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秋月夜

2019-09-19 18:56毛娟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湘潭湘江玫瑰

湘江,湖南的母亲河。

蜿蜒八百里的湘江是长江水系的主要河流之一,它自湘桂交界南岭山脉高山湿地发源,汇千川万水从南向北奔腾而来,在湘潭这里温柔地弯了一勾,再依依不舍地奔长江而去。它如玉带缠腰般地将莲城分为一江两水三地,而沿江秀丽的风光带更似给玉带镶上金边。依江相望,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湘潭,多了几分诱人的灵气,多了许多自然和人文景观,更多了夏秋江边的踏夜人。

一个朗月的初秋周末,我和先生也饶有兴致地加入到了这踏夜人的行列。

来到湘江西岸,夜幕已临。堤岸,摊主们为踏夜情侣准备的蒙古包,一个接一个,红的、黄的、绿的,似奇花朵朵开满沿江堤岸。蒙古包内亮着烛光,双双人影透过蒙古包,点缀在美丽的江畔,微微夜风将他们的窃窃私语轻轻地吹拂,江畔散发着神秘而浪漫的情愫。

不想惊扰这双双倩影,先生扯住我的手,小声地说:“我们往前走,去江边。”

绕过曲折的步道,一对对竹质的神仙椅列队排在了我们的面前:两张竹睡椅、两杯浓绿茶、一个竹茶几、一把济公扇,一共才收10元钱。许多文人骚客不愿去高档舒适的茶楼,宁愿约上三两好友,在这里观江听涛、吟诗咏秋。还有一些大男人,夜夜相聚在这里,谈论商市股市、家事国事,一不小心就送暮迎朝聊个通宵。

躺在神仙椅上,是仰视湘潭一大桥夜景的最好位置。这座湘潭的地标性建筑,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據说不仅是千里湘江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也是当时全国的第一大公路桥。它不仅建得早,设计也很超前,当时的设计建造者们就在正桥人行道下,预留了过江煤气管道、电讯、电力、电缆暗槽,至今仍不落后。60年来,她像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风雨无阻,守护和见证着湘潭河西古城的沧桑巨变和河东新城的悄然崛起。

桥上,车辆如梭,无声有序;桥下,商船偶过,轮笛低鸣;桥面,灯光如龙,耀眼夺目,恰似一轮彩虹,夜涌湘江,照亮莲城,势与天穹比高。

堤下,初秋江水自然退落,昔日桥下浅水的江面,已裸露出褐色的沙丘与卵石,聪明的江边人将其稍作平整,依丘就势,摆上桌椅,供踏夜人纳凉宵夜。夜幕融融下,桌与桌之间远近不一地隔着耐浸的水柳,枝柳纷披,像瀑布,如秀发,千姿百态,借着秋风,仗着根植湘江的底气,张扬地展示着她的温柔缠绵,散发出阵阵幽香,疑是湘女罗裙戏撩踏夜人。

我们走走停停,步步赏景。一路上,月儿陪着在云幕间羞进撩出、柔光漫照。

清新的河风,时不时引诱着我们朝江面走。临近水面,更能感受到湘江的脉搏和呼吸,随着江水波波相携,由远而近,多情地将满目银光送到脚边,让人好一个惊喜,正想弯腰去拾个满怀时,她却含羞一笑,沉入江中……

走累了,随意在就近的台桌前坐下,不必问谁是摊主,自会有服务小妹随江声飘然而至。热情好客的湘潭妹子,满脸笑容又轻声快语:“您想喝点什么?吃点哪方口味?”接着,如数家珍般将她家的拿手小吃,山里的、水里的、乡里的、城里的,新鲜的、腊味的一一道来。以为我们是外地游客,她又不忘推荐道:“到了毛主席家乡,尝尝主席最爱吃的辣子火焙鱼吧,是湘江小鱼,味道可好了。”

“本地人。刚吃过晚饭,就点两杯茶吧!”

点菜的小妹“扑哧”一笑:“这夜宵摊的茶不用点,都是免费送的。”随即,她端上两大杯新沏的绿茶,还是韶山毛尖哩,虽是免费送但茶叶不少,且茶味清香纯正。

不好白喝小妹的茶,随便点上几个小菜,两瓶啤酒。

不多时,江边夜宵摊人客渐满,一片笑语欢声。坐在江边,不必讲究规矩礼仪,不用故作温文尔雅,对着湘江,想喝就喝,想聊就聊,尽可抖落白天的工作压力和生活烦恼,尽可聆听江水轻涛自在逍遥。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我们正参悟着唐人张籍诗句的意境,远处江中忽然飘来一阵浑厚撩人的渔歌:“湘江秋夜波连波,岸上哥哥听我说。若是对得我歌出,鱼儿免费送给哥。”

