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外迁东南亚的中国企业,活得好吗?

2019-09-10 07:22
文萃报·周五版 2019年31期
关键词:柬埔寨东南亚缅甸

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全球化发展的选择。如今的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地,正重现着过往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起步一幕。那些往东南亚考察、投资的企业,都有着什么样的感受和考虑?

热门之地

2019年6月底,李亦结束了对缅甸工厂的考察,他此行是希望和当地的中国人合作生产商品。这位在广州开设帆布包工厂的老板,在两年前便有上述想法。当时,其工厂的产品九成面向出口,他担心国际间的贸易摩擦会影响其生意。

最终,这种担忧成了现实,在2019年5月5日,特朗普宣布将在原来500亿美元的基础上,再对另外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商品加征25%的关税(之前对这部分商品只加征10%的關税)。李亦所生产的帆布包也被列入加税对象。“很少有人顶得住这么高的关税。”李亦说。

而实际上,国际形势的变化并非主因,人力成本的升高,成为眼下国内低端制造业继续发展的障碍。

王时在柬埔寨负责中国手袋工厂的项目引进。他认为,现阶段国内工厂的工人年纪偏大,主要以70后、80后为主,“可能再做10年便要‘退居二线’了”。与之相反,柬埔寨的年轻人比例高得多。“我们去考察时,会发现那边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年轻人很多。”

同时,很低甚至为零的关税水平,也成为吸引投资者的因素。众多东南亚国家都在关税上享有很大的优势,其中有和日本、澳大利亚等签署了自贸协定的国家,比如加入了“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的越南和马来西亚;也有像缅甸、柬埔寨等国家,受惠于美国的普惠制待遇,享受零关税或者很低关税的优惠。

当下,机遇!

就当下而言,部分东南亚国家的确是名副其实的“成本洼地”,尤其是在人力成本上。

李亦在考察后了解到,如今在缅甸工厂,普通工人一天只需要人民币30元的工资。当地严格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实际上工厂通常工作10小时,两小时的加班费需要另算。这样的话,一个月也就是1000元的工资水平。

不过李亦知道,如此低的人力成本,需要考虑的是两个方面的“风险”。

首先,当地的产业工人熟练程度不及国内的工人,出错率可能增高,这意味着生产效率的降低;其次,仍然无法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原材料,这部分需要从国内采购和运来。

另外,额外的成本还包括,他需要从国内派出管理人员前去监督,保证沟通顺畅和产品质量。

除此以外,缅甸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仍然落后,国内只有一条高速公路通行,仰光以外的很多区域都还没有完全发展。也就是说,日后从港口上岸的原材料要运到工厂,也会因此受影响。

电力建设同样非常落后。停电是在缅甸工厂经常会出现的情况,雨旱季天气都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所以,“工厂里一定会配备发电机”。

但这种“空白”是挑战,也是机遇。东南亚地区持续旺盛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带来了巨大的能源、交通等领域的投资建设市场。

发展路径

一周前,李锋铭完成了对越南的考察。但在越南之旅结束后,他便放弃了在此建厂的想法。

李锋铭了解到,越南已经出现了“用工荒”,新工厂很难不通过涨工资的方式聘请到足够数量的工人,而在他们的生产效率只及国内六到七成的情况下,成本几近无差。

同时,就连铁皮构造的厂房,租金都需要至少3美元/平方米,通常情况下是四五美元的水平,他认为这已经是比深圳还高的价格。

数据显示,较早受到跨国企业和中国企业青睐的越南,发展势头强劲。今年一季度,越南吸引外资总额达108亿美元,同比增长86.2%,其中来自中国的资金占了一半。这种“受欢迎”的趋势显然引起了美国的注意。

7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称“越南几乎是最严重的(贸易)滥用者”,并表示正在考虑对越南货物加征关税。紧接着,美商务部宣布,对在韩国和中国台湾生产的钢材于越南进行最终加工,然后从该国出口到美国的部分钢铁产品,征收最多456%的关税。

对那些急于摆脱落后现状的国家来说,如何在与大国的合作和竞争中谋取自身发展,同时避免被卷入复杂的矛盾冲突,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李光耀对此的认知从不过时:当大象打架,草会被践踏;当大象亲热,草同样遭殃。

(摘自《南风窗》 黄靖芳/文)

猜你喜欢
柬埔寨东南亚缅甸
柬埔寨·贡布
缅甸琥珀中首次发现虾类化石
活捉一只“怪怪虫 ”
柬埔寨·金边
缅甸希望20年内赶上新加坡
《柬埔寨日报》因欠税宣布关停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本 期 导 读
柬埔寨筹组新航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