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比较研究

2019-09-10 07:22张明勇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张明勇

摘  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要实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能调动各利益相关方积极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项目在校内由谁负责实施,以及如何实施)。通过对我国251所拥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总结出三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并比较分析了不同实施模式的优缺点,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56-05

我国目前共有251所高职院校(约占全部1388所高职院校的20%)与世界各国高等院校联合举办专科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718个(截至2018年6月)。由此可见,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已是一种新常态,已逐步成为高职院校发展新的增长点。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要实现这一目的,高职院校需建立一套完善的能够调动各利益相关方(二级学院、国际学院、教务处、外事处、学工处、招就处、财务处、人事处、教师和学生等)积极开展多学科、多角度、多方面共同合作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實施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大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取某种实施模式在校内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然而,在选定的实施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大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实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的办学目的。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存在一定的缺失。笔者通过调研,总结出我国高职院校目前采取的各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并对不同实施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高职院校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奠定基础。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的界定

本文涉及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的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项目”,其开展模式可分为宏观模式和微观模式两个层次。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宏观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宏观模式主要指项目的“办学模式”,即学生在中方和外方院校学习时间的分配模式,也就是常说的“1+2”“2+1”或“3+0”等模式。办学模式更多体现为中外双方对学生在彼此院校的学习时间比例、双方教师的授课比例、双方颁发的证书种类等涉及两校切身利益的合作办学问题达成的共识,并在中外合作办学协议中明文规定。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微观模式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微观模式是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模式”,即项目在中方校内由哪个(些)部门负责实施,以及如何实施。具体主要指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对外协调、资源引进等方面在高职院校内部由那个(些)部门负责实施,以及以何种方式实施才能取得最优效果。这一微观层面的实施模式正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定义、现状及历史研究,如由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Hansde Wit博士撰写的《全球化、世界性城市与高等教育》一书。二是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研究,如John K. Hudzik和JoAnn S. McCarthy基于综合国际化理论撰写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指南”。三是有关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个案分析,如《国际分校:四个澳大利亚的案例》介绍了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国际化案例。四是关于不同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比较研究。国内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研究虽然不少,但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领域。一是个案研究,研究某个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情况、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等。二是专项政策研究,即由政府出面组织的涉及中外合作办学立法、服务贸易等问题的研究。三是实践研究,即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践中的某个(些)具体方面的研究,如课程设置、办学模式、师资培训、学生管理、资源引进、英语教学、课程衔接、双语教学、招生就业等的研究。

由此可见,国内外目前针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微观层面实施模式的研究几乎没有,更多的是侧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办学模式或教学研究。因此,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过程中,对项目实施模式的选择并没有一套可供参考的依据,也没有相应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未能充分实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的现状

笔者对全部251所拥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高职院校调研发现,我国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无论为何种办学模式,采取的实施模式大致可归纳为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三大类。不同实施模式对校内可利用的资源和各利益相关方在“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产生直接的影响。

(一)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

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是指由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独立全面负责项目的实施,即项目在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对外协调等各方面均由该二级学院全面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约47%的高职院校采用这类实施模式,如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加拿大北方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由该校建筑工程系独立组织实施,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联邦大学合作举办金融与证券专业专科教育项目则由该校经济学院独立组织实施。

(二)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

笔者调查发现,很多原先采用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的高职院校,在遇到部分办学问题后,转而采取成立国际学院,将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国际学院统筹管理,由国际学院单独全面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涉及的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则基本不参与项目的管理。目前,约有12%的高职院校采取这一实施模式。如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就专设了国际交流学院负责独立实施该校与加拿大乔治布朗应用艺术与技术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并在国际交流学院设置了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外联等机构,除了拨出专项经费大力支持国际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在经费上予以重点倾斜外,还与加拿大合作院校共同筹备了建筑数据建模实验室、BIM实训室、工作站和计算机房,从而实现对项目全方位地实施管理。

(三)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

所谓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是指由中外合作办学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和国际学院按照一定的分工,联合承担项目的实施。约41%的高职院校采用该模式,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澳大利亚、美国、爱尔兰等国家院校在旅游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连锁经营管理、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工程技术等6个专业开展的专科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均采用国际学院和专业所在学院联合实施的模式,由国际学院负责对外协调、学生的语言培训、学生出国留学等事务,而二级学院则重点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专业教学和就业工作。

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的比较研究

毫无疑问,不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均有其自身的优缺点。为了更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完善现有实施模式,真正实现“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的办学目的,十分有必要弄清楚每种实施模式的优点和缺点,如表1所示。

(一)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的优缺点

1.高度整合优质专业资源

高职院校主要从现有专业中选择优势专业与国外院校举办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这些优势专业的前期建设中,学校在师资、课程、实验实训设施、校企合作、学生管理、党建等方面已积累大量的专业资源。这些资源可被深度整合用于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发展,不仅节省大量的重复建设成本,还促进合作办学专业与非合作办学专业的融合,让二级学院能做到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

2.有利于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的识别、引进与利用

二级学院可从专业角度思考专业的发展问题,能够获得外方办学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更好地比较分析中外双方的优劣势,做到从实际需求出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由于资源是根据需求而引进,而非为了引进而引进,因此引进的资源大多不会被束之高阁,而是真正用于推动专业建设、教师发展、学生培养等,起到一点带面促发展的作用,促进相关专业的平衡发展。

