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从考古发现看史前时期的喀什

2019-09-12 03:46叶宝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2期
关键词:喀什考古历史

叶宝平

摘 要:喀什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疏勒、莎车和唐代“安西四镇”疏勒镇的所在地。2100多年来,喀什一直是新疆南部的第一大城,是古代絲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总交汇处,是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点,是中西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迄今为止在喀什还未发现公元前2世纪以前有文字记载的遗物,故喀什地区的史前文化应指汉代以前直至远古的文化。文章对喀什地区发现的一批史前文化遗存进行了梳理,以考古调查、发掘材料为基础来勾勒史前时期的喀什社会面貌。

关键词:喀什;史前文化;考古;历史

人们将有文字记载以前的历史称为史前。迄今为止在喀什还未发现公元前2世纪以前有文字记载的遗物,故汉代以前是喀什的史前时期。由于史前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研究史前时期的历史主要依靠考古资料。文物工作者在喀什地区发现了一批史前文化遗存,对其中的部分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资料表明,喀什和新疆其他地方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文明,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本文将以考古发现为基础来勾勒史前时期的喀什社会面貌。

1 考古发现的主要史前遗存

从1913年斯坦因发现巴楚遗址至今,文物工作者在喀什地区发现了一批史前文化遗存,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岩画等种类,文章将对经过科学调查或发掘的部分古遗址、古墓葬做简单介绍。

巴楚遗址[1],1913年斯坦因在喀什地区巴楚县曾采集到一批细石器标本,共计有细石核2件,尖状器1件,小石片8件。斯坦因认为该遗址可能属旧石器时代。

阿克塔拉遗址[2],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今喀什地区疏附县乌帕尔乡乌布拉特农场附近发现了阿克塔拉等4处遗址,并采集了一批遗物。遗物主要包括石器、陶器、铜器。石器除1件打制外,其余皆磨制,计有石刀11件,石镰6件,石磨盘14件,石杵6件,石球1件,石纺轮4件,石环2件,砾石3件,石镞1件。陶器均手制,发现有1件圜底钵,其余皆残件,器形有罐、盆、钵、瓮、釜、盘、碗、杯等,陶器口沿部多钻一圈小圆孔,器表纹饰有水波纹、附加堆纹或乳钉纹。铜器仅有1件红铜质小刀,其余多为残渣。调查者认为这4处遗址应属于新石器时代。另外,在遗址附近发现有城址和墓葬。

香宝宝墓葬[3],1976年至1977年文物工作者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现并发掘了香宝宝墓地。香宝宝共发掘墓葬40座,墓葬地表多有石堆或者石围。葬俗有土葬和火葬两种。土葬墓有一次葬也有二次葬。墓葬中发现有人殉现象。火葬墓中随葬品较少,土葬墓中个别墓随葬品较为丰富,大多数墓内只有一件或几件随葬品。随葬品有陶器、铜器、铁器、木器等。陶器为夹砂红褐陶,大多陶胎中夹云母片。陶器均手制,烧制的火候不高。器形均为无耳器,平底或圜底。器类有釜、罐、碗、钵、杯等,均素面,只有个别陶器施以附加堆纹或压印纹。铜器有铜镞、镂孔铜饰片、羊角形铜饰片、梯形铜饰片、艇形铜饰片、铜管、铜牌、铜泡饰、铜扣、铜手镯、铜环、铜耳环、铜指环、铜珠等。铁器有铁刀、铁管、铁手镯、铁指环、残铁块等。金器有耳环。木器有钻木取火器和木盘。石器主要为石串珠、玛瑙珠。骨器有骨串珠,还有羊骨等。香宝宝墓地距今2500~2800年,墓葬的年代为春秋战国时期,属于早期铁器时代文化。

吉日尕勒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4],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吉日尕勒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为人工用火痕迹、1件打制石器、若干碎石片及动物的肢骨。调查者认为这处遗址时代为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至少10000年。

霍加阔那勒细石器遗址[5],1983年考古工作者在疏附县乌帕尔乡发现了霍加阔那勒细石器遗址。在遗址内采集遗物主要是细石器,有楔形石核、石叶尖状器、尖端细石叶、舌形圆头刮剥器、两端刮剥器,都具有中石器时代石器的特点。遗址中发现的石刀都为打制或剥制而成,多见细石叶和加工细石叶。另外,遗址内发现有陶片。

苏里坦巴赫细石器遗址[6],1983年文物工作者在疏附县乌帕尔乡发现了苏里坦巴赫细石器遗址。在遗址上发现有细石器、大型花岗岩石磨盘、磨制石刀、骨器、小铜器。

都维力克遗址[7],1990年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在遗址上发现有陶器、石器、小铜渣。该遗址上发现的陶器口沿部多钻一圈小圆孔,器表纹饰有水波纹、附加堆纹或乳钉纹,该遗址与阿克塔拉遗址属于同一文化。

