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影响

2019-09-10 08:21杨靖颖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杨靖颖

摘要:对文章的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而完成这一系列教学任务,首要的工作就是培养出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科技的进步诞生许多新的技术,将新技术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该文章将结合作者本人多年研究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利用新媒体环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得心得,为广大教育界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学生能否学习好一篇文章取决于学生是否有自主完成阅读的能力,能否阅读好一篇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自主地阅读一篇文章,那么在学习文章时会更加容易,因为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会伴随着自己的不断思考和联想以及想象。在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过程中教师应作为良好的引导体引导学生,为学生指引正确的阅读方式。在引导的过程中,新媒体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媒介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尤其是小学生十分好动,新媒体环境给小学生营造了轻松、愉快的氛围,更加有利于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问题。

(一)没有从课堂教学出发

我们所提倡的阅读教学模式是为了学生可以尽快的并且熟练的掌握多种多样的阅读方法,可以初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能够了解基本的语文知识并且有足够多的阅读量,从而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培养具有和本人习惯相符合的阅读习惯。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许多的教师常常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结论和阅读感悟,并且要对文章的主题思想花费大量的功夫,没有考虑到对于语文知识的积累,没有很好的体现出语文工具化的特点,缺乏了对于知识本位的尊重。例如在学习《故宫博物馆》这一篇文章时,有些老师为了缓解上课的枯燥无味,会为学生展示出许多关于故宫的照片,并且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游览故宫的感受。实际上,这些方法看上去可以提高学生的乐趣,但是却是脱离了文本本身,及其缺乏教学深度。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1]。

(二)教学缺乏问题意识,一味的追求现实意义

在进行阅读教学进行实践的时候,许多教师比较喜欢让学生从现实的角度去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考虑。这样做的目的在于既可以使得学生从多角度对文本进行理解,也可以锻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但是,这样做之后,常常会有一些教师出现教学过度的现象,比如在讲解《黄鹤楼》的时候,许多教师往往在进行对全文进行讲解后,会让学生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谈谈自己对于对于这首诗独特的理解。这种方法固然十分优秀,但是,在学生讲解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教师却没有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也没有将学生的理解进行及时的评价,这样会导致学生的理解不全面,甚至出现误读的情况。

二、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人们是否想去做某一事物的先到因素,因此要想让学生能够积极自主独立地读好一篇文章,就要先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应时刻捕捉感知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新媒体环境,抓住机会引导学生投入到阅读中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一环节看似与阅读关联不大,实则兴趣是打开学生阅读大门的钥匙。现针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给出以下三点培养方法。为了解决以上的问题,教师可以采用新媒体阅读教学的方法来启发学生进行阅读。

(一)营造阅读气氛

人的感官是最能触及内心世界的,人的心情也通常跟着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变换。因此在引导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时,可利用感官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使学生阅读之前,可根据文章内容播放相关图片或视频及音乐来营造一个与文章内容息息相关的阅读氛围,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在带着自己的联想进入到文章的正式阅读中。如在《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搜索有关西沙群岛美景的照片或者视频,在学生对西沙群岛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有了大致了解后引导学生开始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轻声播放海浪的声音,营造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阅读气氛[2]。

(二)借助多媒体通过音视频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

除了介绍课文的一系列背景外,对于一些写景的课文还可以通过向学生展示课文中所描写的景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视觉是人们感知事物最直接的方式,通过视觉冲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而将自身完全融入到课文学习中。

如在《观潮》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课文所描写的是整个钱塘江大潮来前,潮起,潮落,潮去的景观。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搜索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使学生最直观的方式知道课文所描写的景观,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3]。

(三)利用微课平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的语文阅读教学,可以采取引入微课教学,帮助小学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字来理解课文思想,更好的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说小学的经典课文《悯农》,全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但是却有着丰富的意境,通过抓取关键字来更好的理解诗人表达的内容。老师通过播放微课视频,来指导学生在阅读诗句时抓住“日”、“汗”等字,从而体会到诗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遵循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促进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正是语文课堂的魅力所在[4]。

(四)阅读渠道的多样化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阅读方式,从大的方面来看,新闻电视、网络报刊,从小的方面来看,手机上的各种APP,大街上的广告标识,等等,都是可以获得阅读的渠道,这些事物正在改变以往的阅读方式,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更加便捷高效的获得海量、丰富的阅读资源。从另一方面来看,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获得阅读的本身就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十分符合新课标对于学生的阅读要求,在学生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自己的阅读水平也会随之进行提高,对于学生来说益处很大。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學生的自制力较差,因此一口气将整篇文章读完有些困难,或者是在阅读中逐渐失去兴趣甚至是即使一口气读完,但由于逐渐失去兴趣而导致无法知道写了什么,只是在字面上读完了而已。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可以用新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阅读讲座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形成阅读习惯。教师可以不定期的给学生播放一些由书籍改编的儿童电影,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这个环节还可以讲解电影中出现的字词、成语等,这样不仅改变了课堂教学模式,在学生阅读中,不仅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还穿插着讲解了字词,完成了教师课堂教学任务,使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主动学习,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5]。

结束语:

归根结底,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拥有阅读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而不是老式的灌输课本性的硬性教育。总的来说,要将语文教学理念深刻与新媒体环境进行融合,在这个过程中,要主动的积极探索具有创新性与实践性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拥有阅读能力是为以后更好地学习语文打下更深、更牢靠的基础,为此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杨爱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知识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2]刘培培.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史艾丽思.新媒体背景下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6.

[4]杜锐,郑清华,周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历史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8,20:60-63.

[5]于秀芳.基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28:57-58.

猜你喜欢
新媒体环境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媒体与英语听力自主学习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试析央视六一晚会的视觉传播及创新路径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