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行散文二题

2019-09-19 18:56张冰辉
西部散文选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徐闻汤显祖红树林

“贵生”之光

春日迟迟,光阴似水,缓缓流逝。倚在窗前,看窗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谢,只觉许多踏歌而行,远游无处不销魂的美好时光,已似淡水轻烟,模糊不清。但在这样飘然远去的记忆中,去年初冬在徐闻与贵生书院相遇的情景,却从来不曾被我遗忘。

万水千山。四季流转。岁月总是会出其不意地带给我们春花灿烂,秋月朦胧般的惊喜。也许,世事的安排,其实很公平,或许在我们无意中种下一朵叫“因”的花的时候,早已有一只看不见的时光之手,为我们收藏了一只叫命运的“果”。

少年时,人间四月天,在老家,明媚的阳光下,桃花盛开,蜜蜂轻舞,我搬张小竹椅,坐在门前的桃树下,悄悄品读汤显祖的《牡丹亭》。一路读来,戏词典雅,虽然似懂非懂,但杜丽娘那种感慨姹紫嫣红后的惆怅,锦绣春光下的失意,以及“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深情,却是极大地震撼了我的少年心,引起我灵魂深处的共鸣和震颤!我反复吟诵着杜丽娘所唱的那支[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惊叹着世上居然有这样伤感,这样美丽,这样直击人窝的文字!

从此,著作者汤显祖的名字,如玉树临风,深深烙印在我青涩的青春。不过,那时我孤陋寡闻,竟不知道这位中国伟大的戏剧家与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是世界文化史上的“双子星座”。

后来读《红楼梦》,读到第二十三回,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记》,一同葬花,后宝玉被袭人叫去给那边大老爷請安,黛玉独自回潇湘馆,路过梨香院,听到里面传来《牡丹亭》唱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幽闺自怜”,感慨缠绵,心动神摇,如醉如痴,不由对黛玉又怜又爱,视她为同类和知己!

有一回,与同我一样酷爱读书的珏姊聊起《牡丹亭》,她和我说起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个叫冯小青的江南才女,在幽居的水阁读《牡丹亭》读得如醉如痴,曾挥毫写下这样的诗句:“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世间也有痴如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表达了她强烈的共鸣。

《牡丹亭》问世之后,立刻广为流传,影响巨大,以致家传户诵,风头一时盖过了王实甫的力作《西厢记》。据传,与汤显祖同时代的戏剧家沈璟曾将其改编为昆剧,供戏班以昆腔的形式演唱。一次,一位演员演唱时,因为感情太过强烈,竟然晕倒在戏台上。

现代戏曲大师梅兰芳曾排演昆曲《游园惊梦》,对游园做了最完美的演绎,1930年赴美公演曾引起极大轰动。

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痴迷昆曲之美,对《牡丹亭》情有独钟,发誓要让中国大学生每人都看一次《牡丹亭》,他改编的青春版《牡丹亭》横空出世后,到欧美演出,简直让欧美惊艳得要疯掉。

“古今同梦青春牡丹亭”,“世间只有情难诉”,“相思莫相负”,“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繁花易落,青春易逝,而以人的基本生存权利为目标,孕育着强大的人文主义暖流,对人生、人性、人爱在内的自由生命极为肯定,深沉含蓄中兼以诙谐幽默,曲词精致优美,充满着诗一般抒情氛围的《牡丹亭》在时空流转中余音袅袅,令人荡气回肠!

因《牡丹亭》而《邯郸记》《南柯记》《紫钗记》,汤显祖携着他的“临川四梦”,以爱立言,以情作使,在我多思多梦的年华,激发了我对人间离合悲欢,世间哀乐辛酸的悲悯情怀,对中国古典戏曲之美的迷恋!

