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昭通市彝族教育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建议

2019-09-10 08:21陇静华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昭通存在问题建议

陇静华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昭通彝族教育,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与其他兄弟民族相比,仍有不少的差距,本文从存在差距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两方面展开阐述,期待昭通彝族教育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昭通;彝族教育;存在问题;建议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民族等工作部门积极为彝族子女创造就学条件。因此我市的彝族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受教育的彝族子女越来越多,越来越普遍,并有了一大批大中专学校毕业的各类专业人才,这对提高彝族文化素质,培养本民族的各级各类干部,发展彝族地区经济、教育等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

一、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改革开放40年来,昭通市彝族教育,有了较大的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从横向方面比较,如与全区的教育比较,彝族大中专考生人数的情况与其他民族比较,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这种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方面的原因

昭通市彝族大多居住在边远高寒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彝族同胞还未解决温饱,即使解决了温饱的人家,要长期负担孩子读书的费用也是比较困难的。现在高中及大中专院校又是实行自费为主、补助为辅的培养政策,培养一个高中生每年要承担几千元的书本学杂费,生活费;培养一个大中专生的各种费用少则万余元,多则四五万元。因此,对于经济并不宽余的彝族学生家庭来说,不要说承担子女上大学、中专的费用,就是承担上初中、高中的费用也有一定的困难。其次,教育经费的投入远远不能满足民族地区发展教育的需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国家在民族教育的发展上投入了不少经费,除教育行政部门投入的以外,根据昭通市民宗局(民族宗教事务局)关于民族经费使用的统计,40年来是逐渐增加的.用于新建、维修民族地区校舍,改善教学设备,补助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的书本费、学杂费、生活费等。投入民族教育的这笔经费的确是不少的数字,也确实体现了党和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民族教育的关心重视。但由于民族地区教育基础设施薄弱,教育面广, 还远远解决不了民族地区的办学条件和学生的各种困难。因此,有一部分彝族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未读完小学就中途辍学,还有的即使读到初中、高中,也因家庭困难不得不退学。

(二)教育方面的原因

民族地区学校大多教学设备差,特别是村公办小学,教师办公室简陋,学生活动场地不足,更谈不上音乐课、体育课、美术课、实验课所需的基本设施。这种办学条件自然从客观上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与此同时,按照教育方面的有关规定,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的学历必须分别达到中师、大专、大学文化程度,而民族地区的学校特别是小学,有相当一部分公办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的教小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中师文化程度的教初中,中师、大专文化程度教高中的教师为数不少。这部分教师有的没有合格学历,有的没有经过专业培训,文化素质和专业能力不高,特别是村级教师,报酬又低,有的既要教书,又要种地,工作不安心。以上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彝族地区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和升学率的提高。

(三)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

彝族是一個具有悠久历史,灿烂文化,优良传统的民族,但也和其他兄弟民族一样,还有部分彝族同胞仍然存在着“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他们不愿让女孩上学,因此女性各类文化程度的人数远远低于男性,而文盲率远远高于男性。在家庭经济并不宽余的情况下,适龄男孩入学、升学都有一定困难,在这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下,女孩人学、升学就更加困难。这是女孩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低的根本原因。

二、对策

虽然彝族教育和其他民族教育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这种差距是完全可以改变的。彝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吃苦耐劳、不甘落后、自强不息、富有智慧和创造精神的民族。只要全社会都能关心、支持彝族教育,并采取恰当的措施,彝族教育将会进一步得到发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本人就此提出几点不成熟的对策供参考:

