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在高中班级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初探

2019-09-10 07:22郑长喜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高中班级微电影德育工作

郑长喜

摘要:将微电影与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相结合是一种新的教学探索。它不仅能增强德育教学效果,而且还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基于微电影的德育模式,有利于探索出一条卓有成效的班级德育工作新途径。文章详细介绍了微电影运用在高中班级德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方面,并给出微电影模式推进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的具体策略和设计案例。

关键词:微电影;高中班级;德育工作;应用策略

高中班级德育工作需要与时俱进,需要不断研究新的局势。面对成长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中生,班级德育工作的常规方法已经略显低效。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手段,通过创造虚拟的社会角色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能够使学生在面对现实的同时对自己多一份察觉;微电影能够定位于学生自身成长的片段,将学生固化为主角,通过学生自己的故事对其开展自我教育;微电影是一种信息传播艺术,集结大量资源,既可以扩大学生的交际范围,又可以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微电影是班级德育工作新的生长点,是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的新载体。

一、紧密结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发展的要求

微电影( micro- movie),即微型电影,是信息与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兴媒介。微电影是由电视剧和电影艺术衍生的、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播放的、具有较强观赏性和完整故事情节的微型影片。微电影的播放时间较短,可以为1—2分钟,最长时间也不超过1小时。微电影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手机等移动终端便捷观看。微电影的短时间放映和便捷传播的特点,使高中生可以利用课余碎片时间观看,再加上微电影能够无限且免费共享、下载和转发,这就促进了微电影的广泛传播。另外,微电影的制作周期和制作成本也比较“微”,可以用几天和几千元就可以完成拍摄,容易调动学生参与创作和表演的积极性,促使微电影迅速传播。

00后已经成为高中校园的主体,他们是在微电影、微杂志、微营销、微博、微信等“微”生活元素的环境中成长的一代。微电影的创作能够让新生代的高中生变成电影主角,从他们的角度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这样的德育方式容易被学生接受并喜欢。

二、微电影在德育工作中的实施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微电影对于高中班级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将德育工作的内容和特点与微电影的拍摄模型、呈现方式等进行完美结合,对两者进行深度分析。我们把基于微电影的班级德育设计与实施分为前期工作设计、实施过程工作设计和后期工作设计。

教师制作并发放微电影实践活动模式手册,指出此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实践活动过程,动员学生参与并对各小组给予书面指导;结合德育工作重点内容来确定主题,如针对如何增强法制观念、诚信教育、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远离安全事故、热爱和报效祖国、拼搏的青春,还可以确定关爱留守儿童、义务植树、献血、爱心助学等公益活动;聘请专业教师给予学生微电影拍摄前的指导和培训,如告知学生微电影的制作要力求践行活动目的,不能影响最终目的,告知学生怎样依据不同的实践对象和内容选择拍摄设备,告知学生怎样拍摄出画面清晰、品质较高的作品,告知学生如何选择视频格式更易于观看和传播。

学生根据学科特点和自己擅长的方面创设情境,用镜头反映主题,可以依据数学学科制作气象研究、冷饮店饮品销量与最大利润等视频,可以依据生物学科制作疾病预防、花卉种植等视频,擅长新闻传播的学生可以制作新闻采访视频。在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学生小组自己编写剧本、自己担当演员、自己录制视频、自己剪辑视频等。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学生提升了动手实践能力,锻炼了自主思考能力,实现了知识内化和社会实践的统一。在微电影的实践模式中,学生小组成员相互征求意见,提出建议,如在情境创设和角色扮演等环节中,每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完成了合作学习,借助微电影实践模式,在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交互学习能力。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成果,可以选择报告会、展示会等形式。学习展示是重要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式,能够使学生发现自己成果存在的不足,找到其他组作品的优点,使学生体会到微电影带来的成就感,发现学习乐趣,转变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自信。教师营造平等、和谐、民主、自由的成果展示氛围,依据前期环节明确的主题和预案对作品进行点评,客观、公正地指出其优点和不足,并对在微电影实践模式中各小组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主动性。

三、微电影在德育工作中的设计案例

1.活动对象

本次实践活动对象为笔者所在学校高一年级全体学生。在校高中生正处于一个思想不成熟且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阶段,社会生活的多元性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造成了高中生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的多重性和复杂性。社会上和校园内的各种不良风气直接腐蚀高中生,给高中生思想带来负面影响。尤其高一学生,更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影响。

2.活动主题

加强高中生法制教育,增强高中生法制观念。

3.活动目的

让全体学生严于律己、遵纪守法,能够运用法律知识武装自己,保护自身合法权利;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从法律角度冷静思考问题,养成理性思考的习惯。

4.活动程序

(1)学生完成相关主题的预习和准备活动后,整理资料。

(2)教师布置实践活动任务,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准备展开实践,自由结伴组成小组,每组不超过8人。

(3)活动任务内容:依据要求创作剧本(如下表),用心体会。通过深度思考和团队合作,拍摄时长为10~15分钟的微电影,提供演职员表和组内成员的具体分工(可以兼任)。

(4)两周后统一上交各组制作的微电影作品和组内每位成员的详细工作内容。

(5)利用班会课一一播放各小组的作品,可以开展班外评价和不同年级评价。通过在不同班级或年级的放映,有效进行评价并打分,规避了班级内不公平打分的情形。

(6)综合教师点评、小组自评、组内互评和组外评价,给出各个小组的最终得分。组内互评是指组内各成员之间针对个人为作品做出的贡献和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评价和打分。

(7)微电影的成绩按照30%的权重计人操行评分,并最终反映在海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管理系统中。

参考文献:

[1]杨素云.利用影视资源开展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13 (9).

[2]刊丙高,王志刚,优秀影视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提升[J].管理观察,2008(14).

[3]郁选民,浅谈校园微电影的拍摄[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6).

[4]鄭长喜,信息技术视角下的教育均衡发展实现途径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7).

猜你喜欢
高中班级微电影德育工作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高中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微电影”的作用研究及传播意义
国外微电影的“力量”表达
高中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方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