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次办好”为抓手全力打造“少高优强”的政务环境

2019-09-27 06:18
机构与行政 2019年7期

邹平市以政府为企业和群众办事“一次办好”为改革目标,以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度、快捷度、滿意度为衡量标准,以“一二三四五”工作法推动政务服务理念、制度、作风全方位深层次变革,全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发展环境,推动放管服改革向纵深发展。

一、亮点纷呈,改革“一招鲜”活动引领干事创业热情

(一)林业行政审批改革大胆试点,开出全省第一张由镇街审批的林木采伐证。为彻底解决群众反映的“办证难”问题,邹平市采取了“委托授权、试点先行、总结经验、逐步推开”的方法,先期选在九户镇、码头镇等5个采伐业务量多、地域偏远的乡镇做试点下放林木采伐许可证,开出全省第一张由镇街审批的林木采伐证。经试点,获群众认可后,确定此项工作在其他11个镇(街)全面推开,实现了林业审批权限下放全覆盖,切实解决了林木采伐许可证存在的工作人员不足、办证途径单一等问题。

(二)“六个一”工作法打造“邹平登记速度”。邹平市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行“一键取号、一打就通、一口说清、一站导办、一窗办理、审核合一”的“六个一”工作法,实现了“材料齐全、当日领照”的“邹平登记速度”。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创新性推行“容缺受理”制度,即为信誉良好的企业和重点项目开“绿灯”,在材料缺失告知补齐的同时当场发放营业执照。

(三)突出科技引领,推动“自助式”服务。一是推广自助服务设备。出入境部门完成24小时自助服务区建设,自助发证机、签注机、缴费机、查询机顺利启用,成为滨州市首家推广“互联网+自助办证”模式的出入境接待大厅。二是开通“第三方”付费渠道。实现出入境证件、车驾管业务办理等缴费刷卡、支付宝、微信等多种“第三方支付”方式。三是大力推广“互联网+公安”行政服务平台。通过“平安邹平”微信公众号,即可在线咨询户政、车驾管、出入境等相关业务,努力做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二、惠民利民,两项举措倒逼特定行业和公共服务部门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两压、一精、一优”简化水气暖报装。严格规范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水气暖报装服务事项。一是进一步压缩报装时限。城市供水、供气和供热企业受理申请后,开展现场勘查、方案设计、验收接通环节的时间,分别不超过9个、15个、25个工作日。二是进一步压减申请材料。专营企业不得向申请人提出没有法律依据的证明事项或资料要求。三是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国家、省、市对涉及水气暖报装的行政审批事项规定有变化的,应及时进行调整或取消。四是进一步优化报装流程。在大厅设立水气暖报装窗口,实现“一窗受理”。用户在获得施工许可证后,可提出水气暖报装申请,在项目竣工验收后直接办理接入事宜。

(二)“互联网+”应用助推简化获得电力。推行“互联网+新型办电”方式,建立健全客户诉求管理体系,强化95598、营业厅等渠道客户信息分析。压减办电资料,高、低压客户申请用电资料精简至3项、2项,全面取消普通客户设计审查和中间检查,实行竣工验收和接火送电并行办理,办电环节压减至4个、2个;自正式受理用电申请至送电(客户自身实施的受电工程工期不计入),10千伏客户、低压客户平均总时长不超过45个和20个工作日。

三、压缩时限,“3540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一)优化企业开办行动。为最大限度优化企业开办,邹平市积极深化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改革。申请人可通过互联网进入名称自主申报系统进行名称自主查询、比对、判断。同时,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企业通过互联网实现“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网上核准、网上发照、网上公示”,将传统的“面对面”服务转变为“键对键”服务。推行住所(经营场所)申报承诺制,变“证明制”为“承诺制”。目前,已实现新开办企业1.5个工作日内完成营业执照办理、公章刻制、银行开户、涉税办理、社保登记等事项。

(二)优化不动产登记行动。积极整合优化流程,对不动产登记及相关房产交易、税收等业务进行了整合优化,清理没有法律和行政法规依据的二手房合同备案环节,房屋维修基金缴纳凭证、质量保证金以及交易确认书。取消群众办理不动产证自行调取房屋分户图环节,由中心工作人员内部打印房屋平面图。目前,办理不动产转移登记涉及相关税收、房产交易业务,均在5个工作日办结,办理抵押登记只需3个工作日。

