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口统计特征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研究

2019-09-10 07:22乔小燕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乔小燕

摘  要: 通过对天津各旅游景区、商业街、社区女性旅游者进行实地调查获得数据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测度了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女性旅游者的安全感知差异。结果显示,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感知较强,不同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的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感知的不同因子具有一定的差异,而不同收入的旅游安全感知差异表现不明显。在定量测度结果的基础上,针对差异化提升女性旅游安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研究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19)03-114-06

2016年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旅行网联合发布的《2016上半年中国出境旅游者报告》显示,2016上半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达5903万人次,女性占58%,比男性高16个百分点,预示着即将迎来女性主导出境旅游市场的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经济收入亦不断提高。多项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群体的出游人数逐年增长,在出游方式、出游目的地的选择等多个方面,女性游客的主导作用日趋凸显。然而,男女之间的体质和心理差异却是与生俱来的。在生理上,女性较男性体质更柔弱;在心理上,男性更倾向于异向型心理特质[1]。另一方面,文化传统的社会角色的示范作用,也使得女性对于安全的敏感高于男性[2]。旅游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官获取对旅游对象、旅游环境条件等信息的心理过程,是将外部世界的旅游信息转化为每个人都会经历的内在思维的过程[3]。在旅游者感知方面,女性的危险感知、风险感知比男性强。郑向敏的研究也显示:在旅游过程中,女性比男性更缺乏安全感,其最大的顾虑就是人身安全,其中暴力和性骚扰是最大的困扰因素[4]。范云峰指出对女性旅游者来说,旅游安全不仅仅是因陌生旅游环境引起的不安,而是对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中可能发生情况的担忧[5]。竺肖英基于容忍区理论对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进行了实证研究,构建了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模型,对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的全过程进行了解释,并首次对女性出游安全感知的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6]。

经过多年发展,关于旅游感知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然而关于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多是从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特征、影响因素、对旅游行为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较少分析不同人口统计特征的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感知的差异,实证分析案例亦显不足。基于此,本文以天津市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在研究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感知的基础上,根据人口统计特征对女性旅游者的安全感知差异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旅游目的地安全建设提供一种新的视角,为女性旅游安全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并拓宽女性旅游研究的思路。

一、研究方法与数据处理

1.问卷设计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问卷,并按照专家建议修改问卷。同时,进行小范围的试调查,根据反馈意见修改问卷并最终定稿。问卷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为被试特征,包括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第二部分为被试对于旅游安全重要性的感知,包括出游时最关注的三个要素及排序、出游时对旅游安全的重视程度、旅游安全意识、安全感知对于旅游行为的影响;第三部分为被试安全感知获得途径;第四部分为安全感知与相关要素的关系,包括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距离与安全感知、交通工具与安全感知、出游组织方式与安全感知[2];第五部分为被试安全感知现状,包括近三年旅游次数及整体旅游安全评价、旅游安全感增减变化、旅游景区满意度;第六部分为被试对于目的地安全感知的影响因素量表[7],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旅游企业服务环境、旅游行业管理环境。

2.数据获取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度访问法通过实地调查获得一手数据。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7年9月对天津的盘山风景名胜区、古文化街旅游区(津门故里)、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欢乐谷主题公园、光合谷旅游度假区、滨江道商业街、2017中国(天津)旅游产业博览会的700名女性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645份。同时,本研究将被访者按年龄划分为青年组(20-29歲),中青年组(30-39岁),中年组(40-49岁),中老年组(50-65岁)设定各组抽样比例均为25%,由区→街道→社区→居民户逐层随机选取了河西区、南开区、西青区、津南区的40名女性旅游者进行了深度访谈。

3.样本概况

总体而言,样本分布比较均衡,具有代表性。相比较而言,年龄在20-49岁、未婚或已婚有小孩、高中/中专/大专及本科学历、中等收入的女性占到了较大比重。她们所受教育水平较高,文化素质较好,收入相对较高,大部分为天津本地女性。

