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结构主义视域浅析亚信峰会习主席讲话英译

2019-09-10 18:59刘畅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摘要】:“一带一路”进程中,中国矢志不渝地与国际接轨,带动经济繁荣,与此同时,诸多中文篇章英译版本分享致世界媒体。本文以后结构主义为视域,浅析中国习主席亚在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的发言官方英译版本。旨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翻譯思路,传播中国能量,讲述祖国故事。

【关键词】:政论文英译 后结构主义 语际翻译

引言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深化推进“一带一路”和国际交流的发展,让中亚联通,“沪伦通”,“科创板”,“5G华为品牌”,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话题。中国声音的传播需要译者准确地将源语言准确地解码转换来传达出原发言人不同层面的目的和意义。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翻译批评家,他的后结构理论成果对翻译意义重大,在全球掀起解构主义浪潮。本文从后结构主义的视角,浅析亚信第五次峰会习主席发言的官方英文翻译。

1.翻译的后结构主义

安托瓦纳·贝尔曼是法国后结构主义翻译批评家,倡导“异化”(foreignization),认为翻译通过异域的文化和语言,建立起原文与译语之间的联系。认为翻译的力量所在应尊重原文和译文在文化和语言上的差别,并通过能够充分展示这种差异的两种语言的对应(correspondence)来表达原文核心意义(Berman,1995:54)。

2.实例分析

下文结合后结构主义翻译观,基于2019年6月15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五次峰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的峰会讲话《携手开创亚洲安全和发展新局面》英译节选: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An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er once observed, "The gentleman devotes his attention to the basic of things. When he has mastered the basics, he will find the Way."

此言出自《论语·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崇尚“仁”之思想,旨在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随之产生。这里“务本”译为“devotes one's attention to the basic of things”,对古文进行了阐释,保留了原语的思想内涵,“本立而道生”的译文增加了主语he,提现了英文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

道在中国语言里,有多种含义,如“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大力支持塔方主席国工作”译为“China will work with other member states to support the Chair”,中的“道”理解成团结在同一立场。而例一这里the Way的看上去似乎简练,但其前文是“亚洲是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地区之一,同时面临政治互信不足、经济发展不平衡、安全和治理问题突出等共同挑战,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任重道远。”译文“Asia is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regions with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sian countries also face some common challenges such as inadequate political trust, unev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minent security and governance impediments. Our journey to lasting peace and common prosperity will be a long and arduous one.”其中道指代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之路,所以后文用特指的专有名词“the Way”既包含前文征途之意,也囊括了传统中复杂意义的“道”。笔者认为这句话还可以改写理解成“A gentleman works hard on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reafter comes morality”或者“A gentleman's business is based on his own initiative and morality.”来体现后结构主义肯定原文异域文化。以突破翻译的封闭形式以及静态结构,体现后结构主义翻译观。

3.结语

政论文与国家领导人讲话的翻译,同样是从一种符码(或符号系统向另一种符码的转换,因此翻译的过程是符码之间的转换过程。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翻译研究在后结构主义思潮冲击下,进行第二次转向即文化转向,翻译研究者让结构中各个要素从系统中解放出来,尽可能与外部要素结合,形成多元文化局面,重新审视翻译主体性的不二法门,为后殖民主义、女性主义研究开拓前景。

【参考文献】:

【1】Derrida Jacques,Peggy Kamul. The Ear of the Other:Otobiography, Transference,Translation [M].New York:Schocken Books Ltd.1985:136

【2】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M].London:Routledge,1995:19.

【3】蔡基刚.英汉汉英段落翻译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4】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1998.

【5】刘军平.西方翻译理论通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

【6】李玉良,王冲.外国语文研究[C].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1.

【7】卢善辉. 目的论视域下政治文本的汉—英翻译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8.

【8】荣军,许丹.翻译的后结构主义视角——评贝尔曼[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

【9】芮渝萍,应雁.蒲公英的种子——华裔文学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研究[M].科学出版社,2015.

【10】张建.中国传统文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11】www.chinadaily.com.cn.

作者简介:刘畅(1995年-)女,汉族,江苏人,青岛科技大学研究生在读,硕士,研究方向:英语口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