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08 03:49任慧娟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创产品设计

任慧娟

摘 要:敦煌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肩负着对外文化交流的特殊使命。敦煌艺术辉煌灿烂,却不被普通民众所熟知,大众对于敦煌的认识比较浅层,缺乏对其艺术价值的感受及鉴赏能力。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可以有效弥补这种缺失,促进敦煌文化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

关键词:敦煌文化;文创产品;设计

敦煌是中国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汇地,在此诞生了灿烂辉煌的敦煌文化。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季羡林先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可以说,敦煌文化不仅是中国的宝贵文化遗产,更是世界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对于敦煌文化的研究及传承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和意义。

为了更进一步地传播敦煌文化,消除大众对敦煌文化的模糊印象,增强大众对其文化艺术价值的认识,使敦煌艺术褪去神秘面纱,走下神坛,飞入寻常百姓家,探索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势在必行。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和推广是一条可行之路。

一、敦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在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今天,中国各地的相关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一幅欣欣向荣的景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敦煌文创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开始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挑战与机遇总是并存的,敦煌文创产业由于起步较晚,与发展已经相对成熟的故宫文创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很大的赶超空间。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例如,缺少对敦煌文化内涵的研究及发掘,文创产品的开发还仅仅停留在图案元素的简单截取及应用方面,缺少对敦煌文化精神实质的深入挖掘。这些做法,不利于对敦煌形象的塑造及敦煌文化的深入广泛传播。

二、敦煌壁画艺术特色分析

敦煌壁画作为中国壁画艺术的集大成者,瑰丽多姿,璀璨夺目。其内容广博,形式多样,内涵深邃,价值悠远,奠定了其在中国艺术发展历程中不可撼动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变迁,朝代的更迭,敦煌壁画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这是不同朝代审美追求在艺术作品中的体现和折射,是民族审美心理、审美情趣的缩影,深深植根于广大民众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宗教观中。其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后人在进行艺术创作、设计构思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源泉。

文章结合具体的敦煌壁画来分析它在构图、色彩及线条等方面的艺术特色,以期对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一些借鉴。

(一)构图形式采用长卷式

敦煌壁画中,有一定数量的壁画采用的是长卷式的构图形式。这种构图形式,完全打破了时间和空间对画面的限制,根据作品主题的需要及作者的主观意识,来井然有序地安排人物形象及故事情节。使不同时间段、不同空间的人物及故事得以在一幅长卷中同时呈现,扩展了画面的丰富性及表现力。这种呈现方式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同构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使画面呈现出松紧得当、布局合理而同时又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如敦煌莫高窟第257 窟的鹿王本生故事,内容讲的是一个人不幸溺水被九色神鹿所救,溺水人恩将仇报引来军队来捉神鹿,最终自取灭亡的故事。壁画上,九色鹿故事开始、发展、高潮、结局中的几个经典片段,匠心独具地被安排在了画面中与其精彩程度相对应的合适位置,使其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如国王派军队来抓九色鹿的这个紧张时刻,作为故事发展的高潮部分,被绘制者有意识地安排在了画面的正中心,这个位置正是画面的视觉中心,焦点所在,使画面具有了极强的视觉效果及艺术感染力,完美呈现了故事想要表达的惩恶扬善、诚实守信等主旨内涵(图1)。

(二)色彩语言极富装饰性

敦煌壁画的色彩运用,形式多样,不一而足。其融汇了历朝历代藝术工匠们的心血与智慧,具有震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虽历朝历代表现手法多有不同,但最终都形成了明暗交替、冷暖互补、动静相宜、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图2是敦煌莫高窟第329窟的内容,壁画的名字叫做《伎乐飞天》。整体画面以浅褐色为主基调,飞天的主体形象的描绘是翠绿、深红、钴蓝等颜色交叉运用。为加强飞天形象的主体地位,在局部运用少量黑色,强化了主体的明暗对比、色彩对比,使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飞天周围的祥云,采用了与飞天相呼应的颜色,使整体画面高度统一。冷暖色彩的和谐运用,色块与色块间的合理布局,颜色在明度、纯度、色相等方面的对比与协调,使整个画面飘逸灵动。颜色与颜色交相辉映,犹如跳跃的音符,腾挪跌宕,上下翻飞,构成一曲曲婉转动人、扣人心弦的美妙乐曲,顿生“大珠小珠落玉盘”之感。

