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对埃德加·德加绘画的影响

2019-09-10 19:26王臻
新生代·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德加摄影术芭蕾舞

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相机已经成为艺术家用来创作的常用辅助工具。摄影术自1839年在法国诞生以来,它实现了人们客观记录眼前所见一切的梦想,其精确性与机械性让人赞叹或惊惧不已。一些艺术家在摄影技术发明之初就敏锐地察觉到摄影与绘画之间的关系,他们开始尝试把摄影的观察方法和光影效果等美学特征引入到绘画领域中,其目的就是在于使绘画能够打破传统绘画方式的束缚而有所创新。德加有别于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造型更加精准,构图也更加考究。德加受到了19世纪60年代初期流行的日本绘画以及当时兴起的摄影术的很大影响,他是当时最会使用照相机的画家之一,也是利用摄影手段把画画得最好的一位,他对运用这种新技术来发挥他的艺术胸有成竹。从德加的许多作品来看,他创造性地把摄影和绘画这两种艺术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德加在1896年拥有了自己的柯达便携式相机,并在大约两年的时间里拍摄了相当数量的照片。德加在这段时间对照相术非常地着迷,把别的一切事情都放在一边了。《舞蹈团的舞者》是德加早期的摄影习作,或者说是他安排拍摄的。到了19世纪90年代,更先进的显影术已经取代了照相制版法,照片的清晰度更高了。德加这时候拍摄的照片,比如《浴后》,和他拍摄的其他照片相比,画面的光影效果更为突出,人物形象更为清晰,模特脊骨的曲线和肩胛骨的骨感更为立体。他的绘画作品《浴后》就是根据他的这幅摄影作品创作的,通过观察摄影作品创作的优点在于,人物轮廓的线性和身体明暗的力度,比单单用裸眼观察要明显的多。传记作者让·科克托在《职业秘密》中写过一句话:“我在德加的画室见到过他自己放大的照片,他以此为依据,直接用色彩笔作画。它的构图、大透视角度、近景的变形,都让人们惊叹不已。”由此可见,德加把他所擅长的娴熟的摄影术自如地运用到他的绘画创作中了。

一、运动的瞬间:德加绘画选材

德加似乎对于连续记录人类或是动物运动的图像很感兴趣,这种对于动态影像的着迷或许可以解释德加为何在他的一生的创作中一直热衷于描绘芭蕾舞女和赛马。他喜欢且常常去赛马场、剧院、芭蕾舞厅等大多是上层社会人物活动的场所,在描绘这些题材时都会努力去捕捉一种瞬间感。他尝试将“传统”与“现代”的矛盾有机地结合在他的绘画创作中。良好的家庭环境使德加的作画心态比较放松。他富于创新的构图、对人物神态细致的描绘以及对动作的透彻表达都有他的独特之处,尤其是在绘画时观察的视角方面更有完全出人意料的地方。

德加生活在法国巴黎,他的画作主题的选材反映了他的生活。邻近德加画室一带的歌剧院和舞厅,是他平日消遣的好去处。“芭蕾舞女”是德加用尽一生去追求的题材。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当时舞蹈编导家还没有成势,芭蕾舞的演出还是一种不引人关注的娱乐。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展现的是富有她们生活气息的一面,而不是为了表现她们华丽的身姿或者优雅的舞蹈。他是带着不同感情色彩、从不同视角深入地去探索芭蕾舞女。我们可以在德加众多芭蕾舞女题材的作品中发现,德加的视角往往很独特。德加利用不同的透视、人物位置安排和画面裁剪的构图方式去整合画中舞台的布局、灯光的变化、环境色的影响等等。所以,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和传统绘画歌舞的画家有很大的差别。

在德加的作品中,他赋予了芭蕾舞女演员一种不确定的可变因素,她们的形体、形象不再是虚幻缥缈的或是带有人们主观臆想的固定形象,而是变成了有无限复杂并可发展可延伸的有机体,永远运动着且不会静止。芭蕾舞女的姿态成为了在绘画创作中绘画表现的必要要素, 就像谱写乐曲时的音符一样跳动着。运动中的转瞬即逝感才是德加芭蕾舞女题材的作品中最闪亮也是最吸引人的地方。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曾说过:“德加在绘画芭蕾舞女中关心的是人体上的明暗的相互作用,是他可以用来表现运动或空间的方式。”

