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

2019-09-10 07:22林楠
商讯·公司金融 2019年24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建设

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的资金来源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内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近年来,高校经济案件多发,这对高校的公众形象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降低财务风险,才能推进高校不断健康发展。在高校内控体系构建过程中,内控环境、制度、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高校根据具体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为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高校;建设;策略

一、高校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随着社会发展,高校在内部管理控制方面面临新环境的挑战:在资金来源方面,从以前单纯财政拨款,到以政府拨款为主,再向兼具多元化的筹资方向发展。学费、科研经费、产学研转化等成为当前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对高校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2016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该文件适用于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却缺乏对具体单位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指导。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的全面实施,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重要影响。高校必须积极转换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方式,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加强财务管理水平。

二、高校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环境日益复杂,内外部各种影响因素都可能给高校带来较大的运营风险,比如,贪腐问题会对高校产生不利影响。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控制,以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目前,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一方面,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构,导致内部控制工作开展不顺利;另一方面,尚未建立完善的责任机制,各级领导的经济、法律责任规定不够明确。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

组织控制制度、内部牵制制度、授权审批制度、预算管理制度、财产安全控制制度等制度没有及时完善和更新,无法适应新环境下的风险控制。

(三)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人才培养与科研,对自身面临的风险缺乏全面认识和风险管理意识,进而导致风险识别、分析、预警与管理机制不健全,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产生了不利影响。

(四)内部监督不到位

高校的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科学,监督工作岗位职责不明确,具体的监督工作经常会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无法发挥真正的监督控制作用。

三、新形势下高校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是内部控制活动有效开展的良好保障,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手段,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高校应该建立经济责任体系,明确高校校长的法人地位,由校长全面负责高校财务工作的法律责任。高校在明确总体责任人的基础上,还应该根据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对各级负责人的责任进行细化规定,使各级领导之间互相牵制,各负其责。只有明确了相关责任,各级领导才会重视起内部控制工作,才会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监管,确保内部控制活动有效落实。另一方面,高校的主要工作内容除了人才培养之外,还有科学研究,因此,高校在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中还需要从这些主要工作内容出发,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管控,加强对教职员工的教育培训,不断增强教职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在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并将制度建设与高校的具体经济业务深入融合在一起,根据具体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第一,高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控制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控制组织机构的权利与责任,以及各岗位的权限与工作内容,使工作人员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工作。尤其是要针对教学活动与科研活动建立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情况的考核,对科研过程中的具体行为加强管理。第二,高校应该通过对自身的运行管理进行充分分析,将实际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划分,从互相牵制、互相联系的原则出发,对组织管理机构进行科学划分,使各部门、各岗位之间互相牵制、互相监督,减少贪腐等问题的发生。比如,资产管理部门依据不相容职位分离的原则,将设备采购与验收、空白支票与印鉴等具体工作内容,由不同工作人员负责,以此使员工之间互相监管,可以减少资产管理过程中各类风险的发生。第三,高校还应该不断完善授权审批制度,对财、物等的支出必须由相关部门的领导签字授权才可以领用。第四,高校还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控制制度,对预算的编制、执行、考核、分析、监督等工作进行详细规定,使预算管理科学有效地进行,促使高校的资金利用效益得到不断提升。

(三)加强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风险管理有效防范高校日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是高校建设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在信息化时代,高校在风险识别、评估的过程中,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预警等全面纳入信息系统中,使风险管理更加全面地包含到高校发展中的各项具体的业务与财务工作内容中,使高校从具体财务与业务活动中及时发现并防范风险。同时,高校应利用该系统对具体工作环节的风险进行持续性的识别,将横向与纵向识别结合在一起,使静态监控与流动性的监控有效结合,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都纳入监控体系,不断提升风险识别能力,有效开展风险管理工作。高校应该在风险识别与评估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当财务风险发生时,预警机制可以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不同预警,使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避免风险的进一步扩大。

(四)强化内部监督控制

内部审计是高校加强内部控制监督的重要方式,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由于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与依存性,因此,不断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对内部控制可以发挥积极的监督与控制作用。在内部审计方面,高校应该确保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地位,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减少人为因素对内部审计的干扰,使内部审计真正发挥出其对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作用。同时,高校还应该加强内部监管,建立健全内部监督与管理机构,制定规范的内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的内部监管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监督工作正常进行。另外,高校还可以建立完善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当前高校的多元化薪酬激励制度发展还不完善,激励方式还比较简单,这已经不适应新时期高校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高校需要继续丰富多元化的激励制度,构建更加健全的多元的薪酬激励体系。高校要把薪酬激励与教职员工的业绩挂钩,建立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状况进行考核,根据考核指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薪酬激励。高校还应该把长期激励机制与短期激励机制、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在一起,使高校的内部激励机制更加完善,更能有效促进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通过激励机制加强内部监管外,高校还应该积极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到监管工作中,鼓励员工积极举报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对举报人员给予相应的奖励,使企业的内部监管工作更加全面。

四、结束语

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环境更加复杂,高校必须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风险管理与内部监督,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加强内部控制,促使高校综合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王露.新形势下高校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当代会计,2018,No.51(03):52-53.

[2]廖春玲.廉政建设新形势下高校财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18(22):256.

[3]张玉晗,张林涛.高校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8,v.34;No.121(2):62-64.

作者简介:

林楠,深圳北航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廣东深圳。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高校建设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