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

2019-09-10 08:21刘家荭
青年生活 2019年23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信仰马克思主义

刘家荭

摘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主流的意识形态思想,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指导地位,是引领我国前进的指南针。而大学生这个强大的群体作为我国新时代的接班人肩负着重大使命,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大学生拥有什么样的信仰这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群体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情况至关重要,必须加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

关键词: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信仰、大学生

信仰是一人由内向外散发的一种精神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一旦确立之后就很难改变。马克思主义是经过无数的时间后被历史选择出来的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一种科学的信仰,不断地用它科学的理论指导着人们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高校大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我国必然的要求。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现状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新时代对我国大学生也提出了新要求。但我国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却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第一,缺乏马克思主义信仰。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结合了中国实际国情的马克思主义很大程度对我国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影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的发展状况已经证明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它提高了我国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很多高校中仍然存在对马克思主义不认同的现象,很多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目标是否能实现抱着很大的怀疑态度,缺乏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心。马克思主义信仰中最重要的内容是为人民服务,而很多大学生都缺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精神。

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识不够。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社会的接班人,只有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的信仰,才能更好的建设中国。而要让马克思主义说服大学生,就必须要让大学生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指导我国发展建设的方向,对我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而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很多高校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开展也不够,这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更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选择趋于功利化。在很多高校中很多大学生其实对马克思主义了解得并不够,很多人的思想和行为甚至与马克思主义是相悖的,但他们仍然说自己信仰马克思主义。比如有的同学只是为了能更好的入党,他们入党动机并不端正,仅仅只是出于对自身发展去考虑;还有的同学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只是出于学业的要求,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它,只是抱着完成学习的目的去的。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途径

大学生正处于信仰迷茫的阶段,必须要加强对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使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第二,营造马克思主义信仰大环境。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的大,社会主流意识氛围能够直接影響大学生信仰的确立。在目前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意识形态,比如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潮不断地在社会上渗透,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要使马克思主义完全占领意识形态领域,让大学生们都拥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要营造一个马克思主义信仰大环境,让马克思主义信仰成为常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大学生个人的价值观和理想信念当中,从而使他们认可马克思主义,并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改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是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最有效的途径。但时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也应该要不断的改革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马克思主义拥与时俱进的品质,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不能只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要结合当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结合大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教学,这样更容易让大学生接受。不能像传统的理论灌输模式一样,对学生填鸭式的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能主动去学习。

第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进行教学。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网络也成为了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高校教师也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脚步,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等有效的结合教学内容,还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客户端开展线上教学,通过微课等方式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去教学,这样不仅能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也能让大学生们乐于接受,主动去学习,更容易让大学生们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第四,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实践是对理论的进一步升华,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真理。实践教学也是最好的教学方式之一,要能够让大学生拥有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结合到大学生的信仰行为里去。对于一些仪式不能缺少,比如入党宣誓、升旗仪式等等。在平时生活中可以组织大学生到敬老院看望老人等,要多引导大学生们为人民服务,要有奉献精神;或者组织大学生到红色文化基地去开展实践活动,增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让他们在平时的行为中也能自觉的展现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结语

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缺失无疑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造成了很大的威胁。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对知识的传授,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信仰的传递。加强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对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观的发展,对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建设也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理论一经掌握就会变成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信仰一旦被大学生确立,也会转变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推动我国的发展。高校要充分分析目前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充分发挥作用,筑牢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J]. 王兰仙.  法制与社会. 2019(16)

[2]白中阳.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省思[J/OL].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1[2019-07-3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2.1660.C.20190725.0946.002.html.

[3]徐国民,马娜.用坚定的政治信仰筑牢共产党人的思想根基[J].思想理论教育,2019(07):22-28.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信仰马克思主义
信仰
漫画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意识形态、文艺、宣传与百姓生活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西方涉华纪录片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展现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