除了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赛马也是在德加的绘画作品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题材。德加喜欢画马的动态。19世纪上半期,浪漫主义画家席里柯就曾专心探索过,德加对此也很有兴趣。他不仅做实际的观察研究,据说在当法国摄影师爱德华·麦布里奇的动物摄影集出版时,德加还事先预订,并参考他的照片制作马的雕塑。他在描绘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中,也往往表现那些仿佛是运动中瞬间定格的真实姿态,并不像之前传统绘画的画家请模特来自己的画室里摆姿势。德加描绘这些生活中运动着的动态,除了靠日常的观察与记忆,不可忽视的是他也显然受了当时兴起的“快速拍摄”的影响。

二、摄影对德加绘画构图方面的影响

德加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较早且较好地借助摄影术。画框在德加的笔下不再只是一个画框,而是一个镜头、是他绘画生涯中的一个片段。

德加绘画作品中的构图与摄影术采取的视角非常相似,大透视、非对称、截取式是他的画面特点。在19世纪60年代初期流行的日本绘画以及摄影术使得德加学习到了独特的构图和造型手法,使他学会如何在构图上切割画面中的人物,这种切割形象的手法拓展了画面空间,与传统透视法相当不同。这样的构图法将画内空间与画外空间有机地联系起来,增加了画面的拓展性。

一幅画面的构图应当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第一是表达主题的需要,通过对题材对象的主次处理,来强调主题。第二是通过色彩、线条等组成画面的形式因素,构成一个符合创作目的和审美需要的画面。众所周知构图的完整性是在传统绘画中非常强调的一点。因为绘画作品无论尺幅大小,总会受到一定“视觉框架”的规定和限制,它需要在一定的视野内,保持事物或人物形象的完整性。所以在传统绘画创作中,极少会把人物身体或左或右的一部分剪切在画面之外,但在攝影作品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而分析德加的大量绘画作品,可以发现在他的画面中剪切过的形象(或动物或人物)并不在少数,比如在《舞台上的芭蕾舞者》这幅作品中就有很好的体现,但这样的构图方式不会让人觉得画面不完整,反而使画面看上去更具有创新性。

在德加早期描绘芭蕾舞的画作中,有一幅非常有名的作品是《舞蹈班》。仔细观察这幅画作,处于画面视觉中心的这位拄着拐杖的教练正在看一位舞蹈演员走舞步。而画面中正在交谈的舞蹈演员或是整理舞衣,或是伸展身子、打哈欠,细看画面远处有的舞女在和她们的母亲一起等待着。这幅画中舞蹈演员们姿态各异,画面生动自然。我认为这幅画很典型地体现出了当时摄影术对德加绘画创作构图的影响。任意将这幅画中的场景框断,把处在画面右面的舞者削去一半,可以发现人物彼此交叠在一起。这样的绘画方法显然是一定程度地模仿摄影术中的“快照”效果。画面右面下方的空地以及左面背向观画者的舞者,都是用来展现和强调排练厅空间的深度。照相机镜头往往会取得这种效果,却是人的眼睛难以达到的。德加研究摄影的兴趣非常浓,因此他会把精心安排的图像画入他的作品中。

德加在晚年创作的一幅作品《缀着花饰的女舞者》,可以看到德加把白裙子的芭蕾舞者放置在画面的视觉中央,把观众的目光首先聚焦在位于画面中心的这位舞者。然后从前景拿扇子的这个被画面切断的女人,再到画面后方的两组舞者。前后方都是被舞女切断的空间,一反传统古典绘画的构图方式,使得画面场景变得更加生动、自然,给观者的感觉不像是特意安排的场景。从这幅画中不难体会到德加在构图上的独特之处。虽然这在当时传统西方绘画中似乎显得格格不入,有非常多的画家并不赞许,他们表示无法理解他的想法。而为了增加照片的趣味性和魅力,这种构图形式在摄影作品中却出现的不少。

