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

2019-09-11 06:58胡媛媛
参花(下) 2019年8期
关键词:黄梅戏发展对策传承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黄梅戏等传统戏曲受到了新媒体技术的冲击,发展受到了限制,加快变革发展模式,有效搭接新媒体潮流是黄梅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对新媒体时代黄梅戏的传承优势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希望黄梅戏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 黄梅戏 传承 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以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音乐成为主流音乐形式,给黄梅戏在内的传统戏曲的传承与发展带来了严重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跟随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创新黄梅戏传承与发展理念、方法与模式刻不容缓。

一、新媒体时代黄梅戏的传承优势

(一)便于黄梅戏的复制与记载

黄梅戏本质上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形式,传统的舞台表演主要是在特定时空、环境下发生的。但是自进入新媒体时代后,信息化技术和网络化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使得黄梅戏可以以数字化形式进行记载、复制和保存,同时也可以促使这种戏曲艺术在世界各地都能得到推广与传播。受众只须“按需点播”即可对黄梅戏艺术进行欣赏,这种转变最终让黄梅戏逐步向数字化发展。

(二)便于黄梅戏内容的再创造

新媒体时代,文化多元化发展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单纯依靠《女驸马》《天仙配》这些经典曲目的传播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结合新媒体时代发展潮流和特征,创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曲目。基于新媒体背景下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创作人员可以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展思路,尤其是新媒体时代创作者的自由性使得每一个戏曲爱好者都能够进行自主创作。比如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联合科技公司,结合全息数字技术和黄梅戏,就《牛郎织女》这部作品打造了我国第一部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这种新颖的黄梅戲艺术形式吸引了很多青年群体的关注。

(三)便于黄梅戏艺术多维传播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征就是文化的共享性与传播性更加显著,这种特征使得社会大众能够实时了解与掌握黄梅戏演出的相关资讯,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搜集、评论等方式促进黄梅戏传播,进而有利于黄梅戏的市场化发展。比如安庆市广电新闻出版局为黄梅戏曲剧团建立了专门的官方网站,其上面设置有“戏迷之家”和“在线欣赏”等功能板块,以此增强黄梅戏的多维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黄梅戏的发展对策

(一)创新戏曲内容,追求有效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黄梅戏实现有效传播与发展的前提是创新黄梅戏戏曲内容,具体的表现就是在保持与推广经典黄梅戏曲目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流行元素进行创新,力求打造出符合新媒体时代发展需求的黄梅戏戏曲内容,实现传统戏剧的有效传播。如将现代流行元素和黄梅戏中的一些经典唱腔进行有效结合,丰富戏曲的内容。黄梅戏戏曲艺术在发展中还要主动走向群众,回归民间。可以通过举办黄梅戏演唱大赛或创编戏剧艺术活动等,引导新时期的年轻群体通过新媒体表现形式了解黄梅戏。

(二)利用媒体技术,拓展受众范围

为了吸引更多受众了解黄梅戏这种戏曲艺术形式,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时代先进的技术,打造具有特色化的戏曲表演艺术形式与内容。如《定军山》这部戏剧就有效地结合了2D、3D等舞美技术,创设了符合新时期社会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黄梅戏内容。此外,在新媒介技术的支持下,黄梅戏可以融合冥想式、沉浸式与互动式三种体验,引导社会大众通过仔细欣赏和品位戏曲中的人物角色、环境场景等了解黄梅戏这个传统戏剧。

(三)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发展成效

为了有效促进黄梅戏曲艺术的发展,须深入挖掘其内在的商业价值,形成产业化发展模式。可以以黄梅戏为主体,有效整合图书、影视、餐饮、旅游、动漫、音像以及休闲娱乐等其他产业,力求延伸黄梅戏发展过程中的产业链,促使黄梅戏具有比较大的发展规模以及充足的发展资金。如安庆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发展黄梅戏艺术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这些旅游资源,创建集观戏、休闲、娱乐以及纪念品等功能为一体的黄梅戏博物馆等,以此促进黄梅戏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条,这对黄梅戏的艺术发展会产生积极作用。

三、结语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黄梅戏传承有利于黄梅戏的复制与记载,便于黄梅戏内容的再创造以及黄梅戏艺术的多维传播。为了实现黄梅戏艺术的发展,可以从创新戏曲内容和追求有效传播入手,积极利用时下一些先进的媒体技术,持续拓展受众范围;配合产业化发展,进而从整体上推动黄梅戏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基旺,王明,申满秀.数字化视域下的安庆黄梅戏传承与保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01).

[2]施宏.新媒体时代下黄梅戏的有效传播和发展探究[J].新媒体研究,2015(05).

(作者简介:胡媛媛,女,大专,安徽省黄梅戏剧院,三级演员,研究方向:黄梅戏表演)(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黄梅戏发展对策传承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故乡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