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9-09-10 07:22蹇有萍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蹇有萍

摘要:对学生来说,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基础,加强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促进下,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时候,需要加强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本文首先简单分析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其次介绍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现象,最后探讨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以期能够为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育;创新能力

引言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开始接触数学,是从小学数学的学习开始,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由于小学生受到年龄较小、性格比较活跃、理解能力较弱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的困难性。为了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数学、用数学的能力,需要在重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数学独有的逻辑性和思维性,对小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强之有效的培养,对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时可以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具有保证作用。

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满足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众所周知,小学生作为社会发展未来的接班人,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了学生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时候,若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1],则会降低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数学教育来说,除了能够提倡素质教育理念的贯彻实施,而且还能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出一批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做准备。

(二)有助于教师创新思维教学能力的提高

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的时候同样占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创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以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以饱满的学习热情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使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实现,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存在的各种现象

(一)教学理念存在束缚偏差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素质教育教育得到贯彻与普及,尤其是在小学教育中,加大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重视程度,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却存在一定的偏差性。大多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因教学理念存在偏差性,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的思考,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由于教师存在的传统教学理念,导致学生在解题的时候仍然使用常规、千篇一律的方法,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制约和影响,对数学知识无法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无法积极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

(二)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枯燥乏味

在开展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课堂的时间大都还是采取教师灌输式的方式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在被动的地位,只能一味的听教师讲课,未能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思考,对问题进行解决。正是因为教学方式的单一化,使得课堂教学氛围显得死板、枯燥乏味[2],因此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无法使用创新方式,而是采用惯用的思维进行问题的解决,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促进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创新需满足实际教学所需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素质教育理念,首先需要教师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创新教学理念,真正的理解“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教师需要明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应正确全面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的深刻含義,能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做到有的放矢,能够满足实际教学所需。同时,教师还应充分意识到在学习中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要以充足的耐心去回答学生的困惑和问题,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良好师生关系,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进行小学数学的学习,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能够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数学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学生个性特点营造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情境

在新课程改革取得良好成效的促进下,若始终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小学数学的教学,那么则会使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产生厌学心理,无法满足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需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出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问题的思考。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知识,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设备,通过选择和展示与圆形相关的图形图片,让学生回忆过去学习图形公式的情景[3],并回想图形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和思考,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圆面积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三)引导和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性思维进行自主学习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周围的事物都充满浓厚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也不例外,为了能够更好的保持学生的好奇心,教师需要重视学生发挥自身主体地位的作用,并且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性思维。如在教学图形的时候,有的学生尚未能分清长方形和正方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房子”的作画,让学生将自己内心的小房子画出来,但是需要包含有长方形和正方形两种图形。这样让学生能够在画画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理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小学数学教育,教师应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创新氛围的重要性,同时需要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能够勇于探索、积极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使学生以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行数学的学习,而且还能够让学生合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沈安军,沈飞.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7(01):126-127.

[2]牛庆梅.浅析小学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408-408.

[3]吕敏.小学数学教育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71-72.

猜你喜欢
数学教育创新能力小学数学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