(三)表现形式体现夸张性

图3为敦煌莫高窟第249窟壁画,是西魏时期的狩猎图。主要表现的是狩猎的场景,开阔的猎场,奔跑的野兽,骑马的猎手,待发的箭,所有这些元素,使整体画面呈现出一种强烈的动感。画面的主要形象,极尽夸张之美,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和视觉张力。如最左边骑马的猎手形象,马匹腾空跃起将近60度,后腿点地,前腿与后腿的连线几乎成一条直线,马背上的猎手,向后扭转达90度。现实世界中的不可能,通过画师的超现实主义的夸张手法,艺术性再现狩猎时紧张激烈场景。再如画面下方中间的野兽形象,摒弃了深褐色块的表达,采用流畅的线条。尾巴的长度做了艺术性的夸张处理,惟妙惟肖地展现了野兽奔跑时的动感与速度。画面最中央的三只野兽,采用了同样的手法,动物的四肢,接近形成一条直线,以一种飞跃的姿态,占据中心位置,使整体画面动感十足。

以上的分析,不足以概括敦煌艺术的博大精深,仅仅作为壁画的鉴赏,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形式美法则,以供设计师在各自的设计实践中灵活运用。

四、敦煌元素应用案例分析

故宫是中国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故宫的文创产品近几年在市场上的表现异常火爆,形成了一大批忠实的故宫粉,许多对传统文化不感兴趣的年轻人,开始变得喜欢并尊重历史文化,愿意走进故宫,去触碰历史的脉搏,感受传统文化所散发出的无穷魅力。这些,都要归功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所带给我们的惊人改变。敦煌文化博大精深,但普通民众因为缺少对敦煌文化的了解而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在文创产品的设计及研发方面做出一些积极有益的尝试,使文创产品的开发成为敦煌文化走出去的强大助推力。

最近几年,敦煌陆陆续续开始进行一些文创产品的开发,其中一些产品,兼具文化性与艺术性,堪称精品。例如,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洛可可团队为敦煌设计的文创产品中,有一款丝巾(图4),将敦煌壁画的元素运用得恰到好处,色调明艳,美轮美奂。画面的主体造型为“九色鹿”的形象,丝带的造型借鉴了敦煌飞天的元素,飘逸灵动,富有神韵。丝巾的底色是从敦煌第217窟南壁《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变》中提取出来的蓝色和绿色。“九色鹿”的颜色采用的是白色,拉开了与背景的前后空间关系,使“九色鹿”的形象立体生动,跃然纸上。飘带采用了暖色系的红色,与背景的冷色形成强烈的冷暖色对比,生动而有灵性。祥云的图案采用块面与线条这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既丰富了画面,又赋予了丝巾美好的象征寓意。整体画面,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动静结合,冷暖互融。经过设计师的精心创作后,一款普通的丝巾,摇身一变,成为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设计为产品所带来的附加值,在这件商品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丝巾的设计在保留敦煌艺术典型特征的基础之上,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呈现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经典又时尚的艺术风貌。

五、结语

以上案例,仅仅是为了抛砖引玉,以期给正在为艺术创作冥思苦想的设计师一些启发或者借鉴。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首先要立足于当地的现状,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对与此相关的文化现象进行解析,提取最具代表性最具有典型象征意义的文化元素,然后依据形式美的法则,以及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进行设计研发,从而创作出既有强烈艺术性,又有一定市场价值的文化创意产品。

参考文献:

[1]武英东.简析文创产品的设计新发展[J].大众文艺,2019(6):141.

[2]杨维哲,沈真波.大连旅游文创产品设计方法研究[J].现代交际,2019(4):128-129.

[3]汤懿.新媒体环境下文创产品设计审美趋势研究[J].美术大观,2019(2):114-115.

作者单位:

河南城建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文创产品设计
BUBA台灯设计
有种设计叫而专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陈国兴设计作品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匠心独运的场地设计画上完美句点
基于游客视角下的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与营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