文学即人学,人心之学。汤显祖这位伟大的戏曲家、文学家,出生于江西省抚州临川县东汝水河畔文昌里的书香世家,聪明早慧,知识渊博,个性鲜明,凭他横溢的才华,在古代官场,理应飞黄腾达,大有作为,然而,天生的傲骨,却令他不屑于攀附权贵,因此,尽管他有天下为己任的远大抱负,但在官场却郁郁不得志。1591年,因上《论辅臣科臣疏》,直接抨击首辅申时行等朝廷大员,同时也间接批评了褒贬失当的皇上,皇帝震怒之下,将他从留都南京的六品官员贬到南蛮极地广东徐闻,任典史添注。这是一个临时安置的闲官,一个比九品芝麻官还要小的芝麻官。

那时的汤显祖,除写过《紫钗记》外,还没有写作他的其它三梦,念兹在兹的还是“致君尧舜上”的情怀。且第二年,他就离开徐闻回到江西临川老家,第三年又升迁浙江遂昌知县。

1598年,高标独立的汤显祖,对腐败的官场彻底绝望,辞官回到临川,筑室著书,决心以文字传播自己挚爱与贵生的思想,从此不再出仕,当年写成《牡丹亭还魂记》,继而撰写《南柯记》《邯郸记》,将他的梦想失落感悟都写进梦里,让他过人的文采如傲雪寒梅在梦里自由地幽幽绽放。

四百二十多年后,我至广东湛江参加北部湾城市群作家笔会,采风时,从湛江一路向南,来到徐闻。路过徐闻县城之际,在当地著名诗人周有德先生的带领下,有幸拜访了汤显祖岭南之行留下的遗址之一贵生书院。

这是一座坐北向南,由前厅、中堂、亭阁、后厅四进院落组成的四合院式建筑,青砖碧瓦,青石的柱础,木门,木制的雕花窗,月梁间雕饰着飞云纹饰,东西两边依次排列着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等十二间学斋。整个建筑群,弥漫着浓郁的明代建筑风格气息。初冬的下午,街上正是车如流水马如龙的时刻,贵生书院素朴的身影在现代的城市喧嚣中显得格外出尘幽静。阳光和煦,书院门前的一株大叶榕,枝叶婆娑,长须飘飘,像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静静守护着书院的祥和安宁。我们一行放轻脚步,轻轻走进古色古香的书院,脚步如瑟瑟飘动的落叶在院内的青石板上缓缓移动。庭院深深,廊庑幽寂。绿的缅甸白玉兰,红墙碧瓦、飞檐翘角的古亭,黑底白字的《院规条》《五夫子宾兴条例芳名碑》,灰底红字的《徐闻新捐文生碑》……匆匆撞入我们的眼帘,给我们留下最初的印象。

漫步于书院,从前堂至后堂,再到两侧的厢房,流连于汤显祖廉政文化陈列和事迹文物展之间,历代先贤学者文人墨客对汤显祖的纪念追崇,现当代名人政要对汤显祖的高度评价,如雁过长空,引我仰视,令我追慕。

我是湖南长沙人,是著名戏剧家田汉先生的小同乡,而且还是他国文老师儿子的学生,当我看到他1962年5月专访贵生书院时所写的七律:“万里投荒一邑丞,孱躯哪耐瘴云蒸,忧时亦有江南梦,讲学如传海上灯,应见缅茄初长日,曾登唐塔最高层,贵生书院遗碑在,百代徐闻感义仍”,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情愫,顿时在内心暗暗涌动。

大厅后堂有一尊汤显祖手握书卷,目光凝视远方端坐的雕像,雕像照壁上写有他的诗句“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当我站在雕像前,凝眸着书联,仔细品味着书联的深远含义,遐想着汤显祖生活于其中的那个朝廷腐败、社會动荡的明代中晚期,不禁对他这样文质彬彬的文化人,上疏朝廷,慷慨激昂,针砭时政的勇气肃然起敬!继而又对他被贬徐闻,能够摆脱仕途不得意的惆怅,以民生疾苦为忧,以乡井是非为念,孜孜不倦地传道讲学,教书育人的胸襟和气度,赞佩有加,深刻缅怀!