亚库塘细石器遗址[8],2000年文物工作者在疏附县乌帕尔乡发现了亚库塘细石器时代遗址。址上分布有大量的细石器遗存和少量的陶片及铜器残片等。遗物和苏勒塘巴格细石器遗址上发现的遗物较为相似,属于同一时期。

下坂地墓地[9],2002年至2004年为配合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文物工作者在塔什库尔干河下坂地水库区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古调查与发掘,共发掘了属于史前时期的墓葬92座。墓葬地表多有标志,分火葬和土葬两种。土葬有一次葬亦有二次葬,出土器物以陶器为主,另有木器、铜器、银、骨、皮革制品、毛毡片及纺织品。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器形以束颈罐占多数,多为平底器。铜器比较流行,以手镯、耳环、足链等装饰品为主。下坂地墓地属安德罗诺沃文化,墓葬的年代上限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

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10],2013年6月至8月,考古工作者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发掘了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又称“吉尔赞卡勒墓地”。墓地分A、B两个区域,共41座墓葬。墓地上可见大面积的黑色、白色卵石构筑而成的石条遗迹,墓葬分布在墓地的东部及南部。墓葬为石围竖穴墓葬,大部分墓葬有墓道、蓬木、尸床。墓葬有一次葬和二次葬之别,一次葬多仰身直肢,部分墓葬有祭祀坑。墓葬出土器物有石器、陶器、铜器、木器、铁器、骨器、毛织物等。石器以玛瑙珠和石眉笔为主。陶器物以罐为主,陶质为夹砂红陶,均为手制,圜底,素面居多。铜器主要为铜镜、铜泡等,铜镜分带柄和不带柄两种,此外,还有三翼形铜镞出土。出土木器以木盘居多,但最为重要的是发现木质火坛和乐器。出土铁器均锈蚀。墓葬中还发现动物骨骼,有鹰头、羊骨。碳十四测年结果表明部分墓葬距今2500年左右,墓葬时代约为春秋战国时期。

莎车县栏杆遗址,位于莎车县喀群乡恰木萨勒村栏杆自然村东北约2.5千米的叶尔羌河北岸。为配合恰木萨水电站工程的建设,2014年4月到6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栏杆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经发掘,证实遗址上有一座古城。采集和发掘中发现较多石器,以马鞍形石磨盘数量最多,有磨制石镰。陶片手制为主,在陶片中以靠近口沿的一排由外向内穿的圆形小孔最具特点,这样的陶片在疏附县乌帕尔一带、泽普县都维力克遗址中都有发现,是阿克塔拉文化的典型器物,另还发现有零星小铜器。

库孜滚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县塔什库尔干乡库孜滚村,2018年10月,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喀什地区文物局、塔什库尔干县文管所联合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遗址南北长约13千米,东西宽约7千米,遗址上主要分布有石料、石核、石片等。该遗址距今约有30000年,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石器加工遗址。

另外,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乡托库孜布拉克、八仙尖自然村、阿孜尕拉自然村等发现了一批居住遗址。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的各河谷地带分布有大量的史前时期的墓葬。在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达布达尔牧场、麻扎尔种羊场、瓦尔希迭村、托格伦夏村、库孜滚村、托库孜布拉克自然村、穹托卡依自然村、八仙尖自然村、阿孜尕拉自然村、于里克自然村,叶城县柯克亚乡普萨村、棋盘乡阿孜干沙勒村等地发现有17处岩画[11]。这些居址、墓葬、岩画也是了解喀什史前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2 喀什史前史的几个问题

依托上文提到的考古资料,结合新疆史前时期历史,我们可以回答一些有关喀什史前历史的问题。

2.1 历史进程

学术界认为新疆史前时期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喀什和新疆史前文化进程大致相同,又自有特点。考古资料表明,喀什史前时期经历了旧石器时代、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早期铁器时代。

吉日尕勒旧石器时代文化遗迹是喀什唯一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在疏附县乌帕尔乡的3处细石器时代遗址有早有晚,它们是喀什细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发现有大量磨制石器的阿克塔拉遗址,应为喀什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代表。香宝宝墓地、下坂地墓地当属青铜时代,从这两座墓葬中我们可以了解青铜时代帕米尔高原的社会面貌。曲曼黑白条石带墓葬属于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与其同种类型(同种类型指的是墓地地表分布有与墓葬有关联的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墓葬的墓地。)的墓葬在帕米尔各河谷地带已发现6处[12],它们体现了喀什青铜时代晚期和早期铁器时代的历史现状。

