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闺门旦教学探析

2019-10-08 03:49常小飞
大观 2019年7期
关键词:昆曲教学

常小飞

摘 要: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悠久的历史让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2001年昆曲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为首批“人类口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人们开始重视昆曲的发展。昆曲中的闺门旦一般为女主角,其大多是“大家闺秀”的端庄、清丽类型的女子,唱腔多悠远流丽。

关键词:昆曲;闺门旦;教学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昆曲,“行当”是组成昆曲表演的基本程式。昆曲中有生、旦、净、末、丑五个基本行当,小生小旦为重点。昆曲的划分细致这里只提旦当,旦当又分为七个“家门”——老旦、正旦、作旦、刺杀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

闺门旦又被称为“旦中的旦角”。其人物总体风格偏向文静秀丽,唱腔多以小嗓修饰为主,在剧中多有唱念部分,需要演员有精湛的唱功。故“闺门旦”的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演员在练习的过程中再三琢磨。

一、选择气质相符学生并培养学生气质

“闺门旦”在剧中大多为端庄文静、娇媚娇羞的女角,所以演员的气质应当偏向古典风格。在挑选学习“闺门旦”的学生时选择相应气质的学生可以为她们接下去的学习加不少分。学生身高应当中等,不宜过高,其气质应当偏向小家碧玉。除了气质以外,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嗓音条件。因为闺门旦中多用“假声”,其角色的声音多清丽,明亮,所以学生的先天嗓音听起来不应过于低沉、沙哑,这是在选择闺门旦角的学生时非常重要的一点。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在选角时一开始不符合其要求的学生就不可学习闺门旦,后天的练习也可塑造出闺门旦的大家闺秀气质。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向学生强调在平时生活中的举手投足都必须向“得体、端庄”靠拢,一个人的气质养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平时生活中注重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塑造个人气质。所以说,学生天生个人特点偏向“闺门旦”很重要,但是后天的“养成”更加重要。

对于旦角来说,其嗓音先天条件的讲究一定是优先考虑的。如果外形符合但是嗓音与要求相差甚远,那么最好还是不要选择这类的学生学习闺门旦,所以在选择学生的时候先看嗓音,再看外形。对于一些拥有好的嗓音条件但是身形不佳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让自己的形象往闺门旦靠拢。

二、根据闺门旦角色唱腔進行基本功练习

闺门旦是旦角中的“第五旦”,扮演的多为端庄大方的女郎,例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疗妒羹》中的乔小青等。这些人物大多是剧中的女主角,在表演时多用小嗓(假声)进行演唱,其嗓音要求圆润、清亮、甜美。

假声的运用在闺门旦角的演唱中技巧运用非常重要,其小嗓(假声)也要经过角色的修饰和润腔化。除了小嗓,闺门旦还要运用到颤音等其他声乐技巧。如闺门旦在演唱中除了以小嗓为主题演唱,还会运用到少量的“真声”和“混声”,在一些低音唱段中可以运用较弱的真声。对于闺门旦的演员来说,在演唱音域较大的唱段时还要能够进行完美的高音与低音的过渡。因此对于昆曲闺门旦演员来说,声乐基本训练不能减少。

当下的很多戏曲的基本功练习方法都会借鉴当代民族声乐唱法、美声唱法的练习方法,这些方法运用得当对于传统戏曲的演员来说能够更好地扎实基本功,让自己的气息运用更加顺畅。

例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就要向学生强调练声的重要性。练声时其范围最好跨越三个八度,这样一来可以慢慢地扩宽学生的音域,同时可以让学生在练声的过程中也能了解自己的“换音点”从而更好地练习“真假声”转换的技巧。

虽然音域的扩宽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更多的曲目,但是受限于闺门旦的角色特点,她们的唱段一般不会有非常大的音域跨越。例如在表现闺门旦忧愁心境的一些唱段中会有大量的中低音,中低音的练习难度往往要更难于高音。基于女性的声带特点,小嗓(假声)的高声部往往在唱的过程中就会非常尖、亮,稍加润色和练习就可以发出非常好听的高音。而中低音的要求往往需要明亮却不尖锐还必须能够传得远、有“呼吸感”的声音,因此中低音的练习是一个难点。现代声乐练习中往往重视学生要将声音“放入头腔”。“头腔共鸣”可以产生好听又有“感觉”的声音。因此在学生平时在练习基本功时需要注重“头腔共鸣”的练习,并且要花大量的时间来练习这些内容。长久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熟悉将声音“送入头腔”的“通道”,从而在演唱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声音的质感更好。