明万历年间的徐闻,地处琼州海峡北岸,自古就是朝廷贬官流寓海南岛的必经之地。当时,气候环境非常恶劣。干旱、台风、虫害、瘟疫流行,被称为蛮烟之地。“雷州三面阻海,倭奴东伺、交止西窥”,海盗肆行剽掠,朝廷吏治松弛,教育落后,人心不古,民风强悍,民众好勇斗狠,不将生命当回事。

相传,汤显祖初到徐闻时,就见到当地人斗狠轻生,以至他在给朋友的信中感叹:其地人轻生,不知礼义。

汤显祖来徐闻之前,其人品学识及文才,早已名动京华,冠绝江南。因此他一到徐闻,当地的文化人便纷纷慕名而来,向他求教。因为求学的人太多,房子里终日坐满了求学的人,以至公馆太窄容纳不下那么多人。而汤显祖到徐闻后也产生了教民知书识礼,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化其轻生之俗,救黎民于水火之念,于是,他在领到朝廷发下的薪水之后,便与江西同乡、知县熊敏商量,创办一座书院,并题名为“贵生书院”,亲自主讲“贵生说”。在这里,他还写下《贵生书院说》、《明复说》等一批诗文,以“君子学道以爱人”为宗旨,宣扬“天地之性人为贵”、“知生则知自贵,又知天下之生皆当贵也”的贵生思想。当时,很多海南、雷州半岛的文人学士仰慕汤显祖的人品和才学,也纷纷来到这里听他讲学。

泰戈尔有诗,人若“不经历黑暗,无以通达光明”,“生命的自由而欢乐”或许也源于对“生命的重负”的领受与超越。汤显祖从小饱读诗书,仕途不顺,一生命运曲折坎坷。我寻思,他讲学时,必是将他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学识,化为火焰一般的言语,像光一样投射进学生们的内心,让他们自己尚未意识到的思想的种子,尚未意识到的激情,借着这光得以苏醒,抽出它的第一根芽,开出它的第一朵花。这种灵魂受触动、精神被点燃的愉悦感,是多么珍贵,多么美不胜收,多么令人羡慕啊!

然而汤显祖的讲学生涯没有维持多久。原因是1592年春,他接到朝廷调令,离开徐闻,赴任浙江遂昌知县。而那时,贵生书院还没有完全竣工。临行时,徐闻人牵衣拦道,依依不舍,舍不得他离去!汤显祖情动于中,感慨万千地挥毫题诗《徐闻留别贵生书院》:“天地孰为贵,乾坤只此生。海波终日鼓,谁悉贵生情。”表达他对徐闻的无限眷恋之情。

汤显祖离开不久,徐闻乡绅来信告诉他贵生书院落成,他欣喜地回信说“闻贵生书院成,甚为贵地欣畅,然必有人焉,加意讲德,弦歌鼓箧其中,乃不鞠为茂草耳”,他殷切地勉励徐闻民众要坚持办好书院,培育人才。

汤显祖对徐闻人民的至情至爱,如琼浆,似甘露,汩汩流进徐闻人民饥渴的心田,滋润着他们的心灵,丰盈着他们的精神世界!

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莫过于倾心相待,汤显祖真心为徐闻人民好,徐闻人民当然感激汤显祖真挚的情谊。四百多年来,徐闻人民始终念念不忘汤显祖在徐闻创办书院的功劳!

而岭南之行,徐闻全新的自由的体验式的历史感受和思想资源,也给汤显祖的创作带来强劲的精神支撑。

徐闻诗人周有德,谦和有礼,多才而高产,文友们亲切地称他为德哥。作为徐闻人,他对汤显祖崇敬有加,拿今天的话来说,是标准的“汤迷”。他告诉我,自汤显祖创建贵生书院后,这里逐渐成为徐闻县重要的教育场所。通过汤显祖的教育和宣传,徐闻文风渐盛,科举盛行,单是万历十九年到崇祯末年的53年间,就出了15位举人。如今,汤显祖崇尚挚爱,提倡“贵生”的思想,依然在影响着徐闻人!而贵生书院也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被评为徐闻八大景之一。