3.有利于提升二级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高职院校的办学国际化不应、也不能仅靠外事部门的努力,而应靠各二级学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通过独立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二级学院能在课程设置、师资和资源引进、教学和科研、学生交流等方面直接与外方沟通,不仅提升了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营造了国际化的办学氛围,还能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平台拓展合作,从整体上提升学院的国际化办学水平。然而,二级学院独立实施模式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专业的外事工作团队。不管承认与否,这是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二级学院在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时面临的最大困境。这一困境直接影响与外方的沟通、外方优质资源的识别、引进与利用、学生的出国深造等,甚至影响项目的生死存亡。此外,不同专业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分散在不同的二级学院进行实施管理,每个项目不仅招生规模小且过于分散,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独特的国际化办学文化氛围。

(二)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的优缺点

1.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的优点

(1)拥有专业的外事管理团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与外方就招生、课程教学与评估、学生考核、学生出国、外教管理、教师和学生交流、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与利用等进行大量沟通。没有一支专业的外事团队,这些沟通难以高效完成,甚至可能导致项目的流产。国际学院的管理团队是高职院校最专业的外事团队之一,可以与外方之间保持有效沟通,从而保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2)能够形成中外合作办学规模效应。将所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纳入国际学院统筹管理,而不是分散在二级学院,可避免资源的重复建设和浪费,极大地减少管理成本和效率。国际学院还能集中全校国际化办学资源形成规模,以较小阻力开展国际化专业建设试点改革,打造精品中外合作办学人才培养基地,打造国际化办学品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社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此外,由于官僚主义和行政体系的干扰,不同专业之间的跨学科合作往往难以达成。而不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集中在国际学院办学则将上述外部阻力内部化,最大限度减少合作阻力,更有利于跨学科教学和科研合作的开展。(3)更有利于教学和学生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普遍基础差,若被安排与基础好的学生一起学习,容易打击其学习积极性。在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下,学院能集中管理差生,更好地统筹外语和专业课程的教学安排,进行分层教学,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国际化学习氛围,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笔者调研发现,二级学院独立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视迟到旷课为家常便饭,是最不受教师和辅导员欢迎的学生群体。而由国际学院独立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大多具有较为积极的学习风貌,迟到旷课也只是少数现象,对项目也有强烈的归属感。

2.国际学院独立實施模式的缺点

国际学院需建立一整套涉及党务、行政、教学、科研、外联等事务的团队,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是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障。国际学院在专业教学中必然会从相关二级学院外聘专业教师,并大量借用其实验实训设施等教学资源。这意味着,国际学院的许多教学活动要受制于二级学院,且难以对教学质量进行把控。再次是不利于专业建设和发展。专业的发展需要专业的人才和专业的平台。然而在国际学院独立实施模式下,部分千差万别的专业(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被集中在国际学院办学,孤立于专业群之外,由一群非专业人士管理,很难做到可持续发展,也很难带动相关专业的发展。

(三)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的优缺点

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专业分工。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实施来说,专业分工意味着二级学院和国际学院各自负责自己擅长的事情,做到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二级学院了解专业发展方向、擅长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有成熟的党建、学生管理和科研体系、有丰富的教师、教学、实验实训设施和校企合作资源,而国际学院则擅长对外联络与协调、具有丰富的国际化办学经验、长于为学生开展外语培训等。从管理学的角度,专业分工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熟练程度,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成本等。因此,在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下,二级学院和国际学院之间的专业分工能够最大化整合校内资源和节约办学成本,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二级学院的专业发展,提升二级学院的国际化办学经验,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

然而,正是由于国际学院和二级学院之间的专业分工,跨学院联合模式也存在较大的缺陷。从管理学的角度,专业分工会导致工作沟通与协调问题,从而影响总体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一点在跨学院联合实施模式中尤为突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际学院和二级学院之间的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直接导致合作双方在现实工作中互相推诿、不作为,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处事原则,使得项目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学生管理、招生就业、教师和学生出国、外教引进、财务预算等各方面都要付出大量的沟通成本。此外,部分二级学院由于领导国际化意识的缺失和员工外事工作经验的缺乏,许多与中外合作办学有关的工作根本就没法进行下去。

五、结语

二级学院独立实施、国际学院独立实施、跨学院联合实施等三种模式都有其自身的优缺点,难以说明一种模式优于另一种,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优缺点都源自办学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不合作。不同实施模式体现的是实施主体的不同,但最终都要实现共同的目标: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我所用。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校内各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因此十分有必要在本研究的基础上,为高职院校构建一套完善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实施模式,为高职院校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提供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Stigger E,"Introduction:Internationaliz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18, 15(1):217.

[2]Brandenburg U,"International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Mapping and Measuring."2018.

[3]童春燕.中外合作辦学质量评估——基于10所高校的实证调研[J/OL].中国成人教育,2018(09):62-65[2018-07-10].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214.G4.20180608.1713.034.html.

[4]迟海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如何实现突破发展[J/OL].中国成人教育,2018(09):72-74[2018-07-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214.G4.20180608.1713.040.html.

[5]廖菁菁.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治理水平提升的路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12):38-43.

[6]邹晔,唐立平,唐羚,杨飞.高职院校中外合作项目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0(04):55-57.

[7]孙玲.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持续性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9):19-21.

[8]迟海涛,张驰,何曜.中外合作办学模式、机制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20):1-2.

[9]刘玉森,马保科,李冬梅,胡文哲,宋芝军,王惠欣.关于高职教育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以西安工程大学中澳国际学院为例[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05):348-350+355.

[10]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报告[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11]林金辉.中外合作办学规模、质量、效益研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