循声望去,不知月光老人何时送来几叶飞舟,舟很小很扁,且已和江水融为一体,能见到的只有船首那几位艄公。他们裸露着赤铜般的上肢,各操着一根划破银光的竹竿,在月色江波里彰显着他们的力与美,在欢歌笑语中传递着他们的喜和乐,形成一道湘江夜色中的独特风景。

渔歌赢得江边的一阵阵鼓掌声、喝彩声。在台桌宵夜的大都是年轻人,不怎么会对歌。点菜的小妹告诉我们:“渔歌对得好的,吃鱼不用付钱。不会对的,只要唱与湘江有关的歌,结帐也可对折。”

这不,那边台桌上有人唱起了《浏阳河》:“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几十里水路到湘江……”接着,又有台桌上高调和起了《春到湘江》的小调。有个台桌还没想好歌,一群大学生模样的满哥兴致一起,干脆齐声朗诵起了毛主席的诗《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哪桌的歌声最亮、嗓音最高、掌声最响,艄公江波中一个挥臂,活跳跳的鱼儿就会百发百中地飞到岸上对歌者桌上。服务员接到赢的鱼,不过几分钟,就变成了一道美味佳肴送了上来。于是,江边踏夜人的歌声、笑声、吆喝声,带着浓浓的鱼香将江涛掀得更高,一涛高一涛,一浪超一浪。

我和先生正看得兴致勃勃,一位大姐热情地来到我们的桌边:“这刚上岸的鱼现捕现做,新鲜好吃!要我帮您俩点一条么?”

“我们没对过歌的。多少钱一斤?”

“鱼不用称,30元、50元随您给摊老板就行。河里的艄公大都是这些摊主女老板的当家人。”在江边一片吆喝和欢笑中,她的声音格外清新入耳。

我谢绝了她的好意,并认真地打量着眼前这位大姐,她该有50岁了吧?虽早已过了用美丽漂亮来形容的年龄,但长得端庄,打扮得体。我正疑惑她为什么这么主动地来帮我们时,她却很灵巧地将一直放在身后的左手移至胸前,一大簇已单枝包装好的红玫瑰出现了。她不卑不亢,真诚地向先生推荐:“帅哥,这么好的景致,这么迷人的秋夜,您送一枝给妻子吧!”

我俩不禁一愣,乐了,平日只见小姑娘卖玫瑰,还没见过这般年纪的大姐卖玫瑰的。再说,她咋就一眼看出我俩是夫妻呢?

先生有意跟她开着玩笑:“我不敢送这胖妞玫瑰,怕她老公打人哩!”

见先生这般调侃,她浅浅地一笑,更是认定我们会买了,迅速选了一枝“心花怒放”的玫瑰,送到先生的手里:“她要不是你老婆,她会只肯你点这几个便宜的小菜?”她又转头看着我说:“不过你花钱买花送给她,她会更加开心的。”

还真被她说中了,本女子天生就爱花。

“那玫瑰好卖不?”我笑着问。

“买多买少看运气。不过,我是喜欢湘江才出来的呢!我在湘江边长大,每天听着湘江的涛声,自然就开心了。”大姐转着弯回答我的提问,又顺带告诉我们:“我老公病逝得早,自己又下岗多年,不想靠着政府低保过日子,白天做家政服务,晚上出来卖自种的玫瑰,供着双胞胎女儿上学,已经很知足了。”

她的豁达和朴素深深地打动了我俩,先生说:“那就买11枝吧,一心一意对老婆好!”

大姐收了钱,很礼貌地说了声:“谢谢!”转身向其他台桌走去。

望着她并不坚实却自信自强的背影,我突然心生感叹:曲折奔腾的湘江水呀,你不仅抚育了一代代江边人,更培养造就了她们知难而进、不折不挠的品质和斗志。

夜深了,此时的江面,已有了淡淡的一层睡意,缕缕轻雾在江面上蔓延又集聚,集聚又散开,灵巧地编织着一幅幅乳色的纱幔,把潭城一天的嘈杂和喧哗隔离开来,使踏夜人忽然变得心安和宁静,更让江边充满了无限的神秘与梦幻。

执手把酒,举杯邀月,面对湘江,我和先生早已眼潮:是啊,真是一个难得的湘江秋月夜,真是一条孕育着勤劳勇敢、智慧豁达湖湘人的母亲河。

湘江,我们为您点赞!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毛娟,女,湖南韶山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湘潭市文联调研员,湘潭惠民艺术创作中心主任。在《人民日报》《文学报》《读者》《萌芽》等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著有散文集《山水恩情》《雨夜听荷》。

猜你喜欢
湘潭湘江玫瑰
玫瑰飘香
湘潭高月塘大桥施工线型监控与合拢策略研究
湘潭八仙桥都市民俗活动空间调查
急救知识普及
湘潭:天生C位
湘江魂
玫瑰(外一幅)
湘江渡
美丽岳麓,我的家
玫瑰金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