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复习课丰富而高效

2019-09-10 07:22杨俊玲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文章能力语文

杨俊玲

从教二十几年的语文教师,我研究了近几年的教学现象发现,当前的语文教学往往过程较好,而复习却出现“原地踏步”的情况。冷静的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不难发现:症结就在于复习课的“低层次重复,无拓新深入”,通俗地讲,便是复习课上学生呈现了:“原来会的仍然会,不会的仍然不会”,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泯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造成费时低效的教学尴尬。

孔子语“温故而知新”,既道出了复习的重要,又点出了复习的价值——知新。那么怎样才能上好复习课呢?笔者对近几年的教学行为与成果进行了审慎的剖析与反思,这需从备课说起。

一、用系统的思维、递进的思路和拓展的意识备好复习课

所谓“系统的思维”,即复习不能再等同于零散的拾零,而是温故的梳理。调整和系统的过程,需要求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网络体系。

所谓“递进的思路”即复习课要有梯度有层次性,这需要从两个方面谈起,既有复习内容的循序渐进,又有学生能力层次的全面关注。前者需要我们备课时既要做到对已学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与相应的巩固检测,还要做到对深化内容的题型设计,更要注重对综合能力的训练与升华。如初中语文复习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复习时能理清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基本文体的阅读要领,还要引导学生综合掌握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表达技巧与作用,从而解读难度大、综合性强的学术和文学作品等表达上相对复杂的文章。后者则需要我们关注不同语文层次的学生,做到既要让后进生“吃得了”,又要让中等生“吃得好”,还要让优秀生“吃得饱”,这就要要求备出复习课内容的梯度与层次,如七年级语文上册作家作品复习课,后进生对于鲁迅的认识,可以简单了解其作品和成就,熟记学过的鲁迅作品,而中等生则要了解他的生活时代、代表作品及大致分类,如他的杂文、散文、小说,而优秀生除把握以上情况外,还应了解鲁迅文章的大致风格,及与他相关的一些重点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禹)”等,从而让他们在复习课上各有所获。

所谓“拓展的意识”,意指复习课要让学生在复习旧知识的基础上有新的体会、新的发现,能力有所提高而非在原有基础上的机械徘徊和低层次重复。如教学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复习”,在让学生全面把握课内篇目的基础上,可利用“比较阅读”的手段拓展阅读的内容。常见的方式有:“课文与原著相比较”、“同一作者的几篇课文相比较”、“不同作家的同一題材的文章相比较”、“同一题材的文章相比较”、“同一题材不同体裁的文章相比较”、“同一类型的人物形象相比较”等,这样不仅拓展了阅读内容,增加了信息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能力的发展,使复习课起到了一种工具、一把钥匙、一个辐射全局的窗口的作用。

二、用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稳扎稳打的方式上好复习课

复习课是最见老师储水效应的。它对于课堂的深度、难度、区分度的要求均相对较高。上好复习课忌盲目、忌随意,更忌:“一口吃胖”,即老师一股脑儿将材料推给学生,期望学生一口吞下,立马见效,而却造成学生的无法消化和难以下咽。而循序渐进不但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也符合其生理认知规律。语文是系统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即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新课标中的对九年义务语文学科目标体系的编排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从“识字与写字”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直到“综合性学习”,无论在纵向和横向上都充分地体现了语文体系能力的渐进性。没有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而空谈能力,那么这种能力是片面的,支离破碎的,这不仅有碍于学生整体语文能力的提高,还有碍于学生规范性学习习惯的养成。

“稳扎稳打”的复习课方式则是针对于当前“题海战术”和“蜻蜓点水式”的现象而提出来的。当前许多语文复习课,老师急于求成,所以常有“布下题网,以求一网打尽”之嫌。而学生一方则招架不住,匆草应付,结果老师讲题便只能收取“大海捞针”之效了。而另一方面,老师上课“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而学生则是“蜻蜓点水过而无痕”了,如此恶性循环,复习课成了垃圾课。

鉴此,我认为“稳扎稳打”是上好复习课的主要战略,如复习字词,不要一堂课布置一大堆,奢望学生课下反刍,而应将其放进课堂,读—认—记—写—解,扎扎实实,钉铆相对。

“稳扎稳打”地上好复习课还表现在:扎实有效地把握好复习课的每一个环节。复习课对学生的资料准备和操作能力要求都较高,所以教师应紧凑地安排好各个环节,方能省时高效,我们可如此操作:①侯课:课前督促学生备好学具和复习资料。②导课:引导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复习目标和主要内容。③梳理:和学生一起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网络。④训练提高:引导学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深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并给予指导。⑤纠正小结与回顾反思:这是复习课的重要一环,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好小结与反思,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总之,复习课应做到有备而来,有序而上,方能取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

猜你喜欢
文章能力语文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A Truly Outstanding Article一篇真正出类拔萃的文章
腹中两次取出金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