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解析

2019-09-10 22:25白俊霞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37期
关键词:具体运用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白俊霞

摘 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在素质教育理念下,情境教学法逐渐兴起并日益被广大师生所青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则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具体、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然而在实际的运用中,很多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影响到了情境教学法功能的发挥。基于此,文章就简单分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创设的方式,以供相关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具体运用

前言:

众所周知,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还未得到发展,而数学知识相对而言比较抽象,都对三年级的小学生而言,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就很难让他们快速理解并掌握这些数学知识,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到他们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因此,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必须紧密联系学生实际的生活,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及已有的知识,船事故和有趣的情境,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巧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学情境创设应遵循的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所谓的真实性,是指教师的语言必须生动具体,尽量选择符合小学生思维习惯的语言对情境进行描述,从而提高教学情境的真实度,让小学生们能尽快融入到情境当中。

(二)针对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必须遵循针对性原则。即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必须紧紧围绕着教学的内容来进行,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在教学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完成学习的目标。

(三)启发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必须遵循启发性原则。即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根据教学情境展开思维进行细致的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

(四)多样性原则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必须遵循多样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们因为种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保证学困生和学优生都有充足的发货空间,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收获,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二、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分析

(一)借助多媒体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投影仪、希沃白板等多媒体设备已经广泛应用到教学当中,这些多媒体设备集声音、色彩、图片、动画视频、音乐以及文字于一体,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多方面的感官参与到学习当中。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应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以加强小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图形的运动(一)》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图形的运动画面,然后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多媒体设备展示的画面,思考图形运动的过程是平移还是旋转,然后引导学生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和旋转的现象。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能让学生尽快融入到教学情境当中,理解并掌握图形的平移运动和旋转运动,从而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借助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源自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高度总结,同时,数学知识还能服务于实际生活。因此,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必须借助学生们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解决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学习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章《生活中的大数》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们熟悉的生活购物事情,为他们创设出购物的场景,引导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理解什么是大数,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解题当中,这样不但能帮助学生将数学只是由实际生活相联系,还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数学知识的学以致用,从而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借助问题创设启发性的教学情境

我国先秦时代伟大教育家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思考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问题是引领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只有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才会开动思维,围绕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学习,从而逐渐深入到知识的本质,并由此帮助他们构建自身的知识体系,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的发展。在传统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忽略了问题,只重视将课本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从而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利。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还可以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以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授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七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新入住楼房的平面图,提出房屋地面形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问题,从而导入新课,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周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思考长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从而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并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进而为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能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他们学习的难度。文章针对性分析了创设教学情境应遵循的原则,并探讨了几种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希望能对相关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參考文献

[1] 王敏.巧用情境教学,灵动数学课堂——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55-156.

[2] 赵迎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初探[J].才智,2017(10):9-9.

[3] 谢者.探析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情景教学与数学课堂教学[J].科学中国人,2017(20):484-484.

猜你喜欢
具体运用情境教学小学数学
浅谈导电高分子在电磁屏蔽材料中的运用
探析互动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情境教学模式探究
浅析情境教学法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