下国企干部的选拔任用管理

1、坚持党管干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充分党的领导在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是要突破国企单位中“四唯”等问题,推动干部工作“正本清源、回归本真”。进一步优化分析研判和动议环节,优化调整民主推荐程序,优化民主推荐方式,严格执行谈话调研推荐。

2、进一步突出政治标准。进一步强调干部选拔任用的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强调政治标准,加强考察干部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考察干部的“五政”,即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自律、政治能力。

3、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选人用人范围不能只局限于企业内,党政机关、其他国有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等各个领域各条战线选拔优秀人才也可以纳入选人用人范围之内。加大干部交流力度,推进形成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干部人才及时进入党政机关的良性工作机制。

4、坚持干部能上能下。国有企业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一旦被选上后就是“铁交椅”,除非正常退出,或者被强制退出。丰富选拔方式,竞争性选拔和市场化选聘方式实现常态化迫在眉睫。引入岗位竞聘、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竞争性选拔领导人员办法,推动领导人员竞争性选拔工作常态化。同时实行任期制、试用期制、聘用制和契约化管理,推进公司领导“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

(二)新形势下国企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1、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的建立培训计划。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期,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内部问题突出,诸多矛盾愈加尖锐。新形势下,教育培训工作应担当起其教人育人的责任,强化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

一是要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提高干部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国有企业干部培训计划的制定要始终坚持干部培训工作的正确方向,坚持思想引领,强调理念信念,加强党性教育,努力培养一批能够担当国企发展重任的干部队伍。

二是,在新形势下,教育培训工作要引导国有企业各级领导人员深化对新形势的认识,把握住新形势下的机遇,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挑战,提高驾驭复杂问题的水平。通过培训不断提高干部对于问题的发现、认识、分析和解决能力。

三是,新形势对干部的综合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也面临着挑战,教育培训工作要结合干部自身情况、企业发展需求,帮助干部提升素质、弥补不足,增强成长的后劲,确保培养后的干部能够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发展大潮中不掉队、不落伍。

2、建立多层级、全方面的培训体系。

坚持自上而下的组织培训,培训内容按照管理层级分领导班子、管理层、一线员工安排培训课程,同时探索各层级各岗位胜任素质,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胜任素质,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拓宽培训渠道,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等技术手段,采取線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方式。根据企业需要,建立内训师队伍。

3、建立培训评估机制,提升培训效益。着重建立培训评估机制,组织对培训课程的评估、培训讲师的评估、培训组织部门组织效果的评估 同时加强对参训学员受训后效果评估,从而使培训工作形成一个培训闭环,提升培训效益。

(三)新形势下国企干部的考评管理

1、优化考核工作,提升考核的准确性。一是公司中层干部考核周期应根据干部工作属性及行业情况分为月度、季度、年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而不能采取“一刀切”。月度、季度考核结果纳入年度考核结果中,根据全年累计加权计算的方法,结合年度考核结果得出全年总分。年终测评采用360度考核方式,通过公司领导评价、中层干部互评、员工评价及自我评价四个维度进行。二是实行绩效管理,将干部绩效考核工作按照绩效计划、绩效执行、绩效评价、绩效改进、绩效优化五个过程进行。针对绩效评价过程中出现的老好人现象采用强制分布法 针对绩效评价过程中恶意差评现象,采用最差结果剔除法 针对考核对象差异化不强的现象,采用排序法进行分级分类。

2、充分发挥考核的激励作用。一是将绩效考评结果与干部利益相关联。在企业内部实现绩效与薪酬成正比,同时考评结果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二是将考评结果与干部的选育结合起来。通过对干部的考评,发现干部的优势与劣势,针对性的制定培养计划。三是将考评结果与干部监督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对“德、能、勤、绩、廉”的考核,既了解干部的工作作风,又了解干部的党风廉洁建设情况,针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单独约谈。

(四)新形势下国企干部的监督管理

1、增强监督意识。一是加强监督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是提高党员领导干部对于党内监督的正确理解 三是提高群众监督、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的参与度。

2、加强监督主体的作用。加强纪检、监察、组织、审计等专门机关、干部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之间的协同作用 加强上级、同级监督、下级监督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增强监督网络整体的合力作用。

3、加强监督工作的覆盖面。干部监督的内容应是全面的,监督范围应包括工作圈、生活圈、交际圈等。对干部要实行24小时监督,工作八小时之外的生活也应该纳入监督范围。

总之,做好新形势下干部管理工作,要以《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为指导思想 ,切实做好干部的选拔任用、干部培训管理、干部考评管理、干部监督管理各个环节,为国有企业的发展锻造一批专业知识与技能过硬的精英干部队伍,使国有企业可以长期有效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梁正扬.国企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的难点及对策.人力资源.78-94.

【2】王云峰.国有企业怎样做好干部管理工作.经贸实践.258-259

【3】邱晓颖.新时代国企干部考评管理.企业管理.2018.第11期(总第212期)49-50.

猜你喜欢
选人用人考核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选人用人求精准
选人用人求精准
关于新形势下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的思考
《群书治要》论用人:战略定位与导向
中国古代的考核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政府扶贫考核脱贫成效占逾60%
奏好选人用人“三不”曲
为什么叫“一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