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潘大成和他美丽的高原诗篇

2019-10-07 12:25王长元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朝圣诗作高原

以创作经历、创作成果、创作影响来论,其实大成是早该出书的了,至少可以出一本散文集、诗集、书法作品集什么的,可是时至今日,大成并没有出版一本书,这不免让人变得心绪复杂。首先,替大成遗憾,凭着大成的才情、文字功底、作品数量、社会人脉,休说出一本书,就是出个五本八本,又是如何难的事情?同时,也不禁对大成充满了敬意,显然,大成不是一个很随意的人,不是一个对文字没有敬畏的人,不是一个拿写作当玩笑的人……这会儿的大成,虽然还没有一本书出来,可是,我觉得他的文学操守、文学精神、文学信仰,是一些人无法比肩的。

说来,和大成相识已有十几年了。

记得是在一个什么作品研讨会上,那些与会的文友们大都慷慨激昂,口若悬河,有的大谈社会、人生、文学;有的大讲创作实践感受;有的则剑走偏锋,针砭文坛时弊;还有的王婆卖瓜,自我欣赏,转着圈儿兜售自己……会场角落处,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汉子在那里凝神倾听,还不时地在本子上记录着什么,他那份专注认真的神情,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问身旁的人,这人是谁?人家告诉我,他叫潘大成,朝阳区一个街道办主任。“街道办主任,搞文学?”我一脸的疑惑。“真的,他人特好,诗、散文也写得特棒。”人家告诉我。我还是不怎么相信,街道办主任,何等的忙差,哪还有心思搞文学呀!莫非作秀?会议休息时,我们握了手,相识了,握手的瞬间,他那真挚的眼眸、木讷的嘴巴和粗粝的手掌一下子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从那刻开始我就从心中认定,大成,是个可遇不可求的朋友。

以后,和他交往便多了起来,知晓了大成的一些经历,知道他是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由于工作出色,被派往西藏挂职锻炼,在日喀则市定结县担任计划经济委员会主任。两年的高原生活磨炼了他的意志,净化了他的灵魂,丰富了他的人生,但也给他的心肺造成了损伤,至今,他还常常胸闷气短……

我还知道,现在的大成在朝阳区委统战部担任着领导职务,业余时间写诗、写散文、写书法,还帮助文友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住房的困难,就业的困难,子女入学的困难,柴米油盐的困难……

如今,我又知晓了一个和大成创作有关的好消息,他的第一部诗集《高原情》将要出版了。

据大成本人讲,他这部诗集《高原情》是在离开西藏十四年后创作的,创作的时间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两个月,很有点一气呵成的味道。

我十分有幸先睹为快,看着他这部飘散墨香将要付梓的书稿,激动的心绪和诗人描摹高原的心绪一样,难以平复。我敢肯定地说,这是诗人一次最动情的书写,最忘我的书写,最奋不顾身的书写,最刻骨铭心的书写……如果,将大成以前的作品,比作叮咚泉水、小河淌水,那么这部深沉厚重的《高原情》,就是大河奔流,大江东去……

粗略品读诗集《高原情》,我觉得有以下几方面艺术特征:

一、地域性书写

地域,是艺术作品生命底色的重要依托,从福克纳《喧嚣与骚动》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从陈忠实的《白鹿原》到莫言的《红高粱》……哪一部伟大的作品,不是以地域的血脉贯通着艺术生命?同样,大成的诗作《高原情》,也有着同样的艺术气韵,他的每一滴笔墨都联结着雪域高原,都联结着青稞糌粑。如《几脚桥的风》:“雪山冰川/都是水的变种/西藏最不缺的是水/多变的物态/……朋曲河披星戴月/那美丽的景色应归功于风/无论是远方的土林/还是近处的沙丘彩虹/都是因风而成”;《萨尔桥垂釣》:“……有人曾问我/你喜欢钓鱼吗/那就上萨尔乡吧/那里有座桥/叫萨尔桥/桥下有一条河/就是叶如藏布河”;《萨嘎是个可爱的地方》:“加加镇可谓繁华/萨嘎县的驻地/一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南依喜马拉雅/背靠冈底斯山的小镇/犹如一颗星辰/闪亮在雪域高原上……”;《我来日屋镇是那年七月》:“那年七月/我来日屋/4700米的海拔/听起来有些可怕/此行犹如高原探险/我还是要坚持来看看/……”。正是这浓郁的“几脚桥、萨尔桥、萨嘎、日屋”等地域性书写,拓展了作品的艺术空间,增进了作品的艺术氛围,强化诗性表达的力量,使诗作在审美的阶梯上又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阅读这样的诗篇,我们目光触摸到的,绝不仅仅是美丽的文字、诗行,而是文字背后雄浑的山川,壮美的江河。

