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推进耕地保护的金钥匙

2019-09-10 01:27孙崇轶
名城绘 2019年7期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整治策略

孙崇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进步,城乡之间的人口格局出现了明显变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各项基础社设施建设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在保护耕地面积红线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闲置、空心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为解决此类问题,各地区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入农村地区进行调研,制定科学的土地整治策略,以此来推动耕地保护,促进农村地区在新时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土地整治;耕地保护;策略

我国在耕地保护相关政策中提出,各个地区应当实行耕地的生态、质量、数量的全面保护,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创新工作制度,努力实现耕地的占补平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资源紧张以及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耕地后备资源严重不足,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各地区需要充分利用土地整治,最大程度上确保生态安全和粮食产量,以此来实现对耕地的有效保护,实现城乡发展之间的平衡,确保农村地区在新时期取得更大的发展。

一、 土地整治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水平相对落后,农民房屋建设散乱无序,农村整体生活条件不够理想,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空心村的问题。开展土地整治需要以城乡统筹发展最为基础,站在全局的角度对城乡的发展进行布局安排,通过科学的土地整治对农村的用地规模、空间布局、居民点数量做出必要的调整,实现对村、林、路、田的全方位整治,使农村的土地资源利用更加合理有序,方便农民的日常生产生活,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实现农村地区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1]。同时,开展农村土地整治需要资金支持,单纯依靠农民自有资金和国家财政投入无法得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进行农村土地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在充分利用土地复垦费、耕地开垦费、土地有偿使用费等专项资金外,积极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拓展资金来源,确保农村土地整治的实际效果。通过科学有效的农村土地整治,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将会得到全面改善,村容村貌也将会实现全面更新,城乡之间的居住环境差距将会显著降低,有助于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思想观念的转变。

二、 土地整治推进耕地保护的策略

1、利用土地整治改善减少耕地占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与此同时,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土壤退化、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相关机构统计显示,我国超过40%的城市存在严重地下水污染,化肥用量占全国化肥总用量的1/3,在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农药化肥导致土壤侵蚀面积显著增加,为此相关部门需要积极开展土地整治,利用工程、物理、化学、农艺、生物等方面的措施,减轻耕地污染和水污染,实现对耕地污染和水污染的有效治理,降低土壤退化以及侵蚀的发生率以及水土流失的影响范围,以此来实现耕地生态的改善,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2]。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不断扩大土地整治的范围,将村、林、水、路、田以及城乡之间进行有机結合,实现区域整体的土地综合整治。在实施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合理安排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建设用地,不断调整和优化城乡地区的用地布局和整体规模,逐步引导农村地区向中心村和中心城镇位置发展,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和集约化利用,将废弃损坏的建筑用地重复利用,降低城市发展对耕地的占用量,以此来避免耕地质量持续减少的问题。

2、利用土地整治增加粮食产能

随着耕地利用开发的深入进行,可耕种后备耕地数量持续减少,大部分耕地后备资源分布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区域,如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区域、沿海滩涂、黄河三角洲等,这种地区耕地质量比较低,耕地资源开发难度过大[3]。为此,在实施土地整治的过程中,应当以及数量、质量、生态为基础,将小块农田和零散的土地进行系统的整治,并进行损毁土地的复垦和后备资源的开发,以此来实现粮食产能的增加。在进行土地整治的过程中,需要努力消除影响耕地面积的限制因素,平整土地和培养土壤,加强各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土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建立起高产、旱涝保收的现代化农田[4]。

3、利用土地整治实现国土资源的优化利用

为解决当前耕地面临的困境,需要对补偿耕地的条件和范围作出必要的限制,并制定科学的补偿标准和完善的补偿程序,实行规范化操作。对于以补充耕地为目的的土地整治项目需要明确监管主体,并依据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标准实施,以此来促进耕地面积的逐步增加和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土地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具有休闲旅游、养育支撑、文化、生态、增值等方面的功能,目前人们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日趋多元化,土地整治的功能也需要不断拓展,将土地整治与休闲体验、有机农业、耕地保护、文化、体育、乡村旅游等进行深入融合,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逐步提高,耕地保护和农业增产等方面目标业能够顺利实现,对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将会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5]。

三、结束语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在土地利用和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相关机构需要大力加强土地整治,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实际情况,针对耕地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统筹安全城乡发展建设,切实保护耕地,提高粮食产量,改善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田鸽,韩磊,赵永华.多源数据融合的实景三维建模在土地整治中的应用[J/OL].生态学杂志:1-9.

[2]石辉,刘秀花,陈占飞,苏泓宇.陕北榆林毛乌素沙地大规模土地整治开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J/OL].生态学杂志:1-9.

[3]舒锟.水毁耕地的土地治理措施研究——以定边县白土岗子村为例[J/OL].现代农业科技,2019(10):175-176.

[4]胡晓峰.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预测及对策建议——以六安市裕安区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09):104-105.

(作者单位:沈阳市自然资源保护行政执法支队)

猜你喜欢
耕地保护土地整治策略
浅析山东省临沂市耕地保护与利用
基于统计学理论的中国土地整治框架体系
光山县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助推精准脱贫方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