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育思想中“因材施教”理念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2019-09-11 06:58杜灏龙曼莉
参花(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论语因材施教

杜灏 龙曼莉

摘要:近年来,汉语的热度在世界各地与日俱增,学习汉语的人数也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汉语在国际社会上影响力的扩大,孔子及其《论语》的地位再一次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发展,让世界再一次了解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魅力和精髓所在。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不仅要传播孔子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还要运用孔子在教育中的“因材施教”理念来辅助我们的教学。

关键词:因材施教 孔子 《论语》 对外汉语教学

一、引言

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地位和声誉,其思想影响着世界。《论语》是孔子的思想精华,孔子一生的言行和事迹都可以从《论语》中找到细枝末节。“因材施教”是孔子教育其弟子的一个特色,北宋理学家程颐有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对此朱熹也说:“圣贤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无弃人也。”而当今“因材施教”对于教师的要求则是,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并发挥其优势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

二、“因材施教”与对外汉语教学

(一)“因材施教”的来源

“因材施教”这个理念出自《论语·先进篇》,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孔子根据自己学生不同的特点,给出了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因材施教”最好的解释。孔子在《论语·雍也》篇也提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同样是因材施教的例子。

(二)“因材施教”对对外汉语班级划分的影响

“因材施教”最直接的体现在于分班教学。分班教学这个教学理念已经在我国英语教学中运用甚广并取得成效。对外汉语教学对象主要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他们受到不同文化背景和习俗的熏陶,在对待事物上有不同的认知。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我国的教育观念有很大差别。因此,他们对汉语知识的接纳程度和对汉语的学习过程有所差异。再加上学习者间有个体差异,如年龄、性别和动机等,导致他们学习的情况不同。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母语不同,有的属于印欧语系,有的和汉语一样属于汉藏语系。他们的文化背景、认知和求学动机等都存在一些差异,如果机械地把他们编排在一个班,其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1.根据学习者汉语水平分班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主要集中在国内的高校,国内高校一般会根据汉语学习者对现有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来进行班级的划分,一般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次,课程一般以综合课和听说课为主。国内高校采取的分班形式一般是根据HSK考试大纲以及以往的教学经验来命制试题,通过测试成绩来划分班级。以学生对汉语知识的接受程度来进行班级的划分正是“因材施教”最好的体现。把相近水平的学生划分到同一个班级中,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促进和提高,对于教学者来说也方便教学。

2.根据学习动机的不同分班

“动机是激励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内在动力,常表现为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付出努力的愿望。”[1]动机主要分为融合性动机和工具型动机,融合性动机的学习者主要想通过学习汉语来进行交际,接触更多的中国文化知识,从而融入中国社会。工具型动机的汉语学习者,则通过对汉语的学习来改善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研究显示,很多汉语学习者会同时拥有这两种动机。当然还有的汉语学习者是出于个人对汉语感兴趣来学习汉语的。根据学生学习动机划分班级,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进行教学,学生能在短时间内有更多的收获。例如有的人学习汉语是为了能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有些人则是为了职业或者学业的需要,这两种类型的汉语课程是有很大差距的。

3.根据学习者的专业分班

来华的汉语学习者主要就读于国内各高校,他们所读的专业差异较大,我们可以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来开设汉语课,例如现在国内有教育机构专门为来华学生开设医学汉语课,计算机汉语课等课程。这样的分班方式既有利于学习者汉语学习的提高,又给学习者在专业知识上提供了一些便捷。但目前国内开设专门汉语课程的高校并不多,在目前国内对外汉语师资紧缺的情况下,很难配备专门性的某专业汉语教师。拿医学汉语来说,普通的汉语教师很难讲清楚医学上的某些术语,专业课程教师在汉语的教学上又缺乏教授汉语知识的经验和专业基础。因此,专门性的汉语课程目前在国内汉语教学中很难普及。但我们仍然可以根据专业的大方向来进行细分,如文科类、艺术类和理工科类。

4.班内小组划分

孔子的“因材施教”不仅体现在他对学生的区别对待上,也体现在孔子对门下弟子的观察和了解上。《论语·公冶长》中提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在《论语·为政》中提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都表明孔子全面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并根据他们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国內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相对不充裕的条件下,学校无法完成更加细致的班级划分,但可对班内学生进行组别划分,从而更加细化地进行教学。同一个班级学生掌握汉语的程度有所不同,女生爱表达,男生比较沉默,欧美学生更爱参与课堂学习。韩日学生由于母语文化的影响,在课堂上不活跃,外向型的学生擅长口语表达与日常交际,爱参与课堂互动,审慎型的学生爱思考等。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呈现出以上不同的特点,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学习者,这样的课堂要做到“因材施教”,就要求教师了解每个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并且为每个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学习方案。例如日本学生认为大声说话不礼貌,他们学习汉语语音时,很难做到字正腔圆,由于开口度大小不够,在发音问题上就会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在对日本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时,我们应该侧重发音。对于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来说,由于母语负迁移,会说出类似于“他结婚我”这种类型的句子,那么我们在进行语法教学时就可以重点强调汉语的语法,并点出汉英语语法之间的差异。英语词汇的重音和汉语的不同,例如“食堂”这个词,英国留学生的重音在“食”字,而汉语的重音则放在了“堂”字上。在汉语教学中,我们有诸多类似于这些由国别化而产生的特点,因此,“因材施教”不仅能让教师的教学事半功倍,还能提升留学生的汉语水平。

三、结语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汉语热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之一,对外汉语教学事业也在这种潮流中发扬壮大。孔子作为一名思想家,他的思想影响着世界,其教育思想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之中,对外汉语更重要的一个任务是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孔子的精髓。同样我们可以将理论转化为实际,多做一些理论转化为实际的探讨,完善对外汉语的教学理论,丰富对外汉语的课堂教学,从而促进对外汉语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杜灏,男,湖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论语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外汉语课堂游戏教学设计
对外汉语听力教学初探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