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探究

2019-09-18 10:30杨婷
牡丹 2019年23期
关键词:气韵意蕴中国画

杨婷

意象油画是一种新的油画发展方式,它是西方油画和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与意象审美思维高度融合的,极具中国传统文化气质的艺术语言形式。意象油画有其特殊的审美角度和审美价值,它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油画再发展开辟新的思路,有深远的研究价值。本文从“似与不似”之造型、“气韵生动”之笔触、“以意生色”之色彩三个主要方面来解读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

意象一词介于具象与抽象之间,随着19世纪中下叶印象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意象艺术被大众接受而拥护,因为意象在具象的基础上让艺术走向了另一个高度,那就是创作。意象艺术的表达是主观的,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一样具有分析性,这是艺术必然的走向。意象油画的出现,是写实油画的新高点,西方传统的绘画方式是将真实物象反映在作品中,他们真实再现物象的绘画方式到达了创作的极限。自清代传入中国开始,油画走出了一条特有的道路,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油画有油画材料的特质,国画有笔墨章法,而意象油画就是用油画材料表现中国本土民族文化特质的气韵与物象的韵味,这是在西画与国画审美意蕴融合的同时,艺术家充分发挥自我艺术意识表达其个人主观精神的绘画语言方式,这样进一步本土化的结合使得意象油画在中国成为一种特殊绘画。这是油画在中国必然的发展规律,因为民族的才是独立的,才是世界的,其有特殊的存在方式和意义。意象油画在当代艺术市场也属于大众最适合接受的范畴,所以意象油画不仅在艺术家领域受到追捧,也是普通民众能够走进的艺术。

对于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探究,意象两个字是主体,而油画是载体,苏东坡说过:“取其意气,得于象外。”齐白石说过:“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是讲作画意气,意象是中国化油画的魅力与精神所在。“意”可以是一种状态,可以是艺术家独特的个人心理感受。关于“意”字的理解,人们可以在顾恺之“传神写照”、谢赫的《六神论》“气韵生动”、张躁“迁想妙得”中得到启示,“象”是事物或人物的外在大致形象,意、象合为意象就是“心意之象”,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是独特而丰富,人们可以从其“似与不似”之造型、“气韵生动”之笔触、“以意生色”之色彩来解读意象油画艺术语言的“心物交融”。

一、“似与不似”之造型

中国意象油画的意象造型是随意中保留有意,宋代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大写意挥笔几回,“似与不似”的造型就出现了,远观人的形象表达,既到位又极具“个性”。郑金岩的《荷塘小景》线条随意扭动摆布,轻松而意味悠长,近看早已没有荷塘荷叶荷花的具象身影,但放远观看,完美地诠释了荷塘的千姿百态、荷叶荷花左右交错的意蕴,这就是意象造型。画家寥寥几笔并不是乱笔随意挥洒而是在观景观物后,以自己特殊的心境发生感应,这可能是自我心情也可能是自己特殊的艺术感受,用自己本有的具有民族意蕴的手法表现出这种“以神写形”意象造型。这幅作品完整地表现出枯荷的状态,它不是具象的描绘,但是比具象的客观描绘更具有意蕴和美感。人们通过这种造型仿佛能够与艺术家感同身受,仿佛在这样的作品中能找到自己想要的情感寄托,这是具象作品没有的表现渠道,因为中国画“文人气质”就是追求这样的审美角度,即使油画与中国画的绘画技法上也存在很多差距,但是造型的灵活就能够让意象油画带着中国气质独立出来并且独当一面。

二、“气韵生动”之表现手法

“气韵生动”的表现手法是意象油画的直观感受因素,它带动着意象油画整个作品的节奏和画面态度。西方在艺术语言的表现手段上追求明暗、空间、透视、肌理,而东方国画追求笔墨、章法、皴法。中国画道家理念追求“天人合一”,用个人感受描绘事物整体、把握其内在规律和整体气质,这样才能表现内在气韵和精神。其运用到绘画中,就形成了中国特有的表现手法,“点、染、皴、擦”,国画画面按需要“以白当黑”或双钩填彩或是没骨法,用意象的笔法、书写式的方式描绘事物是中国画的表现方式,意象油画保留着中国文人画的气质,即保留着文人画的表现手法,中国式的笔触和用笔走向、摆笔带来的特有肌理支撑意象油画,让其显现出特别的随性古朴而清新愉悦。