4.数据处理

为了研究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感知在人口统计学方面存在的差异,本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one-way ANOVA)对调查样本进行检验。本文分别以女性旅游者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的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若总体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小于0.05,表示有两个或以上组别均值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然后再进一步比较分析各组之间的差异。

二、人口统计特征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本文分别以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水平作为因子变量,以女性旅游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1. 基于年龄特征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以年龄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出有显著差异的维度。经one-way ANOVA分析结果可知,12个维度指标(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感知、旅游安全感知获得途径、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的关系、近三年旅游安全感知的变化、景区安全满意度感知、安全感知对出游行为影响、对旅游目的地环境污染这一因素的安全感知、对旅游目的地地形是否危险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气候是否恶劣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会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安全感知、对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卫生安全感知、对旅游安全救援服务体系的安全感知)的显著性值分别为0.019、0.023、0.000、0.006、0.036、0.045、0.004、0.040、0.023、0.003、0.000、0.007,均小于0.05,即不同年龄的女性旅游者在安全感知的12个维度方面有显著差异,并对显著差异的维度进行了事后比较。

根据ANOVA分析结果发现:64%的中老年被试旅游时将安全要素列为最关注的要素,而54%的青年被试将安全要素列为最关注的要素,这说明中老年女性旅游者对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感知更强,更加重视旅游安全;51%的中青年被试通过新闻媒体建立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而中老年被试这一比例为38%,她们更多是通过亲身经历和亲友介绍,同时,访谈结果发现,中青年主要是用网络媒体、自媒体,而中老年则更依赖于传统媒体;关于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越高越安全”这一说法的看法,14%的青年被试认同,32%的中老年被试认同,可见年龄越大的女性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带来的安全感知更为敏感。通过量表各指标数据的均值发现,与青年被试相比,中年被试对于环境污染这一安全因素的感知更加敏感;中年被试对于旅游地气候安全最为敏感,而中老年被试最不敏感;对于旅游地会突发性暴力、性侵害等性安全事件的感知,青年被试最为敏感,中老年被试最不敏感;中老年、中年被试对于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卫生安全感知性更强,而青年女性旅游者则不太敏感;中老年被试对于旅游行业管理安全的感知较其他被试而言不太敏感。

2.基于女性旅游者家庭结构的旅游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以女性旅游者家庭结构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one-way 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出有显著差异的维度。经ANOVA分析结果可知,11个维度指标(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的关系、对旅游中食住行游购娱的安全感知、近三年旅游安全感知变化、景区旅游安全满意度感知、安全感知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对旅游地环境污染这一因素的安全感知、对旅游景区拥挤这一因素的安全感知、对旅游景区拥挤这一因素的安全感知、对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卫生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安全预警系统是否完善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安全救援服务体系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安全信息传递是否及时的安全感知)的显著性分别为0.000、0.004、0.001、0.039、0.002、0.034、0.011、0.009、0.038、0.007、0.017,均小于0.05,即不同家庭结构的女性旅游者在安全感知的11个维度方面有显著差异,但经过事后比较发现只有10个存在显著差异,未婚被试与已婚有孩子已成年的被试旅游安全感知差异尤其显著。

根据ANOVA分析结果发现:11%的未婚被试认同“旅游目的地知名度越高越安全”,29%的已婚有孩子已成年的被试认同这一观点,这与年龄特征的AVONA分析结果相吻合;与已婚有孩子的被试相比,没有孩子的被试与对于住宿环节的安全感知更加敏感,这是因为已婚有孩子未成年的女性带孩子出游通常都会选择相对高档的酒店,并且大多为家庭出游,一般不太担心住宿安全;近三年里,已婚有孩子未成年的被试比未婚被试的旅游安全感增加了;旅游目的地安全感知对于已婚有孩子的被试的旅游行为影响最大,对没有孩子的被试的旅游行为影响较小;与未婚被试相比,已婚有孩子未成年的被试更加担心因景区拥挤而产生踩踏事件;与已婚有孩子已成年的被试相比,未婚女性对旅游行业安全管理的安全感知更为敏感。