三、根据闺门旦的音色、声腔、念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练习技巧

旦角在演出中会使用到的音色除了小嗓以外还要运用各种音色技巧。例如在饰演《牡丹亭》中的杜丽娘时就会运用到凤音、云音、鬼音等传统音色技巧。这些音色技巧在运用时,都必须通过演员灵活运用共鸣腔体和气息来使演唱出来的作品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表现人物特征,因此在练习的过程中“气声”练习也非常重要。同样是练习声乐基本功,这时候重点就要放在腰腹力量与共鸣位置找寻上,练习的音域多以中低音为主,一般两个八度就足够。关键还是要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腰腹力量来支撑气息和控制气息。

闺门旦的唱念吐词有非常严苛的要求。传统戏曲的重点主要放在“词”上,明代昆曲音乐家魏良铺称:“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闺门旦的练习中吐字清晰为基本要求。昆曲训练的标准为:“正五音、清四呼、明四声、辨阴阳。”“五音”指“喉、舌、齿、牙、唇”五个不同的发声部位;“四呼”指“开、齐、搓、合”四种读出字音的口法;“四声”指四种声调。根据这几种标准来让学生练习吐字,让他们先从熟悉声音位置、发声方法开始,不要直接演唱。让学生有针对性地练习吐字,比如选择一些昆曲选段让他们先进行“念”的练习,将呼吸点、发声位置弄清楚,再进行演唱的练习。例如可以从《邯郸记》《玉簪记》等著名戏曲中的闺门旦的唱段部分,节选一些来让学生进行各种练习,这样学生久而久之在练习中会对发声位置和运用点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在不断的反复练习中学生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发声位置和更好地吐字。

在昆曲发展的过程中,润腔出现了,并且发展至今出现了非常多的方法。润腔是演员在演唱昆曲时的重要技巧之一。昆曲中的润腔手法有十多种,有橄榄腔、撮腔、吞吐腔、擞腔、滑腔、顿挫腔、啜腔、垫腔等,在练习时可以具体化到挑选选段曲谱中的某几小节来练习。例如在练习滑腔时就可以选择唱段《好姐姐》中的“声声燕语明如剪”的“如”字来练习。学生在练习时运用滑腔的手法配合着谱例反复练习直到练习效果达到满意程度为止。

学生在进行技巧练习时可以先拿出一份完成的唱段谱例,根据要求将技巧、润腔手法等内容在谱例上标记出来,在听过一次或者老师讲解一次后,反复练习自己不熟练、不到位的部分,这样的“解剖”练习不仅能够帮助演员们掌握好唱段,还可以帮助他们在练习戏曲片段的过程中反复练习各种技巧和手法,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

四、根据戏曲中的闺门旦角色特点结合“唱”“演”“舞”等内容

学生在长时间的练习后就可以试着扮演戏曲中的闺门旦。例如《牡丹亭》中的杜丽娘、《南柯梦》中的瑶芳公主、《长生殿》中的杨贵妃等。学生应当了解整部戏剧的剧情,知道在哪些地方该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这些情绪又应该用什么唱腔和技巧来加以润色,并且在这些剧目中该如何“舞”等。可见,在完成曲目的演唱练习还只是饰演“闺门旦”的第一步。了解人物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然后反复地进行練习,调整唱法和表演技艺让自己的演唱不突兀,让剧情能够更加流畅地进行,再加上后期形体动作的增加。这些内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向学生再三强调,并且让学生学会自我督促,达到更好的练习效果。

学生的形体练习需要安排非常多的基础练习,教师要教导学生进行练习安排。首先让演员的体态变得更加得体,其次教师再根据戏曲中角色的内容、所处场景进行相应的形体指导,学生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够更好地融入到剧目中来。

此外,在教学的过程中还应当让学生观看大量的作品,让学生培养演戏的“感觉”,看到优秀的的作品,学生对角色也会有一个基本的定位,从而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学会“模仿”,再加以持之以恒的练习就能够更好地塑造角色。

五、结语

昆曲艺术是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其人物总体风格偏向文静秀丽,唱腔多以小嗓修饰为主,在剧中多有唱念部分,需要演员有精湛的唱功。故“闺门旦”的教学中有非常多的内容需要演员在练习的过程中再三琢磨,我们作为戏曲老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来教学。

参考文献:

[1]管双双.昆曲闺门旦演唱技巧研究以及对“学院派民族声乐”作品演唱的启示:以《牡丹亭》中的唱段为例[D].广州大学,2017.

[2]单雯.寻梦探幽:学习昆曲闺门旦表演艺术的体会和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18(3).

[3]董里,孔江平.昆曲闺门旦颤音的嗓音特征[J].清华大学学报,2017(6).

作者单位:

苏州市艺术学校

猜你喜欢
昆曲教学
领略昆曲之美
“百戏之祖”:昆曲里的古典传承
问天
大运河畔响起昆曲声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越剧火了别忘了昆曲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