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对高职生人文素质养成探究

2019-09-10 07:22何斌张安强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优秀传统文化高职生

何斌 张安强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和价值,高职学生大都侧重于接受技能教育,对于人文素养的提升略显欠缺。应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以此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养成。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思政课;高职生;人文素质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071-04

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教育资源资源,将其运用到思政课堂中,能全面提高课堂建设的效能,并且对构建大学生良好的道德人格,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起到重要的作用。[1]为更好地寻找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的途径,特进行了一系列访谈,本文以访谈为基础,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促进高职生人文素质养成的路径和策略。

一、访谈的基本数据

1.访谈对象:

学生、家长和企业。

2.访谈内容:

(1)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2)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程度;(3)大学生人文素质包含哪些内容;(4)对于学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建议;(5)对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赞成程度;(6)了解学生喜欢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3.访谈数量:

学生30人,家长20人,企业代表10人。

4.访谈方式

电话访谈15人,网络访谈20人,当面访谈25人。

二、访谈结果分析

本次访谈分析先从各个访谈的维度逐个分析,然后再进行总体分析,具体如下:

1.关于“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

“非常了解与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为28人次,占总人数的46.7%,其中学生为8人,占学生总人数的26.7%,家长为14人,占家长总人数的70%,企业代表为6人,占企业代表总人数的60%。总的来看,非常了解与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比例较高,但是这中间学生占比较低,而家长与企业代表占比较高,说明学生这一块关注度及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般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为25人次,占总人数的41.7%,其中学生为17人,占学生总人数的56.7%,家长为4人,占家长总人数的20%,企业代表为4人,占企业代表总人数的40%。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处于边缘,可塑性比较大。

“不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为6人次,占总人数的10%,其中学生为4人,家长为2人,企业为0人,人数均较少,说明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能关注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不关心传统文化”的为1人次,对象是学生,说明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十分堪忧的,需要进一步加强。

2.关于“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程度”

认为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重要程度为“非常重要”的人次为50人,占总人数的83.3%,认为“重要”的为4人次,占总人数的6.7%,认为“一般重要”的为4人次,占总人数的6.7%,认为“不重要”的为1人次,占总人数的1.6%。可见,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企业代表,认为大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3.关于“你认为的大学生人文素质包含哪些内容”

其中“诚信”出现了40次,“爱国”出现了47次,“爱心”出现了33次,“责任”出现了38次,“道德”出现了38次,“审美”出现了15次,“孝顺”出现了35次。不难看出,这些人文素质正是对学生自身成长、对社会贡献不可或缺的素质,也正是当前部分学生所缺的素质,同样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

4.关于“对于学校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建议”

所有访谈对象均依据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需求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其中出现次数较多的建议有5种:“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出现了33次,“组织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出现了31次,“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遗址”出现了27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出现了33次,“吸引名人进驻校园”出现了29次。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这些建议对于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教育中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和启示价值。

5.关于“对于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的赞成程度”

持“非常赞成”的为48人次,占总人数的80%;持“赞成”的为11人次,占总人数的18.3%;持“一般赞成”的为1人次,占总人数的1.7%;持“不赞成”的为0人。

可见,所有的访谈对象都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人文素质养成持赞成态度。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很认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学生认识到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关联性。

6.关于“针对大学生了解其喜欢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

学生都结合自身的特点,表达了自己所喜欢的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其中:“社团活动”被提到了16次;“实地参观”被提到了18次;“讲座”被提到了16次;“课程”被提到了15次;“综艺节目”被提到了21次。这些途径和方式都符合高职大学生特点,为我们后期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方式方法。

通过对以上六个方面访谈结果的分析,可以得出:一是高职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还有所欠缺,与社会要求产生一定的差距;二是当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大学生自身也有了这样的认知;三是对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基本持赞成态度;四是所公认的大学生人文素质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相对应,为二者的相互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五是利用優秀传统文化来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养成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特点选择针对性的途径和策略,这样方能事半功倍。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促进高职生人文素质养成的对策建议

1.将优秀传统文化课程作为思政课的补充课程

课程始终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的主渠道,高职院校应开设各种优秀传统文化课程,既可以是必修课,也可以是公选课,还可以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开设相关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渠道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并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

