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基层党支部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创新与实践

2019-09-10 18:59李昭红黄平健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量化管理

李昭红 黄平健

【摘要】:在取得党建工作实效中助力一线生产,充分挖掘党员潜力,是生产车间基层党组织长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党员绩效量化”管理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党员亮出综合表现的“成绩单”,使其在自觉履行岗位职责的同时,体现出“以身先行,综合提升,比学赶超,服务生产”的党员价值。

【关键词】:车间党支部 党员绩效 量化管理

一、车间基层党支部推行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主要难点

(一)生产管理的复杂性使绩效标准衡量难

生产管理是一套较为复杂的管理系统,从生产流程到工艺质量,从安全管理到设备运行,要使党员绩效与生产管理实际相结合,定好“量”尤为关键,而确定衡量标准的过程中,标准的高低,分值的赋予,都会成为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同时,岗位的复杂性是生产车间的另一个特点,管理、技术、操作等多种岗位并存,不同类别之间又存在本质的区别,因此如何统筹兼顾岗位人员成长与发展,是党员绩效量化管理值得探究的问题。

(二)监督管理的被动性使绩效管理运用难

“听组织指挥,按制度执行”通常会成为车间员工的惯性思维,生产任务的繁重,倒班节奏的工作状态,使多数一线员工较难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参与党员绩效的主观能动性上。“被打分”、“被评价”等观念极易出现,甚至有员工直接不关心、不在乎党员绩效量化评价结果的影响,无法实现基层党组织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效用。

(三)痕迹管理的滞后性使绩效量化统计难

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痕迹的量多与杂乱给后期统计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有时还会影响到绩效计算的及时性,久而久之,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精力会困陷于大量的过程管理中。同时,管理痕迹的追溯也面临挑战,针对绩效查询、申诉反馈等日常管理环节,基于传统纸质与电子表格相结合的模式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甚至会直接影响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公信力。

二、车间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绩效量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谋方法,定导向,用深入剖析明确管理重心

在日常工作实践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关注“岗”,以黨建促进履职,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把党建工作落实到人、到岗,是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积极作用的有效手段,车间基层党支部应根据不同性质岗位建立管理标准和评价标准,以此来体现基层党建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和人性化。二是抓住“心”,用党建做好保障,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在创建党员绩效量化管理模式的同时,要积极关注广大基层党员关心什么、重视什么,抓住大家的内心想法也就牵住了“牛鼻子”,让管理手段服务党员,促进党员,引导党员。三是找准“点”,让党建服务生产,挖掘党建落地的可操作性。根据车间实际生产情况,找到基层党支部建设与车间行政工作的切合点,积极发挥两者之间联动作用,使生产车间整体工作得到有效推动。同时,在基层党支部工作推进过程中,方案要细化,内容要明确,奖惩要分明,运用要公认,以点带面,执行有力。

(二)定标尺,细量化,用党员绩效诠释员工价值

首先,要以“面”为导向,全方位考量党员表现。从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情况、岗位表现、日常行为、民主评议五个方面梳理绩效量化内容,确保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每个党员的综合表现。以岗位表现为例,将岗位履职、技能提升、“师带徒”情况、“产、质、耗”情况等纳入评价 再以政治素质为例,将党员参与“三会一课”情况,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出勤率等也纳入评价,使各方面绩效衡量实现横向“广覆盖”、纵向“接地气”,搭建起切实可行的党员绩效网络。

其次,要以“点”为抓手,多角度制定党员指标。绩效量化的实施,关键在于量化指标的建立,党支部根据五方面内容,梳理出切实可行的十几上百条具体量化指标明细,建立起以党员绩效“精细”指标库,涵盖正向行为的加分和负面行为的扣分,并根据具体层级和指标性质赋予相应的分值,把每一项分值落实在具体的“点”上,实现党员绩效衡量的科学合理。

最后,要以“线”为标准,多维度评价党员优良。分数线的划定对党员绩效量化评价及结果运用有着重要作用,基层党支部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划分为机台操作人员、机电修人员和行管人员三类,根据岗位性质对应的侧重点不同,分类制定等级评定标准。

(三)明奖惩,亮身份,用双重管理凸显党员责任

一是建立“岗位业绩”与“党员绩效”双重标准。岗位业绩是工作内容的集中体现,但表现方式较为零散,如日常生产过程中,奖励与考核时有发生,但临时性的特点较为突出。基层党支部在推行党员绩效的过程中,将员工表现用双重标准进行衡量,如有考核发生时,同时也要对应相应的绩效减分,充分体现了与车间管理的有效结合,加大了党员管理力度。

二是推行“一视同仁”与“特殊对待”群众监督。车间基层党支部充分将正、负激励相结合,对于正面绩效给予通报表扬,同时对负面绩效则通报批评,对各种结果一视同仁。同时,对党员身份的员工采取“特殊对待”,将通报、公示中党员姓名加粗、标红,时时刻刻体现党员身份,主动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

三、结语

综上,生产车间党支部有着党员人数多、岗位种类多、工作任务多、分布区域多的“四多”特点,对党支部日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员绩效量化”是近年来基层党组织探索和实践的又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对生产车间而言,如何充分发挥党组织管理的积极作用,助推生产管理上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车间基层党支部开展党员绩效量化管理创新,有着深层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蔺相斌, 张旭, 张晓春,等. “331”班组绩效量化考核创新与实践[J]. 科技与创新, 2016(3):59-60.

【2】张行.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 人力资源管理, 2014(12):85-86.

猜你喜欢
量化管理
审视德育量化管理
拥抱大数据时代的人力资源量化管理
人性之辩:民办高校学生管理实施量化模式的理论依据
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量化管理
评标专家量化管理研究及应用
临床医学毕业实习量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探索
浅谈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化管理
科研单位支出预算量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