就目前掌握的资料而言,从距今10000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至汉代为喀什的史前时期。从总体上看,喀什史前时期的历史进程是延续的,但又不均衡。帕米尔高原的文化遗存延续性较好,绿洲地带的延续性则有缺失。考虑到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分布情况,可以认为这是由于历史破坏或者考古工作开展不足而造成的。

2.2 人群分布情况

已发现的相关遗存表明,在史前时期喀什境内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流域、乌帕尔绿洲、叶尔羌河流域、昆仑山麓先后都有先民活动。

在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和帕米尔各山谷分布有众多的从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的文化遗迹。从已知材料来看,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河流域人群分布较为密集,从早期墓葬和岩画分布来看,塔什库尔干河各山谷多有先民活动。从香宝宝墓葬、下坂地墓地、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发掘结果来看,史前时期在帕米尔高原居住的人群属于欧罗巴人种。

乌帕尔乡索赛河流域发现的3处较为重要的细石器遗址,清楚地表明在细石器时代在索赛河流域有先民居住。遗址分布年代较为接近,3处遗址之间有明显的延续,表明先民在此地居住时间较长。

阿克塔拉遗址是一群居住在乌帕尔绿洲的先民活动的证据。叶尔羌河流域的都维力克遗址与阿克塔拉遗址都发现有在口沿打孔,器表饰水波纹、附加堆纹或乳钉纹的陶器,故这两个遗址之间应当有所联系,两地居民之间应当有交流。在昆仑山北麓和巴楚发现的文化遗存证明了史前时期在两地应有先民活动。从已掌握材料来看,史前时期喀什境内的人群分布范围较广,但主要集中在帕米尔高原和乌帕尔绿洲。

2.3 社会经济

从考古发现来看,史前时期的先民主要以畜牧业(游牧)、农业种植为主要生产、生活方式,毛纺织业、木器制造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水平。

细石器、岩画等一般被认为是游牧经济的产物。从乌帕尔发现的大规模的细石器遗址来看,史前时期的一段时间内乌帕尔绿洲经济形态以畜牧为主。帕米尔高原已发掘的史前时期墓葬中发现有大量的毛毡,岩画内容也多以动物为主,据此可以推测史前帕米尔高原先民的生产方式是以游牧为主。

阿克塔拉遗址发现的石刀、石镰、石磨盘、石杵等,一般被认为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根据在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发现的植物种子,可以判断在帕米尔高原应有农业种植。结合都维力克遗址,推测史前在叶尔羌河流域也应有农业种植。

陶器是当时重要的生活用具,从发现的大量陶器来看,先民们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发现的纺轮、大量的毛毡等,表明史前先民的纺织业(制毡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大量木器的出土表明了在史前时期先民已经掌握了木器制作的技术。另在史前时期的遗址中多发现有铜渣,但无明显的证据表明先民已掌握铜器冶炼、制作技术。

2.4 意识形态

一般认为,城市的出现意味着阶级的产生或者阶级社会的开始,人殉则是奴隶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在阿克塔拉发现的城址、香宝宝墓地中发现的人殉现象以及已发掘墓葬随葬品的多寡等,都表明史前时期喀什已经进入了阶级社会。

墓葬内大量的随葬品及香宝宝墓葬中的人殉现象折射出先民对灵魂不灭的认知。研究认为,在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发现的6处地表铺设有黑白条石的墓葬和拜火教有关,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的选址、地表现象以及出土器物都表现出了拜火教对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更重要的是,墓葬的发现有可能将拜火教的起源定在喀什境内。考古资料表明,在史前时期喀什地区已经产生了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最主要内容的宗教文化。

从曲曼黑白条石带墓葬内出土的石眉笔,作为装饰用的各种铜器,色彩艳丽、图案精美的各种料珠,不难看出2000多年前喀什人对美的追求。在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出土的木质乐器则直接表现了先民对音乐的喜爱。

2.5 史前时期喀什与外界的联系

在乌帕尔发现的马鞍形石磨盘是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的典型器物,在曲曼黑白条石带墓葬中发现了竹梳等内地特有物品,在下坂地墓地发现了与安德罗诺沃文化七河类型较为相似的遗存,曲曼黑白条石带墓葬中出土的带柄铜镜则具有西方文化的特点。这些都表明,在史前时期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喀什,就与东西方世界存在实质性的文化交流。