(三)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行动。为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效率,邹平市积极推行并联审批,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综合服务窗口,由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统筹多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形成“一张蓝图、多规合一”。梳理优化各审批阶段事项,形成“一份办事指南、一张申请表单、一套申报材料、整合多项审批”的运行模式。目前,已实现40个工作日内完成包括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在内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过程。

四、削权减证,四张清单带动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

(一)调整公布权力清单。在公布权力清单的基础上,邹平市先后分9次承接行政审批55项,取消行政审批75项,调整行政审批51项,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部取消。行政审批由287项削减为237项,削减率达17.4%;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收费项目由37项减少为19项,减少48.6%,进一步减轻了企业负担。

(二)编制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2018年,先后分两批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全市46个单位904项事项列入“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并在滨州政务服务网向社会公布。自开展“一次办好”改革以来,100项办理事项累计精简材料223件;222项办理事项累计压缩时限1625个工作日。

(三)清理繁琐环节和手续。认真组织16个镇街、开发区和有关部门单位开展自查梳理,经审核,共有75个镇街和有关单位报备需保留的141项证明事项。对保留的证明事项,逐项列明设定依据、索要单位、开具单位、办理指南等,严格实行清单管理。

(四)清理规范中介服务。梳理公布邹平市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项目清单,共保留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项目48项。凡未纳入清单的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项目一律不得作为政务服务的受理条件。同时托清全市涉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机构底数。其中,受申请人委托提供中介服务的机构91个,受政务服务机构委托提供技术性服务的机构22家。

五、优化服务,“五个一”工作引领政务服務“一网、一门、一次改革”

(一)大力推进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推动政务服务大厅“多门”变“一门”。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后,重新整合政务服务大厅资源,合理设置了前台受理区、后台审批区、统一出件区和自助服务、快递服务等综合服务区域,设置了投资项目审批、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税务、社会事务等综合受理区域,每区设立综合窗口2-22个、咨询窗口1个、出件窗口1-2个,实行“一窗受理、综合办理”,变一事跑多窗为一窗办多事。同时,积极推进镇(街道)及村级(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16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初步完成“六统一”和“三化”任务。建成村级代办点545个,配备了以计生专干、民政协管员为主力的村级代办员,为基层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确保便民服务中心“有人办事、办得了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二)大力推进关联事项“一链办理”,推动高频办理事项“一事一流程”变“多事一流程”。以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点领域和高频办理事项为重点,在户籍办理、事务公证、社保缴纳等民生领域推行“一链办理”,将涉及多部门的事项按链条优化组合,形成“一链办理”事项目录清单。全面梳理各事项链条中的实施要素,逐项编制工作规程和办事指南,推行关联事项“一套材料、一张表单、一个流程”,为企业和群众办事提供最优的办事服务。

(三)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动网上政务服务“多网”变“一网”。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整合政府部门分散的政务服务资源和网上服务入口,提高政务服务数据轨迹和资源共享的质量水平。目前,全市220项行政许可、1893项依申请公共服务事项、1567条处罚事项、106条强制事项全部上网运行。按照“三级四同”要求,进一步完善政务服务事项名称、事项类型、法律依据、基本编码,提高办事指南规范化水平,为推动事项“网上办、移动办、就近办、异地办”提供基础条件。

(四)大力推进政务服务热线“一线连通”,推动政务服务热线“多条”变“一条”。根据上级安排,撤销县级8112345热线平台,做好热线管理机构的职能调整工作,强化分办、督办、反馈等职能,研究制定政府服务热线管理办法。热线整合后,对省、市政务服务热线转办事项实行限时办结制,其中政策咨询、服务诉求、意见建议类事项,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对投诉举报类事项,办理事项一般不超过15个工作日,切实提高了热线受理事项的办理质量和效率。

(五)大力推进贴心帮办“一次办结”,推进审批服务事项“自己跑”变“替你跑”。邹平市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领域和服务事项为重点,由政务服务大厅人员和窗口审批人员根据企业和群众意愿,对需要帮助的事项提供“一对一”贴心帮办(代办)服务,明确帮办范围、服务内容、方式和流程。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和“一次性告知”制,成立项目帮办(代办)服务中心作为专门的代办机构,同时建立健全部门帮办员和专职代办员相协调的县、镇两级帮办(代办)专职队伍,强化业务培训,全程跟踪帮办,进一步提升审批效能,加快项目落地。□E:CSQ

关键词:邹平市 一次办好 少高优 政务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