课程内容的选取应坚持方向性、思想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课程内容的方向性是指课程所选取的传统文化要有“正能量”,对学生的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符合当下社会发展需要;课程内容的思想性是指课程内容应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会分析和解决问题;课程内容的趣味性是指课程中选取的传统文化内容要贴近生活,同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活泼、幽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大学的一大特色,也是学生喜欢参加的活动之一。高职院校应充分挖掘各种资源,举行各类优秀传统文化社团活动。[2]如为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为培养大学生的爱心,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志愿者活动,下基层到社区宣传优秀传统文化等;为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可以举办相关辩论赛等。此外,大学生创办的社团组织如书法社团、汉服社等,可以借助这些社团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活动。

3.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遗址并入思政课校外实践活动

优秀传统文化遗址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素质养成的基本内容,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优秀传统文化遗址,让学生在具体的体会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3]如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会提升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参观汶川地震遗址,会促使学生对于生命的思考。参观传统文化遗址不必过于追求“著名”,应与教学主题相关联,也可以参观学校所在地的传统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展览馆等。如果能在参观之外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最好,如参观学校所在地的木雕文化遗址,在参观之余给学生提供体验木雕制作的机会,将能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传统文化遗址、博物馆、展览馆的参观应由学校统一安排,既保障一般教学活动有序开展,又要注意安全。此外,相关活动应纳入到大学生实践活动考核中,使学生能够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

4.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座,思政课教学方式多样化

讲座一般短而精,通过讲座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某一方面的信息。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讲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精神理念。文化讲座应做成系列,可以层层递进,形成清晰的脉络与知识体系,利于学生的全面掌握。比如,对优秀传统文化讲座可以按照历史发展顺序作若干期,或者从不同领域视角(如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日常生活领域等)制作系列专题讲座,也可以按照传统文化的若干流派分期讲授。

5.邀请名人进驻校园,提高思政课教学亲和力

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文化名人的集聚效应,邀请他们进校演讲或者开设讲座,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促使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学校在宣传名人进校园时应以名人的讲座内容为主,不应过度宣传名人本人,更不能用名人刻意制造“惊奇”效果。否则既不利于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容易在社会上引起争议,损害学校声誉。

6.运用新媒体创新思政课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媒体的平台也越来越多样,如微信、微博、豆瓣、视频直播平台、音频平台等等。不同的自媒体平台其各自运营模式也各不相同,所注重的传播内容也各有不同可以选用某个或组合使用若干新媒体平台。对何种自媒体平台适于学生参与、何种自媒体学生使用的最多等问题,都需要在活动开展前认真调研、谋划,制定详细方案。对于直播平台的运用既要持开放性的态度,也要避免过度“娱乐化”的倾向,活动的教育性目的不能被自媒体的手段所绑架。

7.制定制度保障各项活动的开展

为保障各项活动的顺利实施,必须制定一系列的制度来进行保障。[4]比如制度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表面文章,制度的关键是落实。制度总要服务于一定的任务,需要将任务分解,即将任务分解为一个个具备可操作性的步骤或环节,在每一个环节则要安排特定的责任人,确保整个制度的顺畅落实。制度保障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制度的制定需要顶层设计,也要经受实践的检验,由此通过“设计—实践—设计”的动态循环,使制度保障不断得到强化、优化。

8.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

要从政策制定到具体实施,从领导到教师再到学生都要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优秀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优秀传统文化校园氛围的营造可以从物质层面、思想层面以及行为层面推进。物质层面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修建与传统文化有关的建筑或园林、树立名人塑像等方式营造;思想层面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班会等形式营造,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观念深入人心;行为层面的校园文化氛围则可以通过举办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师生行为的方式来营造。

参考文献:

[1]陈洪源.思想政治课堂应灵活纳入传统文化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17(1):106-108.

[2]段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承体系建构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1-6.

[3]李霞.论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5(5):176-180.

[4]王澤应.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伦理学研究,2015(1):22-27.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优秀传统文化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析
校园文化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高职高专院校养老服务类人才人文素质的缺失及对策
南通高职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调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