书院前庭有几株郁郁青青的凤凰树与古榕,凤凰树与古榕的旁边还有一口雅称“梦泉”的古井。相传此井为汤显祖所凿。当地人传说,汤显祖在贵生书院的时候,每天都喜欢喝井里清甜的泉水。有一晚他做了一个梦,按照梦境的样子,创造了很多文学作品。这样的传说,无疑带有传奇色彩,从无考证它的真实程度,但却表达了徐闻人民对汤显祖文学艺术成就的尊崇和瞩目。

贵生书院,书香清远,盛满了徐闻人民珍贵的回忆和美好的愿望,与日月星辰相会了四百多年,早已有了自己独特的生命意义,有了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低头看到投影于青石板路上的树影,现实与历史,真实与虚幻,就像树与影在交汇。黄的叶飘落下来,绿的叶在枝头摇曳。时光在流转,生命在轮回,而人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那么生生不息,永久流传。

那天下午,离开书院的时候,回眸凝望,只见古色古香的贵生书院与明丽的阳光融为一体。我看到浮动在绿色琉璃瓦上和古榕树上的阳光,想起汤显祖“惜生”“贵生”“尊生”的三生理念,想起少年时读《牡丹亭》,柳梦梅与杜丽娘在内心搅起的凌乱的梦影,仿佛觉得有一束光照进我的心里。

情迷特呈岛

午后,大巴车停在一片浩瀚的大海前。走出车门,步入码头,走上伸向大海的木制栈道。

风从海上吹来,吹乱我的飘飘长发,身上淡紫色的风衣在海风吹拂下且裹且飞。立在栈道上等候游轮的时候,我的眼睛缓缓扫描四周的风景,只见蔚蓝的天幕下,海水轻轻荡漾;迷人的海岸线沿着不远的湛江港,延伸至云水苍茫之处;港湾里,桔红色的塔吊,如长颈鹿般排着长队,与整整齐齐码放在平台上的集装箱深情对望,准备来一次无缝对接、亲密接触;岸边一艘艘货轮,则像远行的归人,缱绻地依偎在港湾温柔的怀抱,享受再次远航前宝贵的消闲时光。而对岸的特呈岛,就像一位幽居大海的绿衣仙子,仿佛等待我们渡海而来,与她相会于水的中央,等待我们去欣赏她夺目的光彩。

白色的游轮,如大型的水鸟,翩翩而来,善解人意地停泊在栈道边,准备送我们去特呈岛。登上游轮,立在甲板上,只见海天茫茫,游轮所经之处,碧蓝的海面,雪白的浪花旋开旋落。海风轻轻吹拂,阳光如瀑,纵情流泻。此时,听着汩汩的海涛声,看着作家们一张张神采飞扬的脸,喜悦如三春的鲜花,在内心悄悄绽放。

特呈岛离湛江市区不远,才几分钟的航程,游轮就将我们送到了对岸。时令是初冬,海滩上不见夏日的喧阗热闹,有些悠闲,有些冷清。其实在南方,这个季节更像春天,有些微凉,却也呼吸顺畅。下游轮后,登上一条用旧船板搭建的木栈道,抬眼望去,特呈岛沐浴着阳光和海风,有一种内敛自信、清净祥和、遗世独立之美。这样的祥和和美丽一点点流露出来,令人感到舒心和亲切。

走下木栈道,踩着海滩上柔软的细沙,沙滩上搁浅的一艘老旧的木船,船头高高翘起,里面长满了各种杂草和野花,绚丽多彩,浑然天成,仿佛老朽的木船,被赋予了新的生机,令人惊艳。

美国作家海伦·凯勒说过,要以最快的速度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莫过于去当地的博物馆。因此,登岛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由东道主《湛江日报》总编辑兼湛江市作协主席陈通先生和作协的其他领导,带领作家们去参观岛上的历史博物馆。漫步在特呈岛度假村小道上,经过一栋栋小楼、一幢幢茅草屋,一片片果园,一处处开满鲜花的小径,来到一栋墙壁黄白相间的二层小楼前。这就是特呈岛新建不久的历史博物馆。

