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记者”对新闻记者就业的冲击及应对

2019-09-10 21:53赵文玥武高峰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应对新闻记者

赵文玥 武高峰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机器人记者”开始出现在新闻记者行业中,作为人工智能与传媒的进步表现,“機器人记者”制作的新闻产品质量较高,且能便捷高效的完成新闻信息的传输,使其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喜爱,长期发展下去,传统记者行业一定会受到冲击。老师曾经告诫我们要学会居安思危,因此,对于记者行业来说,积极应对“机器人记者”带来的冲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才是维持记者行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机器人记者”;新闻记者;就业冲击;应对

一、“机器人记者”对新闻记者就业的冲击

随着“机器人记者”的出现,原本传媒行业的发展瓶颈被打破,“机器人记者”凭借自身对于信息的敏锐度及高效的传播、写作效率被传媒行业广泛接受,但是这样的情况会导致新闻记者工作岗位减少、就业压力大、工作信心减弱以及工作岗位调整等问题出现。“机器人记者”本身是高科技产物,设定好情绪之后便能够发挥自身的科技作用完成一系列新闻稿件的书写及传播,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是普普通通的新闻记者能够相比较的。如果新闻记者在这种情况下依旧不思进取,将会使整个传媒行业受到冲击,会直接挤压新闻记者的就业空间。

二、应对“机器人记者”带来冲击的主要方式

(一)提高新闻记者综合素质

与“机器人记者”相比较而言,情感、思考等内容是新闻记者特有的要素,作为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新闻记者可以直接到现场进行采访,拿到现场的第一手信息资料进行新闻稿的撰写。例如之前台风天气时,采访的记者便派出了一位体型最为健壮的记者到台风地区进行户外播报,这便是“机器人记者”没有办法做到的事情。因此,为了能有效应对“机器人记者”带来的冲击与挑战,新闻记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与自主思考能力的作用,使整个新闻报道与稿件的撰写更具有理性的深度与情感的色彩,使整个内容的排布更加具有艺术性,使自己能够紧紧抓住现场报道、深度报道、软新闻、新闻评论等方面的内容。“机器人记者”已经设定好的程序显然要比新闻记者能更加适应套路性的新闻写作,因此,只有保证新闻报道、评论的深度与温度,才能在这一场人与科技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为保证新闻记者能够达到这个要求,应当重视其综合素质的提升。首先,新闻记者要重视自身技能技术的培养,将自己培养成为全能型的媒体记者。科学技术进步的速度非常快,若想要在飞速发展的科技中获得竞争之力,必须对自己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学会拍摄,还要学会采访、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同时还要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技术,以便于能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提高受众的阅读面积。其次,新闻记者要重视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除了专业素质之外,自身的职业道德应当也在其培训内容中。如果没有足够的人道主义情怀,如果没有对人性的感悟与体会,最终完成的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内容其实和“机器人记者”写出来的东西一样,冷冰冰的没有什么感情,甚至还不如“机器人记者”的文笔。最后,新闻记者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素养。新闻记者可能报道的内容有很多,时政、金融、经济、科学、艺术、八卦甚至是家长里短,因此,如果没有足够的阅读,将会难以应付多元化的协作需求。由此可知,新闻记者一定要重视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真正意义上在传媒行业中为自己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

(二)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传媒院校是培养新闻记者的主要地点,其根本的职责任务便是为传媒行业提供专业化人才。可是随着“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使原本稳定的就业局面被打破,甚至会有部分学生因为无法与“机器人记者”相比较而出现自卑感,在就业方面的竞争能力也不断下降。因此,为保证新闻记者能够获得更多发展空间,传媒院校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避免传统传媒行业下记者职业的脆弱性影响到新时代背景下传媒行业的发展。学校应当积极与传媒企业进行合作,在进行校企合作的同时使学生得到更多实践机会,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结语

根据我在网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可以知道,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便有美国的一位名叫洛伦·吉格里奥的人就曾经说过,“机器人记者”与“业余记者”将会对传统记者行业造成冲击,进而为人类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科学技术进步与发展,这一天已经正在成为现实。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机器人记者”势必会成为发展的潮流方向,会对现在的传媒环境造成冲击,给记者行业造成恐慌。到那时正如我在文章中分析的那样,“机器人记者”始终没有办法替代记者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记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而传媒院校也应当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才能切实提高记着的就业率,减少“机器人记者”带来的冲击,为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熊国荣,李贤秀.“机器人记者”对新闻记者就业的冲击及应对[J].编辑之友,2016(11):73-77.

[2] 黄瑚.媒介融合驱使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J].国际新闻界,2016(04):144-149.

猜你喜欢
应对新闻记者
公示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领取新闻记者证人员公示名单
我是新闻记者
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应对策略分析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石油企业建设学习型党支部的实践与思考应用
公示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的问题及应对
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