3 结语

上述分析使我们对史前时期喀什的历史进程、人群分布、社会经济、意识形态、对外联系有了一个简单认识。现在从整体来看,做一些探讨。

从史前时期开始,喀什的历史进程就有了多种生产方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观念并存的特点。辽阔的地域、复杂的地形使从史前时期开始喀什地区就存在畜牧、农耕两种主要的经济形态。畜牧经济主要在于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县境内、叶城县境内的昆仑山北麓地带,乌帕尔绿洲在进入农耕经济以前也存在畜牧经济。帕米尔高原、昆仑山北麓受自然环境影响,适宜畜牧,畜牧经济一直占有重要位置。史前时期后期乌帕尔绿洲、叶尔羌河流域等地的经济形态则以农业为主。虽然在其他地方尚未发现史前时期农耕经济文化遗存,但从发现的部分汉代文化遗存中的农耕文化因素来看,史前后期喀什大部分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此后喀什地区的畜牧经济和农耕经济的分布范围也与史前后期大致相同,史前时期的两种主要经济形态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喀什地处东、西交通要道,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使史前时期的喀什就已经形成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以细石器为代表的文化和以磨制石器为代表的文化共存与乌帕尔,以安德罗诺沃文化和以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为代表的文化共存于塔什库尔干河流域,同一墓地有火葬习俗也有土葬的习俗,同一墓葬出土的器物既有东方文化因素,也有西方文化因素,凡此种种,无一不体现了史前时期喀什文化的多样性。

墓葬中的随葬品、人殉等现象以及在墓葬旁边发现的祭祀坑等,表现了先民对灵魂的认知。岩画中的盘羊等体现了对动物的崇拜。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地表的黑白条石带表现了先民对太阳的崇拜,墓葬中出土的鷹头表明了对鹰的崇拜,以曲曼黑白条石带遗址为代表的遗存表现出了一种新的宗教观念的发展与传播。特殊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从史前时期开始喀什就已经形成了多种宗教思想并存的格局。

从史前时期开始,喀什就是各种文化交流碰撞的重要区域。史前时期起源于甘青地区的彩陶文化传播到了阿克苏,在阿克苏地区发现了与疏附县阿克塔拉遗址文化内涵相同的文化遗存,这就间接地说明史前时期已经有从甘青地区通往喀什的通道。在塔什库尔干境内发现的七河类型的安德罗诺沃文化,则说明在公元前一千纪或更早就可从塔吉克斯坦通往帕米尔。一条史前时期途径喀什从内地通往中亚的通道呈现在我们面前。

文物工作者在喀什发现了一些具有中原、西方文化特征的遗物。在乌帕尔发现的属于农耕文化的马鞍形石磨盘和内地同类遗物极为相似,在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发现了内地特有的木梳、丝绸,这些现象有力地说明中原文化已经进入了喀什,并在社会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样,在喀什也发现了属于西方文化和草原文化的遗物。下坂地墓地出土了大量安德罗诺沃文化的器物,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中发现了带有西方特色的带柄铜镜,这些遗物不仅反映了史前东西方之间存在实质性的文化交流,也体现了史前时期的喀什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独特的人文地理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滋润,使史前时期喀什就具有不同于新疆其他地方的地域文化。以阿克塔拉遗址为代表的阿克塔拉文化是新疆发现为数不多的以磨制石器为主的文化遗存,它对探索南疆农业经济的起源有着一定的意义。以曲曼黑白条石带墓地为代表的在墓地地表铺设黑白相间、错落有致的石条,在喀什境内的帕米尔地区也被发现。从近两年曲曼黑白条石带墓葬的发掘与研究来看,喀什有可能是拜火教的起源地。无论拜火教是否起源于喀什,仅地表铺设有黑白相间石条这一重要文化现象也是新疆或者其他地方罕有的。

综上所述,喀什史前时期的历史开始于距今10000年前后,终止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从史前时期开始,喀什就有了多种生产方式、多元文化、多种宗教观念,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及独特人文地理的作用下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受学识水平、材料、研究手段及时间的限制,我们还未能对喀什史前时期的其他问题做出描述和解释,已有的描述和分析也可能不够全面、深刻,仅从整体上对史前时期喀什的轮廓做了一个勾画,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的人对喀什史前历史的关注与研究。我们期待着新的考古发现,能使我们对喀什史前时期的历史有更多的了解和认知。

参考文献

[1]依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新疆地区细石器遗存[J].新疆文物,1993(4).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考古队.新疆疏附县阿克塔拉等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J].考古,1977(2).

[3]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帕米尔高原古墓[J].考古学报,1981(2).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京自然博物馆,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测绘大队联合考察队.塔什库尔干县吉日尕勒旧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新疆文物,1985(1).

[5][6][7][8][11]喀什地区文物局,喀什地区博物馆.喀什地区文物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9]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下坂地墓地[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10]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疆工作队,喀什地区文物局,塔什库尔干县文物管理所.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2014年发掘报告[J].考古,2017(4).

[12]巫新华.2013年新疆塔什库尔干吉尔赞喀勒墓地的考古发掘[J].西域研究,2014(1).

猜你喜欢
喀什考古历史
“考古”测一测
周末加油站(Ⅵ)
事实上考古不是挖恐龙
考古学家
新历史
遇见喀什 读懂喀什
历史上的6月
遇见喀什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