观看着博物馆里一件件经时光打磨的实物,一份份珍贵的历史文献,特呈岛的历史如海底的珊瑚,清晰地浮出水面。这是一个历史底蕴深厚的海岛渔村,原与大陆相连,后因火山爆发地壳变动分离而成海岛。岛上先民姓陈,南宋末年自福建蒲田来至特呈岛,初以农渔耕为活,后以海洋捕捞为生。子孙繁衍至今,已有800年左右历史。

博物馆里珍藏着特呈岛的光荣和骄傲,屈辱和创伤。冼夫人曾带兵上岛驱逐过海盗,法帝和日寇曾强占和侵略过特呈岛,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曾登岛看望岛上居民,帮忙解决岛上饮水难、卖鱼难、住房难等问题,著名影星赵丹、王丹凤曾来此拍电影……

出博物馆后,说说笑笑中,陈主席在前面开路,带着作家们来到一处花木扶疏、瓜果飘香的消闲农舍。农舍主人黧黑的脸上流露着和善之光,热情地剖了西瓜、木瓜请大家尝鲜。作家们征得主人同意后,仿佛活泼的孩童,纷纷去地里砍食甘蔗,回味童年的美好时光。我和广西来的明媚妹妹、诗人庞白和费城,立在一棵石榴树下,一边吃甘蔗,一边谈天说地。言谈中,十分羡慕岛民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悠闲而诗意的生活。愿我们年老时,也有一所这样的农舍,房前屋后,栽满鲜花,种满果树,再辟几畦菜地,种些时鲜蔬菜,花影不离身左右,鸟声只在耳西东。晴时,与花相悦,与果相亲;雨时,也与远道而来的友人,来一次烛光融融、散发着黄粱与春韭香味的夜谈。

特呈岛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景色亦十分迷人。

而最能代表岛上风光的,还要数海边生长的一望无际的红树林。

红树林是植物界里的“特长生”,叶子会吐盐,果实能胎生、能海漂,根可呼吸、可支撑。

特呈岛红树林面积之大,树龄之高,种类之多,在我国大陆沿海红树林中皆屈指可数、名列前茅。

天气晴好。万里无云。到达红树林时,已是日暮时分。夕阳斜照里,步出车门,一片碧绿苍翠的红树林出现在温柔的暮光之中。大家不禁又惊又喜。为了便于游客更好地观察、欣赏红树林,当地旅游部门特意在红树林中建了一条长长的木栈道。木栈道尽头,又修了一个黄色琉璃瓦的观景亭。作家们雀跃着从木栈道走向观景亭。两边郁郁葱葱的红树林,挨挨挤挤,尽情展露着迷人的风姿。夕阳的余晖,洒在碧绿的叶面。千千万万的绿叶,像千千万万绿色的小手,调皮地承接着太阳的光辉。清风徐来,又像有无数绿色的小手在阳光下舞蹈。树林中,传来海鸟欢悦的鸣叫,传来鱼儿的唼喋声。如此壮观,如此和谐的自然美景,让人的心变得极为柔软,极为安详,极为兴奋。

作家们身背相机的,纷纷拿出黑色的大家伙,对着红树林,这里拍拍,那里拍拍;沒有带相机的,也拿出手机,点到相机键,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摆出各种迷人的姿势,或互拍,或自拍,好像个个都变成了摄影家、摄影记者。

也是,在这美丽的红树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照,都是一幅迷人的画,都是一阙动人的诗。

落日熔金。海风轻轻吹拂。蓝蓝的海水在红树林的前方荡漾。漫步于红树林,惊喜无处不在。

有人顺着观景亭边的旋梯,走到海滩上,走到绿叶亭亭如盖的红树林下,观看滩涂上从火山石残片、贝壳与泥沙中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红树林的幼芽。在他们的鼓动下,我也情不自禁地地走下旋梯,不顾泥水与乱石,走到一棵据说有500年树龄的秋茄树下,欣喜地欣赏着秋茄树铁骨铮铮的树干,满树苍绿的树叶,还有树下密密麻麻新生的幼苗。红树林中的每一棵树,从小就要经受严峻的生存考验,就要迅速地适应极为恶劣的生存环境,就要寻找机会将根深深扎根大地,然后不停地与海浪,与风暴相搏击,与同伴报团取暖,赢得生存的权利,然后以自己的身躯保护堤岸,保护与它们息息相关的百姓,并为海鸟们提供赖以生存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想到这些,我不禁暗暗赞叹,红树林真是大自然赠送给人类的瑰宝,真是大自然为人类修建的海上绿色长城。