3.基于女性旅游者文化程度的旅游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以女性旅游者文化程度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出有显著差异的维度。经ANOVA分析结果可知,17个维度指标(安全感知获得途径、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关系、交通工具与安全感知、出游方式与安全感知、近三年出游次数、人为不安全事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对旅游地形是否危险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气候是否危险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会突发暴力及抢劫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会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居民态度是否友好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存在宰客欺诈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存在流行性疾病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医疗服务设施是否健全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游乐设施是否会出现故障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安全政策法规是否健全的安全感知)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000、0.000、0.000、0.002、0.005、0.017、0.001、0.000、0.015、0.008、0.001、0.017、0.008、0.001、0.000、0.019、0.036,均小于0.05,即不同文化程度的女性旅游者在安全感知的17个维度方面有显著差异,详见表3。

根據ANOVA分析结果,经事后检验两两比较可知:文化程度最低的被试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和亲友介绍获得旅游安全知识,而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越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旅游安全知识;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对于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带来的安全感知并不敏感,而文化水平越低,对此则越敏感;关于旅游地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态度是否友好、旅游地是否存在宰客欺诈及以次充好事件这三项安全印象因素得分呈正态分布,文化程度最高的被试反而对这三项安全因素的感知最不敏感,大专学历的被试最为敏感;对于交通工具的安全感知,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越倾向于选择飞机,文化程度越倾向于选择大巴和自驾车;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出游频率越高;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的旅游行为越不受各类安全事件的影响。

由此可见,文化程度越高的人更加理性,获取信息的途径多元化,她们的旅游安全感知较为稳定,不太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文化程度越低的人,她们的旅游安全感知较为不稳定,对诸多维度的因素更加敏感。

4.基于不同职业的旅游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以职业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出有显著差异的维度。

经ANOVA分析结果可知,10个维度指标(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感知、安全感知获得途径、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的关系、交通工具与安全感知、出游方式与安全感知、近三年出游次数、对旅游地形是否危险的安全感知、对旅游气候是否恶劣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是否突发性安全事件的安全感知、对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卫生安全感知)的显著性水平分别是0.014、 0.036、 0.002、 0.025、 0.003、 0.009、 0.004、0.045、 0.019、0.014,均小于0.05,即不同职业的被试在安全感知的某些维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两两比较结果如下:与其他职业的被试相比,退休人员对于参加旅行社这种出游组织形式的安全感知最高;不同职业的被试出游频率具有显著差异,公务员、教师、医生组的被试出游频率最高,其次是退休女性,出游频率最低的是工人组被试;与其他职业的被试相比,学生女性群体对于旅游地形是否危险、旅游地气候是否恶劣这两项的安全感知最敏感;与其他职业的被试相比,退休女性群体对旅游地是否会突发性骚扰、性侵害等安全事件的安全感知最不敏感;与其他职业的女性群体相比,退休女性群体对旅游过程中的饮食卫生这一安全因素的感知最为敏感。

5.基于收入水平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分析

以收入水平作为因子变量,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分析,检验出有显著差异的维度。

经ANOVA分析结果可知,7个维度指标(交通工具与安全感知、出游方式与安全感知、近三年出游次数、近三年旅游安全感知变化、安全感知对旅游行为的影响、对旅游地宰客欺诈的安全感知、对旅游地安全信息传递是否及时的安全感知)的显著性水平分别为0.000、0.028、0.013、0.006、0.039、0.032、0.027,均小于0.05,即不同收入水平的旅游者在安全感知的某些维度方面有显著差异,经事后检验两两比较结果如下:收入越低的被试对飞机的安全感越低,而中等收入的被试则对自驾车的安全感最低;收入越高的被试近三年的出游频率越高;与其他收入区间的女性相比,月收入在 2000-4000元的被试对于旅游地是否存在宰客欺诈等安全因素的感知最敏感,因为大多数退休老年女性的收入属于这一区间,她们大多选择报团,最为担心宰客、欺诈现象的发生,6000-8000元收入区间的女性对这一安全因素不太敏感,而8000元以上的女性对这一因素较为敏感,因为收入越高的女性越追求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看重旅游服务质量及当地居民的人文素质,宰客、欺诈这种事情会破坏她们的旅游体验,使得她们对这一现象较为敏感。

