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改《做一个钟摆》谈优化实验材料

2019-10-08 07:34邹菊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优化

邹菊芳

摘 要:小学科学教育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像小小科学家一样,亲历探究过程,形成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教学五年级下册《做一个钟摆》为案例,浅谈实验室中对实验器材的优化。

关键词:实验材料; 优化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03-055-001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倡导探究式教学。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器材和时间。①同时,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教学资源,在教学中选择优良的实验器材,对一些不合理的器材进行改进,是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第一次教学感受:实验材料不合理,导致课无法进行下去

在前兩节课已经了解了摆的快慢与摆幅大小、摆锤重量无关,与摆绳长短有关三个概念。在前一课结束前,学生进一步明确了摆绳一样长,摆锤长度不同的两个摆(30厘米和15厘米),摆锤长,摆动慢;摆锤短,摆动快。

于是提出,在这个摆锤是30厘米长的摆的底部固定一个圆形铁圈,你们觉得它的快慢与没有铁圈的摆,谁摆得快?根据前面所学知识,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是没有关系的,却与摆绳长度和摆锤长度有关,而这里的摆绳长度和摆锤长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很多孩子都猜测应该是相同的。也有孩子简单地认为:既然老师你这样提出来了,那么,摆的快慢肯定会不一样。我鼓励他们进行实验。拿出书本上提出的材料:一根木条(木结构模型中的木条,长度和宽度都是一样的),一端钻一个小孔,另一端用双面胶粘上铁圈,学生提出先不粘铁圈,测量30厘米长摆锤15秒摆了几次,再测量粘上铁圈后摆了几次。这时候,问题就出现了:现象不明显,实验数据不能说明问题。让我一下子陷入了尴尬的境地,按照书本的设计,30厘米处有铁圈测得的数据应该会比没有铁圈测得的数据要慢,从而引导学生继续研究,铁圈的位置的变化会改变摆的快慢与否,最后得出结论:铁圈位置的变化使得木条的重心发生了变化,而重心的改变最终引起的是摆长的变化。现在,已经无法让课进行下去了……

纵观整个教学,学生的回答有理有据,实验设计很严谨,实验过程孩子们也是很认真,那怎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课后,自己也是反复地进行实验,可是得到的结果却是一样的,通过查找各方面的资料,原来是选择的木条比较轻,就会受到较大的空气阻力,所以对摆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既然找到了问题所在,赶紧换实验材料。

第二次教学感受:实验材料不够严谨,会引发争议

既然上一次的材料较轻引起了实验数据不明显,那就选择材料重的。经过向老教师讨教后,决定用30厘米长的钢尺,钢尺的一端正好有一个小孔,免去了打孔的麻烦,然后用小的圆形磁铁来固定较大较重的铁圈,只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铁圈固定在0刻度时,我们看作距离摆绳的固定点是30厘米,在10刻度时,看作距离摆绳的固定点20厘米,20刻度时,看作距离摆绳的固定点10厘米。通过试验,发现有的孩子被这里的数据绕晕了,继续改进。打印了一张带有刻度的纸条重新贴在钢尺上。这次的效果明显要比上一次好了许多,也让我的课得以顺利完成。正当我在得意之时,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给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我看你用的圆形磁铁是强磁性的。”我连忙解释:“如果用普通的磁铁,会出现摆着摆着,铁圈掉下来的情形。”“用强性磁铁会不会让人觉得会产生干扰,因为它旁边的是铁架台,铁制品!”被他一语点醒梦中人。

第三次教学感受:不厌其烦改材料,使实验更有成效

用什么样的材料既要重,又要不受铁架台的影响?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看到有个小朋友的铅笔盒里有一把特殊的尺子——用绝缘板做成的推销电子元器件的尺子。这种材料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要重一些,甚至比钢尺还要重,问题的关键是不能用强性磁铁来固定上面的铁圈。好在这种材料还是很好加工的,用电钻在上面打孔很容易,于是,就把铁圈也一并换掉了,换上了配套的螺丝和螺母,为了实验现象对比更加明显,可以选择较粗、较长的螺丝,配套螺母可以配上两、三个,总之,随着螺母位置的变化,重心位置变化越明显越好。果然,实验材料经过这样一改,实验现象也更明显了。由此,我感受到了实验器材的选择和优化,对于一节科学课是何等的重要。

案例反思

1.优化实验器材,就要提供有结构的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指的是在探究环节中,教师主要选择与新授概念相联系的材料,即各部分联系紧密,通过其相互作用能揭示一系列有关现象的材料,按层次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支配,以便探索出这些材料所能揭示的,也是教师希望儿童认识的事物的性质与规律,从而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和初步的理解认识。②就如上面案例中一开始用到的制作摆的材料,木条和铁圈,由于重量较轻,导致摆的快慢受到影响,从而得到与科学概念背道而驰的结论,这样的材料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而经过材料优化后,孩子们的探究活动更加顺利,从摆的快慢受到摆锤长度的影响,到摆锤末端放了重物后,也影响摆的快慢,再到重物在摆锤位置上的改变,一系列的变化,让孩子们能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些的改变归根结底改变了什么最终导致摆的快慢的变化。接着老师再适时地提出重心和摆长的概念,让孩子们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

2.优化实验器材,就要提供有成功保障的材料

科学课是用事实说话的,那么,在第一次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完全是相反的,那怎样让学生信服呢?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当中,除了要经常以“科学是可以重复的”这一理念,让孩子多动脑、多动手,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也要求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做一个有心人,在备课中,多用心,多考虑实验中是否会出现什么问题。也就是在要求学生向科学家一样来做实验之前,自己也来做一做“科学家”。要尽量把成功率最高的材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也从中归纳总结出事物的性质与规律。

由此可见,准备有结构的材料,准备有成功保障的材料,不仅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上,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上更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小学科学学科教学建议30条》

[2]夏小兰.《探究学习中创设“有结构”的材料》,《教育》,2014年第09期

猜你喜欢
优化
基于NETMAX的基站网络优化
优化问题设计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的优化设计
CAE软件操作小百科(30)
活用数学公式 优化数学课堂
基于OptiStruct的麦弗逊悬架下控制臂优化