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探索与融合

2019-09-10 07:22吴焱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吴焱

[摘 要]中国传统音乐历经岁月的风尘,顽强而坚韧,它悠久的历史和无限的生命力,始终散发着隽永的艺术魅力。让青年学生了解并喜爱传统音乐,补充学生知识结构,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民间艺术。本文从三个方面阐述了传统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其创新发展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实现其与课堂音乐教学的融合,探索与推动传统音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探索与融合

[中图分类号]  J62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4649(2019)04-0043-04

Discussion on the 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Music in Music Education

Wu Yan

(Shaanxi Radio and TV University,Xi'an 710119)

Abstract: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 has gone through years of dust,indomitable and tenacious,its long history and infinite vitality,always emitting meaningful artistic charm。Let the young students understand and love the traditional music,supplement the knowledge structure of the students,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and inherit the folk art of the Chinese nation。This paper expounds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for traditional music to realize its innovative development in music education is to realize its integration with classroom music teaching,and explor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music。.

Key word: 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Music education;Exploration and integration

中国传统音乐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类型异彩纷呈、浩如烟海,绝大部分是在劳动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它在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经过历史的积淀和筛选,无不凝结着民众的智慧,是历史发展中民族艺术的优秀展示。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关联现状分析

1、高校音乐教育的现状

高校音乐教育—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多年来偏重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单向度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广阔视野和人文情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成熟完善,高等院校也积极向纵深发展并着手尝试对人文精神、综合素质提升的教育文化进行重置和补位。但对大学生音乐教育与情感引导的教育实践性活动,更多的承载于第二课堂活动,难于直接影响学生音乐理念的认同与音乐修养的提升,更毋谈传统音乐的启迪。

根据现状调查,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主要集中反映出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以传统音乐为接触设置的课程少,不能满足传统音乐传承的需求。第二,缺失对学生精神素养以及艺术潜质的培养力度。第三,已设置的音乐课程对传统音乐的教育内容仍停留在较刻板模式,没有随时代而更新发展。第四,教师传授的教学内容过度理性化,只追求技巧,而忽略了音乐本身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和文化底蕴。

2、普遍现状与时代文化冲击

21 世纪的今天,我国正面临着全球化进程中最严峻的现实——“西化中国”强势的推进,对我国传统音乐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在痛惜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品种显著落后于其他类型音乐,甚至消失的同时,挖掘表象背后的意义,洞察西方文化冲击下传统无力感,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民族音乐情结和认同感,化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面临的危机。

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审美教育和深厚的传统音乐教育更显得重要和迫切,并通过课堂教学,逐渐实现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融合的有效途径。

3、国家高度重视,积极提升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发展

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等院校应充分认识到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性。高校音乐教育需要重新找寻定位,补充学生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大学生承担起传承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感。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院校的建设实施意见》,着重提出传统文化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建构与传承创新。2019年,根据教育部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高雅藝术进校园活动的通知》要求,陕西省教育厅印发了相关实施通知,主旨就是通过学习优秀民族文化艺术、感受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青年学生在艺术学习中了解中华文化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传统艺术精髓,提高审美和人文素养,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坚定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的文化背景下,植根传统、勇于创新,用发展的眼光探寻中国传统音乐无与伦比的魅力,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再创新,使之重焕生机、充满活力,从而实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育人、树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等院校重构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1、深厚音乐修持,提升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音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强调与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关系,注重以生命为本体,以“和”为审美准则,注重音乐的心性修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更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青年学生重塑价值体系提供道德启示和精神示范。而中华民族音乐所隐涵的深厚内涵和优良的精神风尚,亦然成为高等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必修内容。

2、以乐化人,深化文化底蕴和传统精神载体

随着高等教育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生源结构复杂,尤其年轻一代接受外来文化形式越来越多样,但相对薄弱的文化素养和缺乏对知识的广泛涉猎、锐意进取的精神,需要潜移默化的持续性影响。他们情感丰富善于沟通,富有个性及较强的集体荣誉感,亦需不断锤炼和凝聚基本思想、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锻造和开拓他们学习能力的潜能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在高等院校中,引导学生多方向、多形式的了解传统音乐文化,以一种轻松愉悦的方式,将中华民族文化的思想与智慧,通过音乐教育融入学校教育,尽心积极的引导学生,用民族音乐文化符号,认识和了解传统音乐,助力发展学生个性,正确判断音乐文化价值,提升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进而使其对中国传统音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3、传承创新,开创新的社会风向和人文景观

音乐教育,除了美育功能外,更需要建立起发展传统音乐文化的责任担当,有了文化自觉,才能有文化自信。

古人云:“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对于一般音乐爱好者而言,倾听、欣赏中国传统音乐,对中国传统音乐乃至中国传统文化多一些感性的了解,通过学习中国传统音乐来传承、弘扬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音乐的文化根基、美学原则、表现方式和风格特征,认识和体味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使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民族音乐的内涵和中华民族的精神,用传统精神重塑当代价值体系,将传统和现代精神有机融合,开创健康崭新的社会风尚。

三、传统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融合

针对当前高等教育现状,积极推进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教育中的融入,进而促进综合型人才培养。

