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将释放怎样的新动能?

2019-09-10 07:22郑凯平
产权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服务业北京市试点

郑凯平

4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李成钢,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长殷勇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这是今年1月31日,国务院批复《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北京市负责同志对方案的第一次全面阐述,标志着综合试点工作进入加速实施的快车道。

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试点到今天已将近4年,有3个重要时间节点。开端是2015年5月5日,国务院批复《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同意在北京市开展为期三年的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北京成为全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201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复《深化改革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同意北京市在试点期内进一步深化服务业开放综合试点。然后就是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新方案。

根据李成钢部长助理和殷勇副市长的介绍,北京市经过前两轮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试点探索,226项试点任务已基本实施。经第三方机构评估,试点在服务业扩大开放、服务贸易便利化、优化开放型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形成了68项全国首创或效果最优的开放创新举措,并以不同形式向不同范围推广了四批试点经验。国务院最新的这次批复,明确北京市将启动新一轮试点,为期三年,试点任务清单已明确177项任务。

仔细看这份试点方案,正如方案的名字,体现了三个关键点:全面推进、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全面推进”,首先体现在方案聚焦九个方面重点任务。这九个方面是有规律可循的,简单讲就是“首都四个功能定位+京津冀协同发展+城市副中心建设+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建设+营商环境建设”,要么是北京的城市功能定位,要么是国家赋予北京的重要战略任务。其次体现在覆盖了服务业的多个具体行业,包括金融、信息、科技、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养老、法律咨询、文化、娱乐、旅游等,门类齐全,称“全面”,名副其实。

“扩大开放”,则与当前的国内外政治经济走势相适应,是在过去四十年国家对外开放和过去三四年北京市扩大开放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大开放”,意思是原来不能放开的要放开,原来不能进入的可以进。方案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6个领域提出14项开放措施,这都是北京独有的。比如,新方案提出允许京津冀范围内跨省级行政区域开展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对于外商捐资举办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放宽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准入;取消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关于在中国境内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数量的限制;允许外商在特定区域投资音像制品制作业务;支持在中关村地区设立外商独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等。

“综合试点”,主要是指扩大开放不仅是放宽市场准入,还包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外商投资环境、推进外籍优秀人才永久居留等,为国外资本、人力等要素资源进入中国创造公平、透明、法治、便利的市场环境。新方案用“十全”的概念做了概括,包括“全环节”商事登记制度、“全领域”负面清单管理、“全周期”投资监管服务、“全路径”企业融资环境、“全维度”国际人才保障、“全流程”通关便利、“全透明”税收服务、“全方位”知识产权保护、“全覆盖”法治保障、“全链条”区域产业协同。这些内容都是过去开放实践中的难点和“裉节”上的问题,这次算是得到了一揽子的解决。

毫无疑问,北京扩大开放的新方案将释放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首先,中国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促进因素。现代经济的三大产业中,服务业无论是从GDP、税收还是吸纳就业人数,都占比最大,但目前中国服务业的发展还有所不足,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还有差距。从全球来看,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在70%左右,发达国家为75%,到2018年底中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是52%。而中国服务业的竞争实力也相对较弱,目前中国服务贸易占整个贸易比重的15%左右,全球的比重为25%左右,同时2018年中国服务贸易逆差将近1.9万亿人民币,大概占了货物贸易顺差的70%多,也就是说70%的货物贸易顺差被服务贸易的逆差吃掉了。北京服务业在全国的地位非常显著,其占GDP的比重是81%,比全国的平均水平高出将近30个百分点,占全国服务贸易总量的1/5左右,特别是经过前两次的试点,北京服务业的很多创新做法已经领先全国并传导到全国,所以一方面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空间还非常大,另一方面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实践成果将对全国服务业创新发展起到先导作用。

其次,服务业发展为中国第一第二产业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目前,中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业既能支持生产制造,也直接关系百姓生活。金融、科技、信息、商贸等服务业的提质升级,能够大幅提升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成为工农业生产的加速器;医疗健康、文化娱乐、教育、养老事业、法律咨询等服务业的提质升级,则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新方案中,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医疗等都是扩大开放的重中之重,也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再次,将带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北京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减量发展的城市,在推进疏解中实现北京高质量发展,现代服务业无疑是重点发展领域。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服务业已经在全国形成了相对的优势,未來北京在这一方面的优势只会加强,将长期引领全国服务业发展。同时,这一方案对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将起到重要作用。新方案提出要优化空间格局,落实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主导功能,对接中心城区功能和人口疏解;面向雄安新区提出了口岸通关、人员过境、生态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支持措施。同时结合京津冀产业发展的需要,新方案提出要探索产业链引资合作模式,支持新设银行分支机构、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知识产权专业服务机构交叉设点、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等多项措施,这对于三地的协同发展将发挥积极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金融业是此次新方案着墨最多的领域。177项扩大开放目标中,金融业占了47项,超过了1/4的比重。北京市将从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市场、金融区域布局四个方面深化金融业开放的布局。在金融机构方面,根据国家金融业开放的总体安排,北京市在保险、资产管理、证券方面的外资持股比例2019年就可以放宽到51%,两年以后还将全部取消股比的上限。去年12月,瑞银集团就增持位于北京的瑞银证券,持股比例由24.99%增加至51%,瑞银证券成首家外资控股券商。此外,新方案还提出,支持发展产权市场、机构间私募产品交易等市场,支持境外合格投资者参与市场交易;积极开展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探索发展绿色金融工具,开展排污权、水权、用能权等交易,支持境外投资者自发合规参与绿色金融活动,支持北京建设全球绿色金融和可持续金融中心等等,金融要素市场发展面临很好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北京启动全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恰逢其时、意义重大,不仅是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的新起点,也必将成为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本文为北京产权交易所推出的财经时事评论系列之五)

猜你喜欢
服务业北京市试点
PCT协作式检索和审查(CS&E)试点将于2019年3月1日重启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服务业企业100强
国资委力推国企改革“十项试点”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
《北京教育》杂志理事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