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应用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的具体疗效

2019-09-13 01:50忽日查
关键词:三角肌蒙医肌群

忽日查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将,萨病应归属于脑卒中的范畴,多发于中老年群体,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同时萨病会诱发多种机体功能性障碍,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萨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研究将蒙医针灸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为肯定的疗效,现将具体内容汇总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萨病恢复期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不存在严重的意识障碍,且生命体征均稳定。其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59.86±5.79)岁;发病平均时间(1.04±0.63)d。根据治疗方式的区别将其分为针灸组和康复组,各2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次研究内容已报备本院伦理委员会,并已得到批准。

1.2 方法

康复组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针灸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通过蒙医针灸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头针:于患者后顶穴、顶会穴、巴达干三穴以及颈上凹穴行透刺针。

(2)体针:在迟缓期,帮助患者调整到仰卧位体位,对其内侧肌群进行强刺,同时不留针,对其外侧肌群进行缓刺,留针时长为30分钟。行针穴位如下:三角肌下穴、外茎突穴、腕背侧穴、肘内纹穴、转子下三寸穴、股后穴、肘外侧穴、桡中穴、腋纹穴、髋臼穴、臀下穴、腘窝上凹穴、膑上凹穴、腘窝穴、足上腱穴、拇趾第一穴等[2]。针对上肢痉挛的情况,帮助患者调整到侧卧位体位,对其外侧肌群进行缓刺,留针时长为30分钟,行针穴位为肩后穴、肘外侧穴、外茎突穴、腕背侧穴三角肌下穴、三角肌下穴等。针对下肢痉挛的情况,对患者膝部上方后侧肌群进行缓刺,留针时长为30分钟,行针穴位为髋臼穴、臀下穴、股骨外侧穴等。

1.3 疗效判定标准

(1)显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不受限;(2)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肢体活动功能显著恢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可独立行走;(3)无效:各项临床症状未见任何改善,生活无法自理,甚至出现了病情加重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康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统计[n(%)]

3 讨 论

萨病发生后,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语言障碍等并发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均产生了不利的影响。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全面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情况,并通过蒙医针灸对患者进行辩证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3]。从蒙医学的角度讲,萨病主要是由于机体三根失衡所造成的,通过针灸对患者的头部以及上下肢进行穴位针刺治疗,能有效帮助患者疏通经气,调节机体三根,进而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康复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95%,针灸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康复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蒙医针灸治疗萨病恢复期的效果肯定,能有效促进患者吞咽、语言等功能的恢复,改善其预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三角肌蒙医肌群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蒙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改良肩前下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劈开三角肌入路治疗肩胛颈骨折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经三角肌入路与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治疗老年移位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一带一路”视域下蒙医图解的译介及跨文化传播研究*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
不同位置皮下给予舒芬太尼在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