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患者应用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与特点分析

2019-09-13 01:50陈莎莎
关键词:精神状态焦虑症研究组

陈莎莎,罗 廷

(遂宁市民康医院,四川 遂宁 629000)

焦虑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神经病症,主要以焦虑情绪体验为特征,包括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等病症[1]。虽然病因尚不明确,但不论是慢性焦虑还是急性焦虑,患者发病时,均会表现出心跳加速、心慌、多汗、头晕、胃部不适等症状[2]。本次研究主要通过我院收治的168例焦虑症患者,对比分析了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将结果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焦虑症患者1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将其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4例。其中,研究组女61例,男23例,年龄22~67岁,平均(42.16±3.21)岁,慢性焦虑56例,急性焦虑28例;对照组女59例,男25例,年龄23~66岁,平均(41.81±3.47)岁,慢性焦虑60例,急性焦虑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以及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指导并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多参加文化、娱乐等社交活动。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行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主要包括:

1.2.1 语言沟通:①交流时,需注意说话语气、音量,以及态度,尽量做到温和有礼,谦逊可亲。②多向患者讲解痊愈病例,及时回答患者提问,不得犹豫、含糊,或者糊弄患者。③沟通时,要保持平等交流,多使用带有鼓励性质的言语,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

1.2.2 心理护理:①医患关系的构建:面对患者时,应端正态度,通过专业的服务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赢得患者及家属信任,构建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②患者情绪的安抚:护理过程中,需随时观察患者,充分了解并总结患者的性格特点、病情状况,以及情绪变化等,并根据相关记录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和安抚,避免患者情绪出现较大波动。③异常情况的处理:护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一些异常状况,需密切注意患者的语言及行为,如有异常发生,应通过语言、拥抱、握手等方式安慰患者,并开展相应的心理疏导。

1.3 观察指标

借助精神病评定量表分别评估患者护理前后的精神状态,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精神越不稳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为(43.75±3.13)分,对照组患者的精神状态评分为(66.24±3.85)分,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精神状态评分对比(±s,分)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研究组 84 76.32±4.63 43.75±3.13对照组 84 76.28±4.56 66.24±3.85 t-- 0.056 41.542 P-- 0.955 0.000

3 讨 论

由于生活及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焦虑症的发病率也在逐年递增。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就会造成精神紧张,诱发过度劳累、睡眠障碍等病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正常生活及工作、学习[3]。

通过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的干预,研究组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将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应用于焦虑症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提升患者的接受能力,进而放松患者的身心,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开始迎接生活及工作。

综上所述,对焦虑症患者实施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状态焦虑症研究组
积极心理联合康复锻炼在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心理护理对宫颈癌术后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躲进“焦虑症”的刘太太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完形填空精练一则
长期慢性疼痛,小心焦虑症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还不都一样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