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运营的网络思政“供给侧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9-09-10 18:59寇蕴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络思政微信公众平台供给侧改革

【摘要】:微信作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人際交往、沟通联络、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习惯、思维表达等发生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怎么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做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优质营养的供给者。通过运营微信公众平台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把握好公众号的定位、内容与形式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革新。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网络思政

微信公众平台是针对企业、媒体、机构等团体用户提供订阅服务的自媒体平台,作为一种一对多的媒体性行为活动,其受众大学生数量庞大,它的开放性、交互性、和即时性,既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新、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怎么满足大学生的多元化成长需求,做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优质营养的供给者。针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应把握好公众号的定位、内容与形式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的革新。

一、 根据受众对象,进行精准定位

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报告显示,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充分肯定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核心价值观,对国家未来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关注国际热点事件。但是,正处于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塑造期、波动期的大学生,受当前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和网络舆论纷繁复杂、泥沙俱下的影响,在意识形态、道德修养、心理状况、就业选择和网络生存等方面呈现出一些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需要高度关注。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既要把握整个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状况,又须从平台受众群体的具体情况出发,具体考虑受众大学生的需求,有所侧重。例如,受众对象更需要意识形态引导,还是道德修养熏陶,或者是心理状况的调整,或是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其次,做好微信公众平台的合理分层和理性定位,做到精准服务,避免求大求全,急于求成,在平台繁多的浪潮中无人问津、白费力气。例如,院级、校级、市级平台的定位应有区别,重点高校和普通高校的平台定位应有区别,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的平台定位应有区别,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平台定位应有区别,普通大学生和残疾类大学生公众平台的定位应有区别,针对学生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平台定位应有区别等等。

二、 建立内容体系,打造精品,突出特色

网络思政教育作为第三课堂,相比第一课堂,拥有虚拟的环境、开放式和共享性的资源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信息等特点。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网络思政,应提高其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要从大学生的生活出发、从大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大学生的需求出发,既要注重内容,又要注重形式。网络思政内容体系是核心,形式是关键。

没有内容体系的建立,网络思政犹如无头苍蝇乱撞,被牵着鼻子走,杂乱无章。例如,从以理想信念教育、爱校荣校教育、适应性教育、专业思想教育、法规校级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以形式与政策基本理论、基本形式和热点问题为主要内容的形势与政策教育,以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毕业教育着手完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思政内容体系,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形式服从内容,内容需要适合的形式。适合的形式是打造网络思政精品、突出特色的着力点,是提高网络思政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因素。网络思政没有适合内容的形式或形式极其一般,就等同于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搬到网络上,也就不具备吸引力和感染力,就难以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就意味着网络思政工作者必须跟上大学生多元化成长需求的步伐,跟上发展迅猛的网络与新媒体技术的步伐,结合网络的特点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具备做一个“笔杆子”、会使用网络用语、具有图文音视频制作、排版、配色等多方面的能力的网络思政工作者。

三、 建设高水平网络思政队伍,形成育人合力

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需要具备坚定的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信息素质及不断创新的能力,建设专业的网络思政教育队伍需要认真斟酌队伍的组成设计、建立严格的准入制度且对队伍成员进行思想观念、信息素质、综合素质等系统地培训,在此基础上对网络思政教育队伍进行科学管理以期建立一支满足思政教育网络化需求的专业队伍,为我国思政教育现代化提供足够的人力支持。

搭建科学化的网络思政工作队伍。形成党委领导,职能部门、两课教师积极配合、辅导员发挥主要作用,学生骨干积极参与,家校联动,运用互联网“众筹”理念,充分调动校外有影响力的人物、专家学者等优势资源参与其中的全员育人局面。

对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者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网络思政教育是一项不断发展的工作,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特别是要重视和发挥学生骨干的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挖掘学生的潜力。对学生骨干进行系统培训,打造一支政治素质过硬,思想道德素质较高,信息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网络思政工作队伍。使其成为大学生“网络先锋”,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的宣传,先成为众人的榜样,以正面作用带动其它学生,在日常情况下担任“巡视员”的角色。在平台后台留言互动,平台内容转发朋友圈评论遭遇“危机”时,担任“评论员”的角色。从而起到带动、辐射周围同学的“以点带面”的积极教育效果。

作者简介:寇蕴(1990年-),男,汉,河南,助教,研究生,北京联合大学,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网络思政微信公众平台供给侧改革
基于用户体验的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建设思考
基于高校网络教育平台社交型思政教育的创新性研究
英国高校的网络思政课怎么上
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完善措施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