在德加的《赛马场上的马车》这幅作品中,马匹被割掉了一大半,只是把马车中的一个男人留在了画面内。据说如此的“切割”甚至触犯了当时的公众,因为当时的大部分公众对于一幅画的欣赏,对构图、线条和色彩进行判断还是基于传统绘画方式,印象主义者离开视点中心的构图方式以及缺乏画面界限的现象还不能被他们所接受。

三、摄影对德加绘画光影方面的影响

我们说德加画笔下的人物是具有鲜活的生命力的。一是因为德加把握人物动态的能力和他的记忆力,他总是能抓住那些最真实、生动的瞬间,就仿佛瞬间摄影一般能奇迹般地捕捉到转瞬即逝的表情和动态,仿佛一挥手、一提腿,芭蕾舞女们便会旋转起来。二是德加有很高的艺术修养,他能够在创作中娴熟地运用光影技巧,这样的光影在他的画面上似乎是在晃动变幻着的,就像是瞬间摄影能够抓住光线变化的短暂效果。在德加的绘画中,这样奇妙的光影运用并不少见,因此不免让人猜测摄影术对于德加绘画的开创性地位的影响。

在德加的画面中,光线是根据他画面的需要去铺设,并不是模拟自然光线的。有些是物体固有色的亮色或暗色,有些是物体的受光面或背光面,还有些是光线的反射。即便是受光面,也不一定是从一个方向照射的,而是根据画面表现物体或人物的需要,散光式的照射。这些不同光源的光影的使用,使画面展现出一种光影斑驳的效果。德加在表现画面的光影时,光的边缘部分都是模糊的,并不像传统绘画中每一个物象都有明显的分界线,这就使人物的外形具有一种不确定性,表现了人物是在连续运动中的效果,所以看上去其人物的动感就更震撼、强烈了,给予观者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我们都知道在创作油画作品中,用传统手法表现的明暗调,一般都会采取室内灯光,就像我们自己在写生模特的时候用的也都是室内光,因为这样的光线清晰、稳定,明和暗的分布很均匀。而德加在创作时却别出心裁。我们可以在德加的绘画作品中观察到,他非常多的作品表现的是舞台上的灯光,往往有好几个光源,光源并不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在他的画面上显出一种光色变幻的奇特效果。

德加在西方美术史上地位显赫。这归功于他既继承了古典主义的传统,同时开创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在德加的绘画创作中,他热衷于去捕捉人物运动瞬间的真实性,热衷于描绘连续运动中的人物或动态。德加巧妙地借助摄影手段,实现了他对画面运动感描绘的强烈渴望,而场景式的(广角)、特写式的画面构图以及散光式的光影效果更是有着鲜明的摄影的烙印。这些因素相互作用,赋予德加艺术作品以独特的意味。

【参考文献】:

【1】 周娴.《新技术的震撼—从德加的构图看摄影对绘画的影响》[J].美术大观,                         2008,12:54-55.

【2】 戴维·史彭斯.《德加-无形的鉴赏力》[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1:12-27.

【3】 李凯洲.《室内的革命—德加的绘画艺术》[J].电影评介,2007,13:74-75.

【4】 李博颖.《德加艺术语言研究—德加笔下的芭蕾舞女》[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5.

【5】章丛.《浅谈印象派绘画与摄影的关系》[J].艺术理论.14-15.

【6】汪贤俊.《影像的冲击-论早期摄影对绘画的影响》 [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5.

【7】陆正虹.《瞬间的真实——论德加绘画的艺术特色》[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10.

【8】何政广.《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师》[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76-85.

【9】米歇尔·拜拉莫爾.《德加的小舞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6-75.

【10】曲文倩.《摄影与绘画的最初较量——1839-1917年之间摄影与绘画的相互影响》[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08.

【11】杨明.《由果而因——摄影在绘画中的角色转变》[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1.

【12】蔡挺俊.《影像技术下的绘画世界》[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13】顾铮.《世界摄影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6:8-57.

【14】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6-108.

作者简介:王臻(1995.7-),女,汉,浙江杭州,在读硕士研究生,杭州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美术

猜你喜欢
德加摄影术芭蕾舞
家中的芭蕾舞学院: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摄影术180年 静观传承百年的影像视野
德加画笔下的舞者
跳芭蕾舞
爱画芭蕾舞女的德加
从自拍到自拍
哭和笑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民国时期的文人与摄影
德加是个舞女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