林风眠就是用中国传统文化文人墨画的意蕴、强劲有力的笔触加之学习西方绘画造型和油画技法、色彩技巧给中国画坛带来新的生命力,他强调中国画不能墨守成规,一定要打破传统,借以西画取长补短,作品讲究神韵与意境,综合中西绘画之长,创作自己特有的绘画风格。在表现手法方面,具有自我风格的画家还有当代风景油画大师王克举,在空间处理手法上借鉴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弱化深度,用块面感极强的笔触重构组合,它的画面乱而有序,画面动态运动方向明确,这是对西方经典绘画“形式结构的秩序感的存在”的大力运用,但是整个画面的笔触节奏又迎合传统思想的“气韵生动”。所以,中国画蕴含的传统民族意蕴、笔墨章法与西画的表现方式是能够完美融合的。毕业于吉林艺术学院油画系的当代画家仁传文作品《金色荷塘》《浮生旧梦》等更是在表现手法上大量取中国传统写意笔画表现西方空间透视关系,这样全新的意象油画形式更显示出这种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三、“以意生色”之色彩

中国画有青绿山水、工笔重彩,但文人画呈墨色,也被叫做水墨画,墨分五色,就是用水的多少调和浓淡,用它们来充当颜色,这里的“青”“绿”其实都是用一种色彩进行罩染,和单用墨色区别是不大的。这种“随类赋彩”其实就色彩而言是削弱的。油画色彩丰富,生动多样,具有感染力,而色彩可以凸显意象油画的魅力,意象色彩是吸引人的视觉和触动人心灵最重要的部分,这是第一视觉传达。中国画的色彩变化脱离不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也脱离不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从人的精神深处发掘物象的形态色彩再加以表现出来。

以这样的思想意蕴为导向,意象油画可以说在表现心理层面更有说服力,用油彩表现心理的变化与艺术素养更加具有感染力。首先,意象性的色彩能够表达艺术家的内在情感,因为艺术家观察事物是有感而发的,带有一定“情绪”,他们的创作是不受限制的,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色彩与艺术作品呈现的色彩是不同的,哪怕只是色调的变化,它也是丰富的。另外,意象色彩又具有独立性,在意象油画中,色彩不再是事物本身的原貌,也不再是“随形赋彩”,意象油画的形状是写意的,色彩脱离形象而独立存在,可以说它在表现作者内在情感和画面效果上与造型的重要性不相上下,“以意生色”之色彩是独立的元素。

当代艺术家周春芽在意象色彩世界里面找到了自己,他的作品《绿狗》系列,如一股春风般活跃在当代艺术领域,使其成功的就是色彩,浓郁的色彩结合恣意纵横的笔触将内心世界描绘到了极致。另外,张大林的《海边图》更是用大胆跳跃的色彩描绘了阳光明媚、一片活跃浪漫的海滩,在这样一幅意象油画作品中,抓住人们视觉的是美妙的色彩,它们流动而浪漫热情,色彩不是随类赋彩,人们不是在形体中找色彩而是在色彩中感受场景,色彩变化带来情感共鸣,仿佛能够瞬间抓住观者的心,这是人们为之停驻目光的重要因素。

意象油画的存在和发展受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与根基的影响,对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分析要從中国古代哲学与中国传统绘画审美思维出发,它是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思想、精神有着完美的融合,是一种新的中国油画语言形式。这不仅开辟了一条新的油画表现方式,也革新了中国传统绘画意蕴的传承和再生,让世界的蕴含民族性,让民族的立足世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民族的还是世界的艺术家能够在艺术海洋里用意象的语言方式自由自在地表达情感。意象油画的艺术语言在色彩、造型与表现上是新的个性化语言,面对意象油画,人们要倾注所有情感,让情感成为主导,与观众产生互动,意象油画有着光明且广阔的发展空间。

猜你喜欢
气韵意蕴中国画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中国画
中国画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
《远方》中国画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岁有长又长》(中国画)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论秦观词的感伤意蕴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