三、结论与启示

旅游安全感知是一个复杂、抽象的概念,需要女性旅游者通过多维度信息渠道去感知、判断,进而做出科学、合理的旅游决策。不同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等人口统计学特征的女性旅游者,对同一时期的同一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必然會有差异,因此本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人口统计学变量特征对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各维度的差异。研究结论如下:

1.女性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各维度的安全感知较强

除“旅游地居民对外来游客的态度是否友好”“旅游地风俗习惯和文化差异”两项影响因素的得分均值在4分以下,其他23项影响因素的得分均值均在4分以上。可见,女性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旅游企业服务环境、旅游行业管理环境的安全感知较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女性旅游者旅游安全意识较强,对旅游安全的重要性感知较为敏感。

2.不同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显著

整体来看,基于文化程度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最为明显。从女性旅游者安全重要性感知来看,中老年女性旅游者较青年女性旅游者旅游更加重视旅游安全,退休女性旅游者较其他职业的女性旅游者更加重视旅游安全;从安全感知获得途径来看,中青年女性旅游者更多是通过新闻媒体建立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而中老年女性旅游者则更多是通过亲身经历、亲友介绍建立对旅游目的地的安全感知,中青年使用主要使用网络媒体、自媒体,而中老年则主要使用传统媒体,文化程度最低的被试主要是通过亲身经历和亲友介绍获得旅游安全知识,而文化程度越高的被试越是通过新闻媒体获得旅游安全知识;从安全感知与距离、出游方式、交通工具、旅游地知名度的关系来看,安全感知与距离成反比,普遍认为独自一人出游方式最不安全,退休人员对于参加旅行社这种出游组织形式的安全感最高,年龄越大的女性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知名度带来的安全感知更为敏感,已婚有孩子的女性较未婚女性对旅游目的地知名度与安全感知之间的关系更为敏感;从女性旅游者出游现状来看,不同职业的被试出游频率具有显著差异,公务员、教师、医生组的被试出游频率最高,其次是退休女性,出游频率最低的是工人组被试。

3.不同收入水平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不太明显

相比较年龄、家庭结构、文化程度、职业这四项人口统计特征而言,基于收入水平的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差异不太明显,主要体现在对交通工具的安全感知和对旅游地宰客、欺诈事件的安全感知有所差异。

在旅游安全感知的过程中,女性旅游者的感知结果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新闻媒体是影响传播的重要渠道,它们在女性旅游者安全感知的全过程中起到了刺激输入的作用。官方新闻媒体由于为女性旅游安全感知提供客观信息,通常被认为具有高度客观性和公正性,更受女性的信任。媒体要根据女性个体的差异性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如对年龄不同的女性,20-29岁的女性喜欢探索、冒险,甚至有些独自出游,不在意交通和住宿,要多提醒她们注意一些危险旅游目的地的警示,提醒她们交通安全和住宿安全;30-39岁的女性大多处在已婚有小孩未成年的人生阶段,多提醒她们一些旅游中食宿卫生、保障小孩的安全知识;40-49岁的女性多提醒她们注意身体健康的安全;50-65岁的女性大多退休,一般选择报团,多提醒她们选择信誉度高的旅行社,谨防强制购物和旅游欺诈事件。总之,女性旅游安全知识的普及,能提高女性的旅游素养和旅游品质,降低旅游安全事故。

参考文献:

[1]吴必虎,唐俊雅,黄安民.中国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地理学报,1997(2):97-103.

[2]吴必虎,王晓,李咪咪.中国大学生对旅游安全的感知评价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2(3):62-68.

[3]白凯,马耀峰,游旭群.基于旅游者行为研究的旅游感知和旅游认知概念[J].旅游学,2008,22(1):22-28.

[4]郑向敏,范向丽.女性旅游安全研究进展与启示[J].人文地理,2008(3):102-108.

[5]范云峰,女性旅游安全需求与消费行为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1(8):95-97.

[6]竺肖英,基于容忍区理论的女性出游安全感知评价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

[7]代慧茹.游客安全认知与安全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