(一)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彝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力度,用发展经济的办法来促进教育的发展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将推动教育的发展,经济的滞后将阻碍着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又将影响和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彝族教育要稳定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彝族地区经济,增加家庭的粮食收入和经济收入,为加快彝族教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怎样才能进一步促进彝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呢?第一,在扶贫攻坚期间及相当长的时间内,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在政策上、扶贫资金上着重向彝族聚居的乡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倾斜。搞好小额扶贫贷款的发放,充分发挥小额扶贫贷款的作用,重点发展家家户户都能做、投资少、见效快的“短、平、快”项目,调动彝族群众的积极性,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第二,根据不同情况,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从各方面适当减轻彝族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经济负担,逐步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劳务输出。劳务输出是一条投资少、见效快的途径。 当地政府及劳动等部门应把彝族地区剩余劳动力有组织地输出到经济发达地区。这样既可减轻当地吃饭的压力,又可以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最主要的是走出封闭的山寨之后,能开阔眼界,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增长才干,把在发达地区学会的各种技术、发展经济的好经验、好办法带回来为家乡的经济建设服务,进一步提高他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性。第四,乡(镇)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应加强对彝族聚居村寨乡土人才的培养。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普遍推广实用技术,制定一定的优惠政策,鼓励科技干部到彝族聚居村寨,培养乡土人才,搞好科技扶贫,对新技术的推广要落实到户,达到家喻户晓,逐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增加土地的复种指数,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第五,充分发挥彝族同胞习惯经商的特点。昭通市彝族虽以农业为主,但也习惯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有不少彝族同胞就是常年走村串寨从事商业活动。他们主要经营布匹、四川的盐、云南的茶叶以及其他小百货。他们还把本地产品“百蜡虫”远销四川湖南等地。有的在集镇经营牛羊肉,生活较困难的也背着土特产及食盐,威信的小铁锅到贵州的毕节,赫章,威宁等县区销售,又背着黄梨等回到本地销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从事商业的人数越来越多,他们经商的形式多样。乡镇中心集市均有彝族饭店天天营业,农村集市有荞面搓的面汤、有豌豆或荞子做的凉粉、有包谷熬的糖、糕点食品销售;此外,他们还把自己本地种植的油菜籽作原料,用传统的油榨加工成菜油销往毕节、威宁、赫章等县。他们饲养的牛羊,除零散地在本地区市场巡回交易外,还自己亲自运往贵州的毕节、赫章,昆明,广东等地销售。目前要充分抓住成贵高铁、渝昆高铁建设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本民族善于经商的特点,进一步提高市场商品经济意识、竞争意识,参加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去,大力发展本民族的饮食服务业、加工业、运输业,把经商的阵地摆到铁路建设沿线,扩大规模,提高档次,逐步扩展到外地区、外省。第六,联系实际,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走自己独具特色的道路。首先,彝族大多喜欢喂牛羊,并有丰富的饲养经验。因此,居住在高山、半高山的彝族农户,要充分利用当地山多、草坡多的优势,引进技术和优良草种,改良牛羊品种,大力发展畜牧业。其次,加大发展以梨、苹果为主的水果业力度。彝族聚居土壤、气候条件很适合梨、苹果的生长,这些地方的梨、苹果种类多、个头大、味道好、质量高。因此,应在现在发展的基础上,扩大梨和苹果的种植规模,提高产量和质量,拓宽销售市场。

总之,要逐步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实现农、林、牧副综合发展,走公司加基地加农户,适合当地实际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发展路子,把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再转化为教育优势。

(二)摒弃旧的思想观念,提高彝族适龄女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要转变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

首先,各级政府及卫计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大彝族地区,特别是边远落后地区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提高彝族群众,特别是彝族妇女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认识,克服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思想,自觉遵守、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达到优生、优育,减轻家庭经济负担,提高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目标。其次,采取有力措施,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使《义务教育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摒弃重男轻女,不愿让女孩上学的思想。对彝族适龄女童,特别家庭困难的适龄女童,一方面要向家长宣传《义务教育法》,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其积极、主动送孩子到学校上学;另一方面要给予适龄女童更多的优惠,减免部分学、杂费,争取“希望工程”的资助,创办女子班、希望班,逐步提高彝族女性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不断缩小男女文化结构比例的差距,进一步促进彝族教育的发展。

(三)在经费上给予适当优惠

为进一步改善彝族地区办学条件,财政、教育、民宗局等工作部门在每年的经费预算、分配和使用上,应向彝族地区学校适当倾斜。加強学校教育、教学的硬件设施建设,在寄宿制学校,不论有多少彝族学生,都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都应投入一定资金,使他们在生活上得到方便,在学习上能够安心。

(四)建立一支有一定数量的、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没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合格稳定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升学率就是一句空话。要建立这样一支队伍,首先是继续鼓励彝族地区的优秀初中毕业生、高中毕业生积极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回本乡、本村任教,为发展彝族地区的教育服务。其次,对彝族地区现有的教师,除国家规定给予的报酬外,有关乡、村还应采取一定的措施,适当提高他们的报酬,给予一定的补助,解决这些教师生活中及工作中的困难,使他们安心为当地教育服务。第三,鼓励、支持学历不合格的教师积极参加高等师范院校的函授、自学考试,或到高等师范院校培训,有关费用,县、乡、村学校可适当给予部分报销,有条件的给予全部报销,使他们在一定时间内达到合格学历,成为合格教师。第四,教育主管部门应据彝族地区中小学师资的实际情况,在每年校园招聘会时,招聘一定数量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彝族地区任教。逐步解决彝族地区教师缺乏、学历不合格、专业结构不配套的实际困难。

(五)建立彝族教育基金会

为进一步发展彝族教育,解决彝族教育中存在的特殊困难,可由热爱彝族教育、在彝族群众中知名度高、威望高的彝族干部、企业界等人士组成彝族教育基金会。基金会建立后便开展工作。首先是有针对性地组成一个综合调研组,对彝族地区的社会、经济、教育等情况作一次详细的.系统的调查,并如实写出调研报告报送有关部门、新闻单位和关心、支持彝族教育的仁人志士。同时发动群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争取各个方面的捐助,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经济教育比较落后的彝族地区创办女子班、希望班、希望学校;救助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适龄儿童,资助考入大中专院校的彝族特困生,特别是女生完成学业。

总之,只要全社会都都来关心支持彝族教育,昭通彝族教育的发展将会有一个美好的前景。

猜你喜欢
昭通存在问题建议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昨天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三代人的建议
精准脱贫奔小康 克难攻坚谋跨越
昭通文学艺术家创作中心落成
昭通文学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