二、民族性书写

所谓民族性,是指作品中所反映的民族生活,表现的民族的意识和气质,体现的民族风格和特征。大成诗作中的藏族同胞,不论是男人女人,还是老人孩子,不论是何种职业……无不闪烁着高原地带人性耀眼的光泽,无不彰显着雪域冰川大善神奇的力量。他们勇敢、机智、质朴、善良、吃苦、耐劳,在空气最稀薄的天地间,在生存最艰辛的天地间,演绎着人间童话,创造着生活史诗……如《我的南木老兄》:“南木加/我最先认识的藏族老兄/一个给食堂挑水的伙夫……/他长着一双鹰的眼睛/……我居住的小院有一块空地/地面全是石头/没有家乡的沃土和墒情/要想种点青稞……根本就没有这个可能/在我小院的门口/忽然就多了两样东西/一堆黄土/一堆羊粪/好事突然袭来/像个天方夜谭/后来我才知道/这背土送粪的人/就是南木加老兄/我真的如愿以偿/种上了一池青稞/不久小院就生长出了一片春色/那青稞可是疯长着/是新生的一处风景/我想起了南木加/想起了这位藏族老兄/他让我心存感激/心生感动……”。诗人镜头一样的笔触,蒙太奇一般的切换,通过一连串的细节选择:小院、空地、石头、黄土、羊粪、青稞、春色,将一个善良质朴的藏族兄弟描摹得活灵活现,触手可及……这种白描式细致入微的描写,对表达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心灵、民族品貌是大有裨益的。

三、心灵的书写

所有的艺术创作,探究其本质,都是一种心灵的表达,心灵的展示,心灵的书写。无论是洪钟大吕之作《石头记》,还是袖珍经典《静夜思》……哪一个能离开心灵?无心的作品,还能称得上作品么?大成的诗作《高原情》,就是一部从心灵中流淌出来的作品,如《踏上朝圣之路》:“……高原的桥有千万座/每座桥都是朝圣的桥/高原的路有千万条/每条路都是朝圣的路/那么朝圣的路/应该驶向何方/那是一条心路密码/至今还没有破译的秘方/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过不去的河/朝圣就是你向往的前程/就是对你虔诚的考量/……”;《雪山上的雄鹰》:“……不是天大地大/而是心里带着伤痛/尽管我几经沉浮/几乎断送了前程/但也不是宿命/即便浴火重生/我要感谢/高原的雪/高原的山/高原的冰/高原的风/还有高原的鹰/……”。如果仅从表层看,似乎写的都是地域文化,宗教民俗:朝圣、天葬……但我们稍一品咂,就能感到诗人心灵的趋向,感到诗人心中那种大慈大悲、大善大爱,这种来自天地间的心灵表达,充满着对人性的思索,对仁爱的考量,对灵魂的叩问……这对提升诗作美学高度、增强诗作的人性力量是大有益处的。

其实,大成诗作的艺术特色还有很多,比如情感的书写、民俗的书写、艺术的手段创新等等,在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有时,想一想每日里忙忙碌碌的大成,着实对他有些敬佩。他是家中的顶梁柱,单位的领头羊,文友中的操心人……平日里,杂乱的事情占去了他好多时光,读书写作,也只能在夜半时分的灯下进行。我敢肯定地说,他这部散发着雪域高原气息的诗作《高原情》,一定是在大东北的某一隅夜色灯光下挥笔写就的。

我坚信,大成只要保持住这份艺术初心,秉承自己的文学信念,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一撇一捺地做人,一笔一画地写作,他的文学未来、文学收获,就像他的名字一样,一定会大成的。

春天了,我在这里真诚地祝愿着大成!

作者简介:王长元,男,1959年出生于吉林省大安市(县)大赉镇。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文联副主席、长春市作家协会主席。出版长篇小说1部,中短篇小说集5部,诗集1部(与人合著),专著1部(与人合著)。曾获得首届梁斌文学奖、中国网络文学奖、东北文学奖、省政府长白山文艺奖等多种奖项。

猜你喜欢
朝圣诗作高原
梁潮诗作《水里边》·源清书法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布依少女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朝圣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御风而行的朝圣之旅——青海湖骑行记
LIKE BUTTER FOR THE SOUL 朝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