湛江著名女作家陈华清,多次到红树林采风,为红树林写下过许多优美的篇章,写下过许多动人的童话。我真羡慕她与红树林如此有缘。

斜晖脉脉水悠悠。时光白驹过隙。依依不舍地告别美丽的红树林之际,我特意与华清立在郁郁青青的红树林边上合影留念。我希望海上吹来的猎猎长风,浩瀚无垠的大海,万树蔚然的红树林,和华清这位温婉可人的女作家,永远烙印在我记忆的画屏上!华清后来给我寄过她的长篇儿童小说《海边的珊瑚屋》,我真是感谢!

晚饭前,站在饭店的观景平台上,极目远眺,霓虹闪烁里,见远处蔚蓝的大海,与近处的旧木船、茅草屋、木麻黄、大王椰、绚丽的野花,一起组成一幅韵味无穷的海滨夜景图,不觉有些心醉神迷。

晚饭后,与作家们在酒店楼下漫步,无意中与明朝大学士解缙的塑像邂逅相遇。原来解缙曾经到过特呈岛,还留下了七言律诗《题特呈山温通阁》,诗曰:

峰濯沧溟应斗魁,

波澜绕翠浪头排。

火烟光起盐田熟,

海月初升渔艇回。

风送潮声平乐去,

雨飘山色特呈来。

地灵福气生天外,

自有高人出世才。

全诗情景交融、挥洒自如,特呈岛美丽的自然风光,渔民们煮盐和捕鱼的生活场景跃然纸上,为后人了解特呈岛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据说诗中“风送潮声平乐去,雨飘山色特呈来”二句,解缙曾作题联,盖有印章和永乐五年日期,书赠麻斜侯王庙,后人临摹雕刻在木块上,悬挂于庙堂正门两旁。我没有去过麻斜侯王庙,不知现在还能不能看到这幅对联。

童年时,生活在父亲身边,他常常教我背解缙妙趣横生的对联,常常给我讲解缙机智过人的故事,此时,伫立于解缙的塑像前,吟诵着他的诗篇,听着他和特呈岛有关的传说,想到父亲已经驾鹤西去,与我天人永隔,不禁悲从中来,泪光闪烁。

特呈原是古越语,特即地方,呈亦作情,意为和睦之地。所以特呈岛又称为“吉祥之地”。父亲谢世多年之后,我居然在远离故乡的海岛,与父亲曾经那么喜爱的大学士“解缙”邂逅相遇,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离开特呈岛,乘船回市区的时候,迎着海风,倚在船栏上,回眸特呈岛,除了几星灯火闪烁,整个岛屿似乎已隐遁在茫茫夜色中。我在内心轻轻自问,我还有渡海再来与它相会于水中的时候么?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作者简介:张冰辉,笔名:千江雪,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理事。广西作协理事。南宁市第一、第三、第五届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文学创作班及鲁迅文学院第二届西南六省区市青年作家班学员。已在报刊杂志发表作品百多万字。作品被收入《中国散文百家谭》、《广西散文百年》、《震撼大学生的101篇散文》等文选。曾获多种奖项。已出版散文集《月满西楼》、《仙境大明山》《心湖恋歌》与诗集《雨夜的玫瑰》、长篇人物传记《传奇人生———韦贵康》。

猜你喜欢
徐闻汤显祖红树林
十举措扶持菠萝加工 徐闻菠萝鲜果已售6成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醉在徐闻的冬雨里
工具人也有主角光环
红树林为何能在海水中生长
走过红树林
抚州市积极推进汤显祖名篇进教材
汤显祖为戏成痴
窒息
汤显祖逝世四百周年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