1、提高高等院校对传统音乐教育的重视度, 发挥课堂主渠道

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因重视学生就业率,存在普遍忽视人文素质教育,在进入内涵发展时期后,更多强调企业文化进校园,不断探索校企文化对接融合,为企业量身打造适应岗位、具有职业精神的企业人。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确定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厘清不同专业既相区别又相衔接的传统音乐教育内容,探讨大学生对传统音乐学习的习惯及学习渠道,探索与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相适应的传统音乐教育方式和方法。

开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必修或选修课,对本土深沉厚重独特的精神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并利用,打造并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课程和校本课程。开设普遍化音乐课堂,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走进大学生日常教育,从根本加快转变高校音乐教育的传统理念。时代的发展需要有情商的社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的工具人,要在感受传统音乐带来的美的享受外,完善自身审美的能力。

2、融合德育课堂,拓宽德育教育体系

传统文化是音乐获得生命力的不竭源泉,重视传统音乐中传统文化所蕴涵的精髓,剖析音乐与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意识形态背景的联系,通过对传统音乐的细致感悟,从中获得深刻的文化内涵。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承载着积极的道德教化、心灵启迪等教育功能,它深刻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观念、价值选择、道德情操以及心理健康状态,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宝贵财富。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分析和挖掘音乐中隐涵的德育因素,将传统道德文化、民族精神等巧妙自然地融入到音乐课堂,拓展创新德育教育体系的文化维度,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集体主义精神。如:《黄河大合唱》那呜咽、悲壮、咆哮、怒吼的黄河的旋律和节奏,赋予学生感知中华民族崇高的性格和伟大的力量。费尔巴哈说过“音乐是情感的一种独白”,当节奏与音调以最强烈的力量侵润到内心深处,在课堂实践教学中渗透传统音乐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从情感上接受教化,促进他们人格的完善,成为真诚、善良、优雅的人,从而建立积极进取的健康心态。

3、懂得欣赏聆听音乐,助力人际交流和谐

音乐艺术依赖于听觉而存在,高等院校普遍开设的音乐欣赏公选课,还应多涉猎对中国传统音乐名曲的欣赏分析,丰富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充实学生的音乐感性认识,通过聆听、品鉴、理解传统音乐,掌握分辨是非的标准,真善美的界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认识美、发现美的能力,提高音乐鉴赏的审美能力,同时有能力去评价判断它的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为进一步开发自我的学习视野和其它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4、精选针对大学生的优秀传统音乐内容的普遍化教学

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是提升人的社会化的有效手段,根据青年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成长发展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漸进,通过普遍化音乐教学达到陶治情操、磨练心志、完善人格、人际和谐的目的。

笔者根据在校大学生特点,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受众度,着重甄选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的音乐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其中涉及民间歌曲、戏曲音乐、民间器乐等多种形式,并尝试从古诗词、说唱音乐、摇滚乐、知名作曲家、民间音乐知识等入手,挖掘大学生对传统音乐学习兴趣点,多层次多维度丰富中国传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所选曲目丰富、优美、易懂,既有传统民歌,亦有改编的新民歌,既有少数民族音乐,又着重于陕西本土音乐类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消除对学习传统音乐的遥远感,而感受更多的代入感和民族自豪感。

5、创新音乐教育模式,将传统音乐融入高校课堂

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是双向的互动的过程,传统音乐教育如要得以顺利开展,还需顺应多元化的音乐教育发展潮流。在现今社会经济繁荣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音乐产生的不断冲击是不容忽略的,借鉴流行音乐、电影电视音乐、网络音乐、手机音乐APP的社会音乐文化潮流,创新中国传统音乐内容载体,以课堂为主阵地,把可实施性的音乐潮流形式镶嵌到音乐教学中,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的转化成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良好效果,传统音乐兼具了民族与时代的特色,才能让传统音乐焕发新的活力,从而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传统音乐的无限热爱,达到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建设。

另外,还可邀请民间音乐传承人走入课堂,让学生参与到民间音乐文化的实践中去,令学生在体验学习中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认识和尊重,领略真正的传统音乐对于传统音乐教育的去粕取精和可持续传承。

当今社会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强调自主兴趣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中国传统音乐教育塑造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正确价值观,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模式,使传统音乐教育积累行之有效的学习案例,使之具有可操作性,让课堂教学不流于形式。當然,仅限于公选课学习内容还远远达不到对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全面了解,但希望通过课堂对传统音乐学习形式的创新,使学生们以轻松愉悦的方式感受到并从中获得一种将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与新时代的思想与精神融合的理念。

[参考文献]

[1]王亮.中国传统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的融合与传承[J].大观,2017(04).

[2]刘雪静,任焕茹.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6(8).

[3]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

[4]王莎莎.论音乐教育与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音乐,2016(3).

[5]田亮.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运用研究[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5(23).

[6]孟瑶.高校传统音乐教学的创新与发展趋势[J].艺术评鉴,2018(09).

[责任编辑 王爱萍]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音乐音乐教育
浅析基于中西音乐文化差异的中国传统音乐教学
中国传统音乐对大学生亚健康心理状态的调节作用
中国传统音乐教育传播的必要性
浅析音乐教育在基层消防部队中的作用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中国传统音乐提升师范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研究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浅析高校音乐教育与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